科学文化足迹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lvnaiji 邮箱:naijilv@gmail.com

博文

他/她的一生:从分岔到分岔——人生感悟之二

已有 11787 次阅读 2009-4-27 12:38 |个人分类:特别推荐|系统分类:人文社科| 分岔, 偶然, 涨落, 人生

在普里戈金的耗散结构理论中,分岔图的地位十分重要。由分岔图可以说明许多社会现象

左图是自然界真实发生的情况,右图是简化和抽象,没有标出随时间推移,各个分岔之间的相互作用。由这样的简化图可以简略说明一个个体,如个人、企业,乃至国家等的发展路径。图中,横坐标是时间,纵坐标可以是某种参数。

以个人为例。图中,abcde等为分岔点,其中,a点可以标记为个人的出生。在出生之时,性不定,性已定,前者指未来无限的发展可能,后者意为,特定的父母,特定的家族,以及特定的自然和人文环境已经在相当程度上确定了这个个体发展的可能空间。

然后,b点标记着他或她上哪一所幼儿园或小学、中学等。特定的学校、特定的老师和特定的同学在一个人的童年、少年和青年打下了烙印。

c点可以标记为高考,这一点在当代中国尤为重要。复习如何、临场发挥、题目是否会做;报考什么学校、哪个专业,来一个亲戚,天花乱坠地一说,可能就上了贼船;以及老师改卷时的心情等。说不定之前与家人吵架心情不好,多扣0.5分,在全国就相差几万到十几万人,甚至名落孙山。

在分岔点上,原来两个或多个人生路径发生了交汇。不仅如此,自然界的因素,哪怕风吹草动同样介入,蝴蝶效应即是一例。分岔点上种种不确定之处即源于此。当然,或许最重要的交汇就是婚姻,包括眼下所说的,与政府可以调情而不能结婚。

经过千辛万苦,千锤百炼,终于进了北大或清华,而后的4或5年大致是好好学习,天天向上。毕业之时又面临分岔d,在计划经济时代是分配,现在是双向选择,或者考研、出国,多少不确定因素等着你。阴差阳错,进了一家单位。在开始的一段时期努力工作,渐渐的,头儿或者自己都不太满意;或许干得不错,上级部门前来视察,你正好陪同,几句话非常得体,于是或者跳槽,或者平步青云,又开始一段新的人生,这是e点。然后还有f、g……;

个人如此,国家亦然。在中国的近代史上,鸦片战争、甲午海战、八国联军、辛亥革命等都可以视为分岔点。例如,如果慈禧早死几年,中国将会怎样。辛亥革命后,及至今日,还经历了多次分岔。譬如2008年的金融危机,就是美国的道路与中国和世界发生交汇乃至碰撞。2016年特朗普当选,等等。在世界史上,无论是汉尼拔对欧洲的战争、西班牙、葡萄牙对南美的入侵,还是库图佐夫反击拿破伦,其中都嵌入了多少不确定因素。

由上例证可以说明以下几点。

首先,偶然与必然。个体的发展道路充满了分岔,充满了偶然性。哲人从古典时期就意识到偶然性的重要性。伊壁鸠鲁在其原子论中,特别赋予原子偶然偏斜以特殊地位,意识到偶然性创造世界。

中世纪强调神迹,近代科学革命以必然性反对神迹,同时也就反掉了偶然性。拉普拉斯的言辞即是典型。曾经以为必然性支配一切,偶然性只是为必然性开辟道路。

19世纪,概率、统计相继登场,20世纪初,居里提出,非对称创造世界,与伊壁鸠鲁有异曲同工之妙。然后有海森堡的测不准原理,玻尔与爱因斯坦的争论,以及当代更多的研究成果。偶然性在自然和世界的进程中已经扮演,并将继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对于这种说不清道不明的偶然性,佛教的词汇是“缘分”。范伟在当年的小品《卖拐》中道一声缘分啊。

朋友说,神说(我弄不清究竟是他说,还是神说),人流中插肩而过是十年修来的缘,默默相视是百年,彼此交流是千年,成为朋友是万年,能为你祝福是万万年之缘。

偶然性并不排斥必然性。在分岔点上是偶然性主宰,但也可窥见必然性的地位。譬如高考,自己没有准备好,那么什么样的缘分都与你无缘。人先要自救,上帝方能救你。在两个分岔点之间则是必然性主导,原因和结果基本上在预料之中。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在必然性阶段也不是无所作为,实际上是在迎接未来可能的分岔。机遇只青睐有准备的头脑。

其次,历史与未来。站在某个时刻t’往回看,一个人走过的路是清晰的,经历了多少分岔,历经多少磨难。往前看,还将面临各种分岔、不确定。笔者的一位朋友颇有气度地将此概括为:历史向未来敞开大门!

历史与未来不对称。婴儿与老人有很多区别,婴儿的未来具有无限的可能,而老者的面前基本上就看得清了。得到的越多,改变的可能就越小。技术有路径锁定,人有路径锁定,民族、国家亦然。走过的路越长,改变的难度越大。古代,一个埃及人对前来旅游的希腊人说,你们希腊没有老人。中国,历史太长,加之庞大的人口和几乎始终如一的原住民,如此之锁定,难以摆脱往日的轨迹。路径锁定,就是社会领域的惯性定律。

可以这样来衡量一个社会进步的程度:越是进步的社会,提供给其人们选择的机会就越多,这就是自由度,而落后的社会则否。在分岔图上,中国漫长的封建社会没有分岔,大致就是一条直线,历史与未来对称。如同心脏停止跳动的心电图。生活于时隔千年两个朝代的个人,大概彼此的交往不会有太大问题。

而今,国人已经有了较之前人,较之其父母更多的机会,代沟一词就是当代中国时间图景形象的写照。然而也不得不承认,对于大多数青少年,高考几乎是唯一的无奈的选择。面对独木桥,千军万马、千家万户耗尽精力和财力,也就在很大程度上耗尽了祖国的前途和未来的希望。高考,已经成为国人一生中的瓶颈。不得已,有条件者选择出国,在世界范围选择。

为青少年提供更多的选择机会,这是国家的责任,也是国家的前途所系。

第三,分岔与选择。越是进步的社会,提供给个人的机会或分岔就越多。然而,机会越多,对选择者的要求也越高:你会选择吗?

选择的难度在于,其一,对于各种分岔信息的把握。现今社会,信息不对称随处可见。再说,占有信息需要大量时间和其他成本。

其二,即使拥有了充分信息,信息越多,解题的难度越大。一个同事,对于是否买长江边上一栋高楼的住房,咨询了几百年前的地基是否是淤泥沉积。老太太到菜场买菜,屏幕上显示出500种菜的品种、铁、磷、锌、蛋白质等的含量、有无杀虫剂残留、是否转基因、仓储几天、运输价等等。把所有这些数据一股脑儿塞给这位老太太,她还买得成菜吗?在数字化社会需要发展非数字化生存的能力。

其三,在各种分岔之间的价值判断。分岔涉及局部和整体、眼前和长远的利益,有待在价值观引导下作出正确的判断。

最后,各种分岔,既是机会,也是诱惑,而且转瞬即逝。正是在这样的环境中,个人的能力和主体意识得到了提升。英国著名诗人济慈在19世纪写道,在怀疑和不确定中生活的能力,是创造力的基础。记得鲁迅说过,在危险中漫游,让人感到自己生命的力。中国由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向个人提供了更多选择的机会,同时也就焕发了在组织的温暖下被销蚀的主体意识(温水煮青蛙)。

每个个人的自主决策亦即系统涨落;这也是耗散结构理论的一个重要论点:随机涨落。在随机涨落的基础上,社会整体也就获得了更大的动力,以及更多的选择机会。这也是亚当斯密“国富”的源泉——自组织。

普里戈金的分岔图对于目标的作用重视不够,再加上协同学的“吸引子”;就比较完善了。在当今社会,主旋律、核心价值等,都是对选择者的规劝。显然,单方面强调一律会影响甚至扼杀随机涨落,而随机涨落是创新的基础。

从分岔到分岔,这大概是“他/她的一生。人们习惯讲,从胜利走向胜利,或许更确切地说,从分岔到分岔。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210844-228499.html

上一篇:中国特色的科学技术学(science and technology study)
下一篇:桥牌-新儒林外史
收藏 IP: 121.237.97.*| 热度|

12 刘桂秋 刘战雄 强涛 袁晨峰 武夷山 徐磊 阎建民 胡业生 杨秀海 吕乃基 zhoulong mqh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8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6 02:1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