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文化足迹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lvnaiji 邮箱:naijilv@gmail.com

博文

病毒提醒我们

已有 3098 次阅读 2020-4-10 19:16 |个人分类:人文|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三大关系, 疫情, 赫拉利

吕乃基

在网上看到两篇文章,其中引述了未来学家以色列赫拉利和德国马蒂亚斯•霍克斯关于疫情的认识。原文相对“散点”,大致可以归结为梁漱溟所言之人的“三大关系”,即天人关系、人际关系与人己关系,再加一个时间轴,恰好构成“四维时空”。

实际上还可以加上一维:人机关系。两位未来学家的论述基本上把这一维融入其他四维中而难以剥离。博主就此补充:一方面,生物技术、人工智能、大健康产业等,以生命为中心的“机”的发展;另一方面,从整体(包括天人合一)理解生命的中医理论、老子“道法自然”的学说,以及包括印度等国在内的东方哲学,将展示其价值。

1.人际关系

人人平等,无论文化、宗教、职业、经济状况,或是个人多么出名。在病毒眼中都是平等的,也许我们也应该平等对待他人。

我们的命运联在一起,影响一个人的事情同时也会影响另一个人。病毒也提醒我们,虚假国境线毫无价值,因为病毒并不需要护照。病毒还提醒我们,虽然我们暂时受到压迫,世界上还有人一生都受到压迫。

家庭重要,但我们却忽视了这一点。病毒强迫我们回到我们的房子里,所以我们可以把房子建成家庭,并建立牢固的家庭纽带。

我们真正的工作并不是打的那份工,我们固然需要打工,然而上帝创造我们的目的并不是让我们打工。我们真正的工作是互相照顾、互相保护、互助互利。

自由掌握在我们自己手中。我们可以选择合作互助、分享、付出、互相支持,或者我们也可以选择自私、囤积和自顾自。只有在困难的时候才能看出一个人的真面目。

新冠病毒危机清楚地表明,那些想煽动人们互相对抗的人对解决未来问题毫无助益。当事态变得严重时,民粹主义中所包含的破坏性要素就愈发明显。

人们重新真切地进行交流,不再令人烦躁不安,也不再让人长时间等待。如此一来,就产生了一种新的文化,人与人之间可以及时沟通的文化,满怀真切的文化。

2.人己关系

健康多么珍贵。而我们却忽视健康,吃垃圾食品,喝被各种化学品污染的水,如果我们不照顾自己,我们当然就会生病。

生命苦短,什么是我们应该做的最重要的事情,特别是那些已经生病的老年人。人生在世的目的不是买一卷卷的厕纸。居家阅读突然成为一种热潮。

我们不能妄自尊大。病毒还提醒我们,无论你觉得自己多伟大,也无论别人觉得你多么伟大,一个小小的病毒就能让整个世界停摆。

不问世事、贬低世俗生活的犬儒主义思想,突然不再备受推崇。

在危机过后的新世界里,财富不再起决定性作用。于我们而言,友善的邻居与繁茂的菜园更有意义。

媒体中夸张、恐慌、歇斯底里的情绪,在短暂爆发后得到了遏制。

赫拉利:我们面临两个特别重要的选择。第一个是在极权主义监视与公民赋权之间的选择。以色列总理本杰明内塔尼亚胡授权以色列安全局,部署监视技术以追踪冠状病毒患者。第二个问题是在民族主义孤立与全球团结之间的选择。

3.天人关系

我们的社会已经变得物质至上,当我们遇到困难时,我们才想起我们的基本需求是食物、饮水和药品,而不是并没有什么价值的奢侈品。

我们的地球病了。病毒还提醒我们,我们必须看到森林消失的速度,也必须看到一卷卷厕纸从货架上消失的速度。我们都病了,因为我们的家庭病了。

4.时间轴:过去-现在-未来

描绘恐怖的未来世界总是最容易的。而回顾式预测形成了一个认知循环。在这个循环中,我们将自身以及自身的内部变化纳入至对未来的预想中。我们将自身与未来建立联系,在当下与未来之间架起桥梁,由此形成“未来意识”。

若能够做到这点,就会形成类似未来智慧的东西。我们不仅能够预见外部的“事件”,而且能够为应对变化的世界做好内部适应。

我们既可以耐心,也可以恐慌。我们既可以理解这种情况在历史上已经发生过多次,但最后都过去了,我们也可以恐慌,以为世界末日到了,结果伤害了我们自己。

疫情既是结束也是开始。我们现在可以反省和理解,从错误里吸取教训。疫情也可以是一个轮回的开始,而且还会继续下去,直至我们吸取教训为止。

困难总会过去,然后就容易了。生活是周期性的,现在只是周期里的一个阶段。我们不必恐慌,疫情一定会过去。

从大量疫情失控现象中,突然出现了一种乐观情绪。经过一段时间的迷茫与恐惧后,一种内在力量产生了。世界在“终结”,但一种内在的、新的存在正悄然而生。

许多人认为新冠病毒的疫情是一场灾难,但我觉得这是一次“伟大的纠错”。

 

摘自https://mp.weixin.qq.com/s/3eb6wGyyjIPncmVGuZbNTA

新视野|人类文明正在系统重置https://www.sohu.com/a/385272596_556792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210844-1227735.html

上一篇:“群体免疫”?
下一篇:技术路线图及其中的行动者
收藏 IP: 114.222.58.*| 热度|

8 罗娜 陈楷翰 梁洪泽 武夷山 汤茂林 康建 农绍庄 宁利中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5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3-29 19:4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