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rSun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DrSun

博文

行医与人文素养 精选

已有 5942 次阅读 2010-5-10 12:46 |个人分类:杂文闲评|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社会, 医学, 人文, 临床

行医是一个崇高的职业。大家都知道,做一名好医生,不仅仅需要专业技能和科学知识。在内科学经典名著《哈里森内科学原理》(Harrison’s Principles of Internal Medicine)第一版、第一节、第一页的导言中,哈里森(Tinsley Harrison)是这样描述医生的:

No greater opportunity, responsibility or obligation can fall to the lot of a human being than to be a physician. In the care of the suffering he needs technical skill, scientific knowledge, and human understanding. He who uses these with courage, humility, and wisdom will provide a unique service for his fellow man and will build an enduring edifice of character within himself. The physician should ask of his destiny no more than this, and he should be content with no less.

2005年的最新版本(第16版)的前言中,你还可以看到这段话。这段话还刻在了哈里森雕像旁边的石碑上(附图)。

我实在不敢直译这段话。仅就个人理解,其大意是:能当上医生,是一个人一生中最为难得的机遇,或者说是一生中要承担的最重大的责任。在医治患者的时候,他需要技术技能、科学知识,以及对人类的同情心。在施治过程中,要有勇气、要谦卑、要有智慧,这样他才会给自己的同胞提供独一无二的服务,才会在自己心中建立起不朽的人格圣殿。医生的人生追求,达此目标则别无奢求;尚有距离,则不应满足。

行医需要技能和知识,也需要一颗同情心(人对人的理解,human understanding)。我们每天与病人接触,最需要的是互相之间的理解,这也是良好的医患关系的基础。在信息技术迅速发展的今天,我们日常的医疗活动也许不知不觉地在发生变化。监护屏上的心率、血压、呼吸,也许就代替了一次次的床旁探视和交谈。在某一期的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20081225日出版),美国某教学医院的一名高年资医生发表了一篇文章,题目是“文化休克-病人成为影像,影像成为病人”(Cultural Shock-Patient as Icon, Icon as Patient)。 作者认为,有两种不同的诊视病人的方式在发生冲突。一种是所谓的传统方式,把病人当作教科书,这本教科书不断地发生变化,需要经常的“望触叩听”,病房中的气味、家属的诉说、结节状的肝脏、阵挛、鼻唇沟消失、嘶哑的声音..这一切都在帮助你了解病人。而另一种方式,姑且称之为“便捷方式”(the expedient way),老师并没有正式教授,但住院医师好像都学会了的。病人依然是中心,但却成为另一个实体的影像(icon),可称之为“iPatient”。在很多情况下,急诊医生已经对病人进行了筛查、检测和诊断,以致住院医师在见到真正的病人之前,早已见到完整的iPatient了。各种变化着的化验和检测指标都示踪在荧屏上,就像道琼斯指数一样。医生们也在工作间内讨论着这个iPatient的情况。本文作者最后强调的是:对临床医生来说,床旁是一块圣地,我们的同胞给我们这样一个特权,让我们去看他、去摸他、去听他的身体。我们的技能和洞察力不应辜负他们的信任。 

医生的人文素养应该是最高的、最为丰富的。Doctor这个词来自拉丁语docere,本意是to teach(教、传授)。医师也是教师。我们言传身教;要带徒弟,手把手地传授临床技能。我们还要把科学的防病知识教授给患者。我们医生同行之间也要相互学习和交流,不断提高业务水平。医生不仅要有丰富的专业知识,也应具备丰富的文化知识。写病历、写论文、写科普、写政论,甚至交代病情,都需要文化知识。多读书可改变一个人的气质;天文地理的书,能改变之,医学名著也能改变之。

医生既要有感性,又要有理性。对病人要充满感情,苦其苦,乐其乐。但在医疗工作中却不能感情用事,要理性地看待问题、处理问题。我们还要理性地看待社会问题和医疗改革问题。医护人员是充满社会责任感的群体。在危机面前,勇挑重担,不怕牺牲,无论是面对SARS,还是抗震救灾!在医疗改革的不同声音中,那些具有社会责任感的医生,为了一个完善的医疗体制、为了患者利益,为了国家利益,也为了医护人员的利益,不顾个人得失而奔走疾呼。这体现的都是医生的人文素养!



注:根据本人在北京青年呼吸学者沙龙活动上的发言整理,已刊登在《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209004-322250.html

上一篇:维也纳大学的医学遗产
下一篇:成绩面前更需加倍努力
收藏 IP: .*| 热度|

17 孟津 刘玉平 杨远帆 赵霞 张焱 余昕 赵宇 苗元华 柳东阳 孔晓飞 耿文叶 侯成亚 唐常杰 左正伟 高绪仁 runeasy aqutox

发表评论 评论 (4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5 08:1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