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蜩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satangell 孤独的心灵,蕴藏着热烈的爱。

博文

为米德鸣冤 精选

已有 7119 次阅读 2009-4-2 21:59 |个人分类:夜雨醉话|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逆旅寻欢, 谈东论西

科学新闻双周刊在4月1日的愚人节有一篇《漫画最牛科学骗子》的文章,中间提到了玛格丽特·米德,文中认为米德的《萨摩亚人的成年》是一个错误的结论,可实际上,这个定论在西方人类学界并没有给出。只是在西方的传媒报导中,倾向于将德里克·弗里曼对米德的批评结论《玛格丽特·米德和萨摩亚:杜撰的人类学神话》奉为正确。

米德在萨摩亚做田野调查的时间是1925~1926年,而弗里曼在萨摩亚调查的时间是1940~1943年,前后已经相差了14年之久。一个处于原始社会状态的地区和现代文明亲密接触14年之久会发生什么?看看西藏就清楚了,传统的生活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是显而易见的事情。

米德的调查引起广泛注意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其针对萨摩亚青少年的性道德和性行为的研究。她所得出的结论是基于自己和青少年女性的谈话以及对风俗人情的观察,由于米德本身娇小柔弱的特性,她很容易就获取了当地少女的认可,这点弗里曼也承认。在米德的结论中,萨摩亚女性的婚前性行为是不受拘束的,也因此避免了在一个情欲受到束缚的社会里,青少年因受性压抑而导致的青春期问题。这点在当时成为了人类学中文化决定论的一个重要依据。我个人以为这也为后来美国垮掉一代的性解放运动埋下了伏笔,如果这个猜测成立的话,1983年开始,媒体炒作弗里曼对米德的反驳,未尝不是对性解放运动进行反思的产物。

弗里曼的结论与米德相反,他认为萨摩亚人非常注重少女的贞操。他的结论基于他对当地族长和萨摩亚人中受教育者的调研,对于青春期的少女,做为中年男性的他是很难得到一个真实答案的。这点我在他著作的第十六章可以很明显的看到。甚至,从他的一些描述,我们可以反推出米德记述的情况很可能是真实的。只是因为14年来,萨摩亚人的观点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导致了他们对米德所描述情况的抵触心理。以弗里曼所描述的萨摩亚婚前少女受到兄弟看管为例,弗里曼认为这正是一个社会注重贞操的表现。可是反想一下,如果在一个传统重视少女贞操的社会里,需要兄弟对姐妹的严密看管吗?这种看管本身就说明了萨摩亚人正处在一个文化的变革期,为了不让少女受旧俗的影响,才需要兄弟严加看管从而使其遵从天主教的伦理道德,这样的结论也是可以得到的。

我们不妨参考一下方舟子的文章《科学史上著名公案——米德是否受骗》以及豆瓣MyArp ™-的一篇文章《米德的世界》,引用两段如下:
-------------------
方舟子:更多的批评针对的是弗里曼的依据。弗里曼认为米德的调查结果不符合他自己在萨摩亚所做的调查。但是弗里曼是在米德调查的15年后才抵达萨摩亚的(1940-1943),此时在传教士的影响下,萨摩亚的文化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许多萨摩亚人改信基督教,接受了与当时的美国人相同的性道德观。而且,弗里曼调查的地区与米德的并不相同。但是弗里曼在批评米德时,却没有考虑由于地区和时代的不同所可能产生的差异。此外,弗里曼也没有考虑他和米德做为采访者的差异:做为一个中年男人,年轻妇女未必愿意坦率地向他讲述自己的性经历,年轻而瘦小的米德则更容易获得同龄萨摩亚妇女的信任。即使是弗里曼自己的调查结果也表明在当时萨摩亚年轻人在性方面相当开放:20%的15岁萨摩亚人、30%的16岁萨摩亚人和40%的17岁萨摩亚人有过婚前性行为。

弗里曼为了写作批评米德的书而对米德的采访对象重新采访时,这些采访对象已从十几岁少女变成了七、八十岁的老太太,并成了基督徒。一个改信基督教的萨摩亚老人不太可能会承认自己在年轻时的放荡行为。弗里曼的明星证人法阿普拿阿是个高级女佣,按照信基督教的萨摩亚人的道德准则,她必须守住贞洁。虽然弗里曼相信年轻的法阿普拿阿欺骗了米德,但是也有可能是年迈的法阿普拿阿欺骗了弗里曼。

MyArp ™-:詹姆斯·E·科特作为一位对青春期具有浓厚兴趣的研究者,从社会学角度讨论了这个问题。他写道:“为了找到反对米德的不可拒斥的证据,弗里曼不得不担当其寻找科学研究中‘标准证据’的重任。然而,倘若从弗里曼提供的证据还可得出其他合理解释的话,那么弗里曼原来由这些证据得出的结论,并不见得比米德的结论可靠多少。如此一来,这场争论就简单地变成了有关同一事实的一种解释反对另一种解释的闹剧……因而,影射、传闻、个人谈话记录、背景材料的引用或综合构成的‘人为的大杂烩’(都是指责弗里曼的词语)是完全不可接受的。”
-------------------
事实上,我并无意对弗里曼证伪,不是一个时代的田野调查本来就很难比较真伪,何况他们调研的地区还存在地理位置上的细微区别。我想表述的是,从相关的调研和我自己阅读的结果,得出的结论只能是这场关于萨摩亚人的争论是没有定论的,可能永远也不会有定论。对一个学界没有定论的事情,我们认定任何一方是错误的都是不科学的;何况,有些时候即使学界有了定论也还是会有翻案情况发生。

值得强调指出的是,即使弗里曼本人,也并没有对米德是否受骗下结论。他强调,米德受骗的结论是由他所调研的萨摩亚人给出。在《米德与萨摩亚人的青春期》第276页有这样的话:“萨摩亚人认为,米德当时是受了那些少女恶作剧般的欺骗。在缺乏足够的确凿证据的情况下,尽管我们对这种解释的真实性无法予以肯定……”。

P.S. 我刚刚上网搜了一下,《漫画最牛科学骗子》已经被多个论坛转载,希望这不要又成为一个不怎么科学的科学八卦。如果可以的话,我希望科学新闻双周刊可以做一个更正的说明,那也可以算是我一整天不务正业的小小回报吧^_^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208438-224055.html

上一篇:为德布罗意平反
下一篇:碧血丹心·清明祭十九路军
收藏 IP: .*| 热度|

13 张志东 刘全慧 艾云灿 刘进平 张素芳 陈绥阳 杨秀海 陈国文 王云平 魏东平 iwesun 侯振宇 poguy

发表评论 评论 (5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3-29 18:4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