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上科学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lingfeng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博文

怎样判断科研人员的学术水平

已有 16058 次阅读 2009-3-27 16:05 |个人分类:科学人生|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SCI, 科研人员, 学术水平

 
        在申请基金、选择导师、合作者和招聘科研人员等多个方面都需要判断科研人员的学术水平。在我看来,评价科研人员学术水平的金指标是对社会贡献的大小(此处在陈儒军老师提醒下增加),除了个别纯理论的研究。但是对社会的贡献有时候需要很久才能显示出来,而且有时社会效益评价的主观性很强。在社会效益显示出来之前,评价科研人员的学术水平从高到低有四种层次的方法。本文仅涉及自然科学领域,社会科学领域可能不同。另外本文所说仅为一般情况,特例也不少见。例如袁隆平的论文可能不太好,但我认为他是中国无数不多的世界一流的科学家,因为他的研究为社会创作了巨大的财富。
 
        第一种方法是同行评议。直接看他发表的文章,根据自己的学识判断其学术价值,这是最准确最可靠的方法。但是要能对别人的文章进行判断需要两个前提条件:一是要求自己和作者是同行,最好是小同行;二是自己的学术水平和作者相比更高,最好是高一个等级,至少是相当,无论如何不能差太远。只有这样,自己才有能力对别人的文章进行评价。你比被评价者水平高的越多,评价就越准确。这也是期刊选择审稿人的依据,所以能被著名期刊选为审稿人、编辑本身就是对其学术水平的认可。对于基础知识尚有欠缺,对选题的重要性、新颖性一无所知的本科生和外行,或知之不多的研究生而言,是无法对一篇文献做出准确的判断的。如果自己不具备评价别人文章的能力,也可以参考别的专家对该文章的同行评价的意见的。同行评价,即使是本领域的权威的评价也不是绝对正确的,只能说是正确的概率很大。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刚提出来的时候,据说全世界只有三个人能看懂。那么如果用同行评价的方法去评价爱因斯坦,如果请的不是那看的懂的三个人,结果可能就是爱因斯坦的理论是胡扯。为什么?因为他们的水平远不及爱因斯坦。当然爱因斯坦只有一个,如果你不认为自己是爱因斯坦,对于权威的否定,至少要清楚大部分情况下他们是正确的。
 
        第二种方法,是看SCI论文的被引次数。这个虽然麻烦点,但是是比较可靠的,所以我们应该掌握SCI数据库的基本检索方法,尤其是查找某个作者发表了哪些SCI收录的论文及被引用了多少次的方法。具体的来说,进入SCI数据库(WOS), 这是它的主页网址:http://apps.isiknowledge.com/WOS_GeneralSearch_input.do?product=WOS&search_mode=GeneralSearch&SID=4CKgOAf843Jpb6joALn&preferencesSaved= 在主页正中可以看到一个“author finder”,单击,进入作者查找页面,然后在第一个方框里面输入作者的姓(中国人为汉语拼音),例如检索王晓东的,则姓为:Wang, 第二个方框输入名的首字母X,第三个方框输入D,如果是单名就不需要输入第三个方框了。然后点击next,确认作者姓名的缩写,next,选择研究的领域,生物医学方向一般选择“LIFE SCIENCES & BIOMEDICINE”,next,选择作者单位,完成即可。在查找到的结果页面,点击右上角的“创建引文报告”(英文界面是create citation report),即可看到如下的页面:
 
 
        其中最左侧的柱形图显示的是每年发表了多少篇SCI论文,右边的柱形图显示的是每年有多少次被引用。右侧的文字说明,Results found:76,表示一共有76篇SCI论文;Sum of times cited 18618表示总被引次数为18618;此外还可以看到h指数,篇均被引次数等统计指标。此外,由于有些人通过大量不适当的自引来提高指标,可以通过点击右侧“view without self-citations”查看去除自引后被引次数有多少。
 
        一般的教授是什么水平呢?我查过一个博导,被引次数九十几次,估计国内教授差不多就是几十到一百多次吧!做的好的,例如国外一流大学的助理教授,一般是五六百多次,正教授,一般是几千次。据说国内院士是一千次左右,但我没有查过。我查的不多,样本量太少,数据不一定准确,有兴趣的可以自己查查。
 
        用被引次数来评价也有不足之处,例如不同的领域之间不能简单相比,热门领域自然会比冷门被引次数多,此外还要注意看h指数,篇均被引次数,他引次数等。
 
        要想查全查准并不容易,主要是用于WOS数据库采用的是姓名的缩写,所以重名的很多。解决的方法是根据作者的简历选取合适的单位,但是如果同一单位也有重名者,或者作者发表的文章采用了不同的姓名缩写就难以查全查准了。还有有时中国人并不以正常的姓名缩写的形式发表论文,所以最好通过作者本人提供的reference查看作者姓名的具体缩写形式。
 
        第三种方法就是看发表论文的档次。SCI论文用的是国内常说的影响因子,即看期刊的影响因子有多高,国内非SCI收录的期刊一般也有档次,例如中华牌、中国牌、核心期刊、省级期刊等。一般而言,发表在低影响因子期刊上的论文质量不如高影响因子上的,但是并非全部如此。例如,发表在IF2.5的一篇论著,如果被引次数是25,而发表在IF5.0的一篇论文被引只有4次,那么应该前者水平要高。事实上有很多诺奖获得者的获奖代表作不是发表在nature、science、cell这些顶级期刊,而是发表在影响因子相对不是很高的期刊上的。这就是为什么被引次数比期刊影响因子更能准确判断学术水平的原因。当然影响因子也有优点:简单。要查一个作者发表的所有论文被引次数一共有多少,是需要一定时间的,尤其是先要确定作者之前一共在哪些单位呆过,不然就容易漏查。查找期刊影响因子的网址如下:http://www.proteomics.com.cn/sci-if/
 
        第四种方法,也是最不可靠的方法,就是看发表论文是数量。由于以前的科研评价体制只重数量不重质量,结果造成了大量的低水平的论文发表,这些论文无论是影响因子还是被引次数都很低,很多是把一篇论文拆开为几篇发表,或者重复发表。所以,那些宣传“发表了XX篇论文”的说法其实是难以真实的反应作者的学术水平的。
 
        严格的来说,后三种方法尤其是最后两种方法都是外行所用的方法。但是大部分情况下内行并不多,所以也会常用到,而且第二种方法相对来说还是比较可靠的。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2068-222856.html

上一篇:提高电脑使用效率的方法
下一篇:EndnoteX1及X2无效指针问题解决方法兼论网络虚假信息
收藏 IP: .*| 热度|

5 陈儒军 刘进平 杨秀海 周春雷 郭磊

发表评论 评论 (6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20 08:1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