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yyzjzs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Zyyzjzs

博文

2016知识服务与情报工程学术交流会——参会总结

已有 4315 次阅读 2016-12-13 19:40 |个人分类:会议总结|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情报学, 知识组织, 参会总结

2016知识服务与情报工程学术交流会——参会总结


作者:徐庶睿


这篇总结是同研究组成员徐庶睿同学写的。由于她没有科学网博客,就由我来代发啦。


2016128日,知识组织系统建设培训会暨知识服务与情报工程学术交流会在北京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一层多功能厅召开,为期两天,我跟着导师章成志老师和教研组里的同门一起参加了本次会议。参加此次会议的嘉宾有中信所所长戴国强、中信所副所长郭铁成、中国科学院武汉文献情报中心主任张智雄、国家基础地理信息中心教授陈军、北京市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副所长吴晨生、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重大项目管理部技术总监孙卫等多位专家和学者以及100余博士生和硕士生。

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情报理论与方法研究中心主任姚长青主持了开幕式,中信所所长戴国强致辞。戴所长详细地介绍了中国科学技术情报学会知识组织专业委员会的基本情况,并希望此次会议能够推进知识组织、知识服务技术和方法在相关行业的应用与发展,探讨大数据时代的情报分析技术、情报服务发展趋势与战略规划。中信所副所长郭铁成代表所领导致欢迎词并详细探讨了知识组织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希望通过此次会议能够弘扬学术、增进友谊、加强交流。

8日上午专家报告的第一场是中国科学院武汉文献情报中心主任张智雄老师做的题为“基于对象计算的知识揭示和组织——四类不同知识的揭示和组织应用方法”的报告。张老师首先引入“知识组织”的概念,对知识组织的思路进行了明确的阐述,明确知识组织“对象”或“知识对象”的概念,对知识组织的意义进行论述。

其次,张老师从网络科技监测资源的揭示和组织、科技文献知识的揭示和组织、国史知识资源的揭示和组织以及思想理论知识的揭示和组织四个子方面展开对于“知识对象”和“组织思路”的明确阐述。其中,对于对科技文献中的知识对象而言,主要包括两种形式。一种为术语形式,如:科学问题、科学理论、科学方法、技术手段、科学工具、理论模型等;另一种为句子形式,如:研究背景、研究基础、研究假设、研究思路、研究方法、科学实验、实验结果、研究结论等。对于科技文献中知识对象的标引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即元数据标引、文本片段标注和文本内容深度标注,最终形成文本片断关系和实体间关系两个文本关系层面。张老师的报告高屋建瓴,具有重要的实践指导意义。

第二场报告是由国家基础地理信息中心的陈军老师作的一场精彩的学术报告,报告的主题为“顾及地理空间特性的工程知识建模与可视化表达”。陈军教授是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首批科技领军人才,主要从事基础地理信息的科学研究与工程实践。先后提出了Voronoi空间关系模型,创建了国家基础地理信息更新技术体系,研制出世界上首套全球30米地表覆盖数据产品GlobeLand30。在会议中,陈军老师自豪地告诉我们,我国政府已将这套数据图集捐赠给联合国,供国际用户交流使用。GlobeLand30可以提供在线地理浏览和搜索服务,从GlobeLand30中选取研究对象,挖掘空间知识,形成地表覆盖领域知识单元。

第三场报告是由北京市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副所长吴晨生老师作的,题为“情报知识”的学术报告。吴晨生老师对情报和知识之间的区别和联系结合相关研究进行探讨,并提出了“情报是人脑做出的有价值的判断”的观点。并且,吴老师还探讨了情报的价值,对于在场的参会人员非常有启发。

第四场报告的主题为“内容标签组织与用户标签组织的拟合”,由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重大项目管理部技术总监孙卫老师进行报告。孙老师以标签的管理者与标签的使用者两个不同角度为引子,引入了内容标签和用户标签的概念。内容标签即作者打的标签,如主题词等;用户标签是用户检索用到的关键词。孙老师的报告主要探索了如何将两者更好的拟合,提高用户检索的效率。孙老师以病例和银行收据为例,进行实例分析。最后,孙老师总结到“期待能把人的经验、教训进行总结,归纳,学习等能力形成更好的知识处理工具,帮助各行各业处理人、机构、信息资源之间的关系,从而提高效率和质量。”

午餐后,进行了下午的专家报告。第一个报告是由国家图书馆研究馆员卜书庆所做的,题为“面向知识服务的知识组织系统建设实践——以《中国分类主题词表》为例”的报告。卜书庆老师的报告中首先阐述了目前知识组织系统建设的需求,即:兼容化建设、数字化建设和关联化建设,《中国分类主题词表》应运而生,吸收了《中国图书馆分类法》和《国家汉语主题词表》的优势,更好地为知识检索和知识发现进行服务。第二个报告是由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方法中心主任姚长青作的,题为“面向专业领域的深度知识组织与知识服务”。姚老师主要以Quick ACM3为原则,实现分类主题一体化,并设计了SciTeMiner平台进行主题分析。第三个报告是由四川大学教授李睿作的,题为“面向创新思维过程的专利信息组织框架设想”。李老师主要向我们介绍了创新思维TRIZ理论的基本内容,及其在技术实践过程中的应用。第四个报告是由东南大学教授漆桂林作的,题为“面向大数据的知识工程与情报分析”。漆老师主要进行对百科知识进行抽取的相关研究。第五个报告是由北京科技大学教授张德政作的,题为“知识服务与知识工程的应用探讨”。张老师主要向我们介绍了中医临床思维的特点、中医数据特点、中医知识体系的特点等。

9号一共有13场报告,报告的主题主要包括南京理工大学教授章成志的“在线社交网络上基于用户的知识组织模式研究”,北京师范大学副教授陈翀的“层次组织体系自动构建方法研究”,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副研究员韩红旗的“基于语义指纹的中文著者姓名消歧方法”等。现场报告节奏紧张,在提问环节中,在座学者踊跃提问,报告人耐心解答。

本次会议收获颇多,各位报告人老师的精彩报告激励了我们继续在科研的山峰上勇往直前。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2028271-1020491.html


收藏 IP: 219.230.116.*| 热度|

2 王启云 章成志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30 08:2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