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象.水.熵.复杂性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zhangxw 张学文的文章,涉及气象、水分、熵、统计、复杂性、一般科学等

博文

看到气象学者批判“天河工程”的新闻,我很高兴。

已有 3700 次阅读 2018-11-22 12:24 |个人分类:空中水科学|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看到气象学者批判“天河工程”的新闻,我很高兴。

老实说天河工程给我感觉是类似上世纪1958年大跃进时代的各种吹牛,什么一天=20年,什么亩产超万斤等等。他们在对空中水没有突破性发现之前,妄想国家投资根本没有把握项目是错误的。

我们在为改革开放唱赞歌的同时,应当深刻批判在改革开放以前在大跃进时代大胆提出的各种神话。应当真的提倡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而不是用惊人的口号来主导社会行动。

人民公社没有了,大跃进没有了,自留地可以种,市民可以卖茶鸡蛋,炒瓜子,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不是臭老九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言外之意是某某某的话不是一句顶一万句)

纪念改革开放40年不是为1978年开辟的道路画句号,不是恢复大跃进时代。

(附本人关于空中水等问题的认识,欢迎关注我的博客中的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024&do=blog&classid=14162&view=me&from=space 栏目以及空中水文学初探一书 )


下面是一个有关报道   

 

http://news.ifeng.com/a/20181121/60170058_0.shtml

原标题:气象学家实名批天河工程不顾质疑仓促上马

最近,天河工程启动星箭研制的消息引起气象学家们的注意。

http://e0.ifengimg.com/02/2018/1121/4F8E3BAA73098DA7977DF8C92934E6890EB3DFE6_size107_w441_h341.jpeg

我们陆续收到了多位气象学家的意见——

中国大气动力学和气候动力学家、中科院院士吴国雄:

科学争论是正常的。当一个理论还不成熟的时候,科学家有责任去完善理论以更地为决策服务。作为一项工程计划,天河工程应组织多学科的专家充分讨论后再启动工程项目。国家的投入要为纳税人负责,要研究这些钱是不是值得花。

国防科技大学气象海洋学院教授陆汉城:

这是一个既没有科学基础也没有技术可行性的荒诞幻想项目,居然得到立项支持,是不可思议的。人民的血汗要珍惜!

中科院大气物理所研究员孙继明:

科学上对人工影响天气的云降水物理过程的认识还不完善和全面,还没有人工干预晴空大气形成云和降水的理论和技术。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科学家有责任向公众和决策部门进行科普,让大家作出正确的判断。

一位在人工影响天气领域工作多年的资深院士:

在气象学界集体缺席前期论证的情况下,决策部门不顾气象学家的诸多质疑,执意迅速推动天河工程。重大工程上马应征询各学科科学家的意见。

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NOAA)研究员杜钧:

为了不浪费宝贵的资源和误导公众,在没有得到气象部门的充分论证之前,希望有关部门三思而行,切不可好高骛远!

到底是怎么回事?我们先看看,天河工程都干了啥。

我们综合青海大学、清华大学、青海省气象局等官方网站查询到资料,以及采访中获得的信息,整理一份天河工程的时间线,供大家参考:

最早的公开信息可追溯至20158月,清华大学、青海大学、青海省气象局联合开展天河工程人工增雨科学试验进入作业实验阶段。

布设的五个作业点共开展地面作业15次,其中火箭作业4次,耗用火箭弹8枚;燃烧炉作业11次,耗用碘化银1100克。

原文很长,这里仅是一部分,大家可以根据地址看原文--张学文注

……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2024-1147587.html

上一篇:昨天我国降水很少(20181122)
下一篇:大跃进年代:我们应当忘记它,还是批判它,或者继承它?!
收藏 IP: 110.152.215.*| 热度|

19 武夷山 钟定胜 杨学祥 蒋德明 周少祥 杨正瓴 蒋大和 梁驹 王从彦 冯大诚 钱磊 史晓雷 魏焱明 刘建彬 郭奕棣 杨悦奉 ljxm hmaoi liyou1983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7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4 14:4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