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献身新疆水文事业的周聿超同志
热度 1 张学文 2021-1-27 15:22
献身新疆水文事业的周聿超同志 张学文写于 1999 ,12,21 20 世纪60年代初周聿超已是水利厅著名的工程师。他特意到气象局找我(气象台技术员)讨论太阳黑子与新疆水文气象变量的关系(我发现天山的树木年轮生长量与太阳黑子有关系),这对我是一分光荣。周聿超是新疆水文界最高的权威,他以丰富的知 ...
个人分类: 新疆特写|3629 次阅读|2 个评论 热度 1
全年每月的白天长度变化表(乌鲁木齐等地)
张学文 2020-8-25 10:42
全年每月的白天长度变化表(乌鲁木齐等地) 张学文, 2020 08 25 夏季已经近尾声了,天也是一天比一天短。到底本月的白天长度比前个月短了多少分钟?乌鲁木齐的数据是 这个月是 比上个月 少了 78 分钟 ! 下面的表是从我的电脑里无意间看到的,现在公布于此。它提供了新疆从南到北的一些城市(从北纬 ...
个人分类: 新疆特写|3220 次阅读|没有评论
新疆的第一位气象工程师--刘益钧
热度 1 张学文 2020-7-13 09:41
新疆的第一位气象工程师--刘益钧 张学文写于 2006 , 2 , 22 公布于 2020 07 13 1957 年秋,我作为学生初到新疆气象局就听说民航局气象台那边有位工程师:刘益钧。后来的消息是他离开新疆 … 我对他的认识集中在三个事情上,这就是他写的关于阴雾天气的文章、关于乌鲁木齐东南大风的文章和关于气象计 ...
个人分类: 新疆特写|2395 次阅读|2 个评论 热度 1
你猜,这样的“雪”是如何形成的?
热度 3 张学文 2020-1-15 13:08
你猜,这样的“雪”是如何形成的? 张学文, 2020/1/15 以下照片是我在 2018 年 11 月拍的 你见过这样的雪吗? 下午补充 今天上午整理老照片,就把这张有悬念的照片放到博客上了。从有关资料知道它是2018年11月我拍的照片。确实雪如此有特色的分布让人感到难理解。 为 ...
个人分类: 新疆特写|2164 次阅读|6 个评论 热度 3
昨天我目睹、预报了“雪崩”
张学文 2019-3-3 13:56
昨天我目睹、预报了“雪崩” 张学文 ,20190303 昨天随女儿去乌鲁木齐南山一家做客。我先目睹了一次“雪崩”,我预告了另外一次。并且被证实我预告对了。 我们去的一家住的是有院子的平房,我在屋里喝茶突然听到一声巨响。我出去一看干净的院子里突然出现一大片雪。他是从邻居的斜屋顶上滑落的冬季积雪。 当 ...
个人分类: 新疆特写|2214 次阅读|没有评论
新疆的气候“季”
张学文 2019-1-11 12:06
新疆的气候“季” 张学文 2006-7-13 (20190111注:从张学文文库中转帖于此) l 新疆在中纬度地区,如果用一般的天文气候划分四季,那么3-5月、6-8、9-11,12-2分别为春夏秋冬四季。这在北半球各地都是相同的,新疆亦然。 l &n ...
个人分类: 新疆特写|6471 次阅读|1 个评论
乌鲁木齐近来的双色雪
热度 1 张学文 2018-12-2 22:12
乌鲁木齐近来的双色雪 张学文, 20181202 雪是白的,可最近两次乌鲁木齐的降雪却是白色,黄色相间。 下面的报道已经比较准确的表达了这个现象。 我想补充的点是 1. 这已经的最近的第 2 次如此了。每次都导致室内地板上、桌子上一层特别细的黄土(雪自然没有进 ...
个人分类: 新疆特写|3024 次阅读|3 个评论 热度 1
今年的雾季与准噶尔湿盆地状态同时结束了
张学文 2018-3-10 16:47
今年的雾季与准噶尔湿盆地状态同时结束了 张学文, 20180310 半个月前乌鲁木齐的天气预报经常使用“晴有时有雾” 这种语言。但是最近不提雾了。确实,上星期我去市郊,那里农田中的积雪已经化得所剩无几,低洼处已经是积水,泥泞状态了。这个星期乌鲁木齐以大晴天为主,平均温度 ...
个人分类: 新疆特写|2104 次阅读|没有评论
今年8月塔里木盆地西部降水突出
张学文 2017-9-4 16:13
今年 8 月塔里木盆地西部降水突出 张学文, 20170904 记得今年 7 月塔里木盆地降水偏多,我曾经关注过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024-1069041.html 。入 8 月,下面的图继续提示塔里木盆地西部降水比起多年平均值偏多很多。盆地中部竟然成为全国降水的偏多百分率最大的地方。 塔里木盆地连续两 ...
个人分类: 新疆特写|2157 次阅读|没有评论

本页有 1 篇博文因作者的隐私设置或未通过审核而隐藏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3-29 00:0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