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不择路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jjwang989

博文

愚公要真愚

已有 1528 次阅读 2019-10-4 11:04 |系统分类:人文社科

出版工作座谈会上,听到台上在讲八步沙六老汉三代人治沙的新愚公精神,联想到亲身见闻,写下体会:认准理,干起来,有困难,挺过去。今年4月15日,单位组织参加八步沙治沙宣讲会,聆听六老汉事迹。会后余情激昂,写下新闻报道:

“哟,下雨了。连老天爷也被感动了!”今天,听完“时代楷模”宣讲报告,刚出会场的省林科院一名职工这样感叹。“这样的报告要天天做,让老天爷天天感动!”另一名职工接话说。

4月15日上午,省林科院组织在院全部职工,共计45人,参加“时代楷模”——古浪县八步沙林场“六老汉”三代人治沙造林先进群体事迹报告宣讲会。宣讲会在甘肃省大剧院举行,由省林草局党组书记、局长宋尚有主持,省林草局和兰州市林业局系统1000余人聆听报告。八步沙林场场长郭万刚代表治沙先进集体,贺中强代表第二代治沙人,郭玺代表第三代治沙人,陈树君代表治沙大学生,以及媒体代表袁洁,先后多角度全方位宣讲了八步沙治沙人的先进事迹。八步沙位于腾格里沙漠南缘,曾经风沙肆虐,严重影响当地居民的生产生活。1981年,古浪县土门镇台子村6位村民郭朝明、贺发林、石满、罗元奎、程海、张润元,不甘心家园任由风沙侵夺,决心联户承包八步沙,组建集体林场,治沙造林,保卫家园。郭万刚介绍:“我们六家人有个约定。老人们走的时候说了,无论多苦多累,我们六家人必须有一个继承人,要把八步沙管下去。”如今,三代治沙人累计治沙造林21.7万亩,管护封沙育林(草)37.6万亩。会后,省林科院有职工反映,自己一直红着眼圈听完报告。

愚公移山,“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六老汉三代人治沙,腾格里沙漠屈服,献出绿洲生机盎然。宣讲会后的雨,淅淅沥沥……

上述报道完全仿照了愚公故事脉络,其实更现实的角度是会场上多达六十余次的掌声。

拙行接触过多位愚公。

会宁罗振清是位农民科学家,协助多个农林课题组开展试验,记录数据,观察变化,与同道发明简易地膜铺覆机。罗振清响应一二一工程,自家后院种植果园,按照科技人员的指导大高土法节水灌溉,并有所光大。会宁气候干旱,没有灌溉便没有果园。新世纪之初,甘肃在中部干旱地区实施一二一工程,即每户修建一百平方米集雨场、两口水窖、种植一亩果园。罗振清用两口容积共计六十立方米的水窖,在确保人畜用水的前提下,灌溉新建果园,三年成园,四年挂果,完全达到一二一工程预期。周边其他农户的果园由于缺乏节水灌溉技术,果园大多没有成功。

会宁中学教师陈定栋,深感砂田苹果园劳动强度大,施肥、灌溉不便,不能进行生草覆盖、绿肥化经营。砂田是在地表遍覆十厘米厚的干净砂石混合物,增加雨水入渗并有效保墒。砂田施肥要斑块状揭起砂石,肥料施入土壤后再复原。灌溉时泥沙会淤积砂石缝隙,加速砂田老化。砂田苹果耗水量大,不灌溉会严重影响产量。陈定栋深思熟虙后,提出砂田甽作技术,独自试验,大获成功。砂田甽作就是揭起树行间砂石垄状覆盖于树行内,行间带状暴露土壤的空地用于施肥、绿肥覆盖和小行机械施工,一举克服了砂田苹果园的全部弊端。自己也在实践中自学成才,成为苹果种植高手。

庆阳高校教师定光凯迷恋科研,在承担繁重教学任务的同时,坚持业余开展课题研究。其承担的一个课题试验地位于定西,两地相距近四百公里,定老师周六乘长途汽车到试验地,周日再乘车返回,全无顾虑其中的奔波劳碌。

天水郭鹏飞,复转军人,参加老山自卫反击战,光荣负伤。二十多年前接手一处苗圃,经济状况极其惨淡。郭鹏飞大力转变苗圃经营思路,培育园林绿化用苗,承揽绿化工程施工,使得苗圃焕然一新。自己也在摸索中由外行变成林木育苗和移植专家。

陇南农民胡志刚,改革开放之初,最早经营副业,成为当地第一批万元户。当地政府在一处荒山造林,胡志刚自告奋勇代为看护新造林地。陇南为泥石流高发地区。胡志刚年幼时经历过一次泥石流,险些遇难,小伙伴不幸被泥石流夺去生命。胡志刚开始护林后,认识到植树造林是防治泥石流的有效途径,便开始在周边自费植树。没有树苗就自己采种育苗,还把树苗免费送给乡亲们种植。二十余年中,不仅把当初的积蓄全部投入造林,而且尽力通过副业挣钱补贴造林费用,造林面积达到四千亩。林地面积大,胡志刚不仅动员妻儿参加护林,还自费另请护林员。其造林地原为四周村民的公用樵采地,存在一定纠纷,开始造林时甚至发生村民蓄意毁林的现象。胡志刚没有简单粗暴地借助行政力量护林,而是利用村民之间沾亲带故的关系,尽量与四周村民联络感情,争取理解和支持,从而杜绝了毁林现象。现在,林地郁闭,林副产品多了起来,周围村民从中获益更大,林内采蘑菇的人有时多达上百人。当初与胡志刚一起搞副业起家的朋友,现在都已经腰缠万贯,而胡志刚却因造林护林背上了三十余万元的债务。在敬佩之余,朋友们都称胡志刚很傻。

陇南有一个小流域泥石流频发。十年前,当地政府在该流域实施综合治理工程,包括退耕还林、坡耕地修改水平梯田、荒坡水平阶整地植树种草等。工程大见成效,泥石流发生频率和规模降低到无害程度。由沟外眺望沟内,虽然基调呈绿色,但树木零散星落,少见成片林地。在一条支沟上游、半山处山湾里却是林木葱笼,一派生机。山梁平缓处,绿树掩映之中有一处关帝庙。守庙人是一对老夫妻,老汉七十多岁。一次与守庙老人谈起树林,老人介绍:“二十多年前,我带着妻子自愿上山侍奉神灵。那时,庙周围树木很少,被规划为义务造林基地。当时,一位领导环指着这个山湾,要我代为看护林地,我随口答应下来。这些年,我闲下来就在这山湾里转,见到牛羊进入林地,我就去赶走;如果主人在跟前,我就给主人说清楚,不要毁坏小树。开始几年,每年都有人来这里植树,我也得闲补植一些。后来,这里就种满了树,长成现在这个样子。”关帝庙前有几株岷江柏木大树,当地俗称香柏。庙周围有自然落种而生的香柏幼苗。一次老人见拙行观察香柏幼苗,便介绍说附近幼苗很多,盛邀拙行查看。老人几乎能说出每株幼苗的位置和年龄,稍大一些的幼树都见精心修剪的痕迹。老人很喜欢香柏,想把庙周围都种满香柏,愁的是香柏育苗非常困难。有人想培育香柏苗木,老人便收拾香柏捄果近百斤免费赠送其人,结果并不成功。有感于守庙老人的承诺和坚守,拙行写下《四一工程》博文:一句话,一辈子,一片心,一片林!

六人的讲述,波澜不惊,似乎干着干着就成了。拙行只是普通听客一枚,无从挖掘故事背后的全部真相,但从周围人的言谈举止中能够感受到有三分敬佩,七分不以为然,更有一个“傻”字若隐若现。

“一棵树倒在森林里。假如没有人在那儿听着,树倒下时会有声音吗?”这是一个经典的哲学思考实验,其哲学意义在于:未被观察的世界是否与已被观察的世界同样地运作着?就在网查上述哲学思考实验的过程中,拙行被一则博文吸引。一名年轻妇女因夫妻感情变故,半夜发朋友圈:“这样活着有什么意思……”九个字牵动全家人,亲人们轮番电话询问。女子拒不接电话,只是发朋友圈称自己很烦,想独自清静一下,没有别的想法。女子冷静之后,主动电话给家人报平安。博文接着写道:“成年人早已失去了随时崩溃的权利,只能选择夜深人静的时候悄悄细数伤口。”

世间没有一帆风顺。“认准理,干起来”。由于讲述波澜不惊,拙行不知道前面六人有没有夜深人静的时刻。八步沙报告上,一位宣讲人介绍,一次自己在巡视护林中迷了路,入夜之后,既不能继续寻路,又不敢入睡,便躺在沙丘上数了一夜的星星。央视“我爱发明”栏目很不错。拙行注意到,每位发明人都有一把辛酸泪,遇到难点,遭遇失败的时候,叫天天不应,唤地地不灵,冥思苦想,左冲右突,不得解脱,更难受的是来自亲友的痛斥,旁人的白眼和冷嘲热讽。那种“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令人“不可久居”!有困难,挺过去。说来容易做来难,怎么才能挺过去?凄神寒骨中,要挺只能是无知冷凉。冷嘲热讽之中,要挺就只能是愚了,要愚到不知冷热。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200631-1200569.html

上一篇:汉字古文竖写向左换行的原因
下一篇:砖垛细节
收藏 IP: 221.7.39.*| 热度|

4 杨正瓴 刘炜 郭奕棣 彭振华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18 12:2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