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雷锋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newniu

博文

我读道德经——第三章

已有 3583 次阅读 2013-5-29 18:00 |个人分类:科学人文|系统分类:人文社科| 道德经

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

贤,犹能也。尚者,嘉之名也。贵者,隆之称也。唯能是任,尚也曷为;唯用是施,贵之何为。尚贤显名,荣过其任,为而常校能相射。贵货过用,贪者竞趣,穿窬探箧,没命而盗,故可欲不见,则心无所乱也。

    “佛教”讲求消除自身欲望,避免轮回之苦。而老子则消除社会的欲望。老子想象着整个社会都处于无欲状态,其视野远大于“佛教”。

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

心怀智而腹怀食,虚有智而实无知也。    

弱其志,强其骨。

骨无知以干,志生事以乱,心虚则志弱也。

常使民无知无欲。

守其真也。

使夫智者不敢为也。

知者谓知为也。

为无为,则无不治。

    汉景帝曾说“农,天下之本也。黄金珠玉,饥不可食,寒不可衣,以为币用,不识其始终”。名利、财货只会诱使人产生“不合理欲望”。名利、财货引发人的斗争、盗窃。统治阶级,要设法降低不必要的欲望,多关注人的生存问题,减少社会争端。

    “智者不敢为”,智者指那些学了手段的人。积极进取的人们读了“纵横谋略”的书,就盼着天下大乱;通晓了兵法战略,就希望发生战争。即是“知识越多越反动”的根源的。

    科技有着负面的作用,随着社会进步,杀人武器越来越厉害。2008年金融危机,即是聪明人利用技术在搞鬼。

    天下都是君主的,君主看问题就不能和普通人一样。黄金珠玉对某个人有价值,但对整个社会讲,却没有任何意义。社会上的人明争暗斗获取利益,从君主眼光看,所有人都是奴才,明争暗斗属于内耗。人们之间争斗、盗窃、干坏事,根本原因是“欲望”。人人有欲望,难以去除,但可以去除引起欲望的事物,使老百姓无知无欲,减少争斗。

总结:

   

    智慧是一种武器,是一种能力,即可以做好事,也可做坏事。大坏事都是聪明人干的,愚笨的人只能做点简单的坏事。圣人要设法使智者不敢乱来,限制聪明人干坏事。比如我们常讲美国人很笨,德国人很笨,为什么笨?就是使“智者不敢为”,出现“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法律使坏人不敢乱来,社会风气正,人们不会去想着办法钻空子。钻空子、做坏事也需要榜样和创造力,由于社会中缺少榜样,一般人就是想做坏事也没有那种能力,即失去做坏事的能力。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200346-694708.html

上一篇:我读道德经——第一篇
下一篇:我读道德经——第四章
收藏 IP: 114.240.7.*| 热度|

1 王涛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6 13:3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