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刚才上BBS闲逛,发现有个女孩子说了一句话:
千万不要在MM面前显得愤世嫉俗,愤世嫉俗有时候意味着“你很失败”。
我认为这句话绝对是至理名言。
因为女人压根不会在乎这个世界以何种规则运作以及这种规则是否合理,她们只在乎自己的男人够不够强。所以当一个男人开始抱怨规则的时候,女人便会认为这是男人示弱的一种表现——她们认为真正的强者,即使在面对不利于自己的规则时,也一样会从容淡定的胜出。而你既然开始抱怨,那么这说明你不够强,你既然不够强,我为什么要和你在一起?
因而在面对这样的大形势时,真正聪明的男人懂得低调这两个字的珍贵:其实大家心里都知道现实的规则是什么样子,可是你一旦说出来,喊出来,把你的不满表达出来,你就是一个loser。相反你保持沉默,女人会觉得你沉稳,觉得你肚子里有货,觉得你胸有成竹。为什么叫胸有成竹,而不叫嘴有成竹?就是这个道理。
当然还有一种可能:虽然你很低调,但你也并非女人感觉的那么沉稳,你其实也想高呼,也想抱怨,可是你没有高呼的能力,或者你不会表达自己。但是无论如何,女人不知道啊!这就叫神秘感。
神秘感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你越不说话,你越低调,神秘感越浓,女人对你越有兴趣。相反,你越高呼,你越高调,你越善于表达自己,女人越觉得你没什么本事,只会嚷嚷。
—_—
写博客是这样一件事:你写博客,其实就是表达,其实就是高呼。你的博客访问量越大,围观群众越多,你的叫声越响亮。因而这对你择偶越不利。
你明白我的意思了吧?
在面对“表达”与“择偶”的冲突时,你有如下几个选择:
(1)不要写博客,一辈子低调做人。这样可以永远保持别人心中的沉稳感和神秘感。
(2)写博客,但不要讨论大规则,不要说很不和谐的话,不要抱怨社会,不要讨论社会热点。
(3)写博客,可以偶尔小抱怨一下社会,但你的抱怨只是大范畴的,与你的生活无关,与你的单位无关,与你的饭碗和你的老板无关。
(4)你肆无忌惮的写博客,但是别指望找到女朋友。
以上几个选择,你会选择哪一个?
什么?你问我自己选择哪一个?
呵呵,我23岁以前的状态是(1),那时候我还年轻,很单纯,看问题也不像现在这么油条,做人很低调,却有不少女孩子在暗地里的喜欢(当然我也是很多年以后才发觉的)。
25岁考进了中国科学院,同时开始写博客,状态处在(2),26岁参加博客大赛,开始写评论。27岁在科学网是写博客,专写评论,一直到现在状态都处在(3)。可是这些年一直都没找到女朋友。也不知道这是中国科学院的问题,还是写博客的问题,或者还是我自己有问题?
反正不管是哪里的问题,你都不要跟我学,我是反面教材,你不是。
——————————————————
说一个貌似题外的话,去年我曾在自己博客上讨论过涂序新博士因病跳楼身亡的事情,写过一篇《涂博士之死》,主要讨论“规则”问题。
但说实话,我觉得涂博士因抑郁而死,和他得不到他爱人的理解与支持也有一定的关系。他在回浙大发现被诓之后,受挫感肯定是有的。他八成也向他的爱人抱怨过,浙大太他娘的扯淡了,住的房子小,给的工资低,这也倒罢了,在国外的时候说好了是副教授的职位,结果回来还要再评,评也到罢了,却还要搞黑箱,把原本属于自己的名额内定给了别人*&……%¥#@!~(这堆符号代表涂博士问候浙大的话)。
可是正如我在本篇一开始讨论的,涂博士抱怨的这些话,在他爱人的眼里都变成了愤世嫉俗,都成为涂博士是一个Loser的证据。因而在家里,涂博士也肯定受到了冷遇。
一个人在外面得不到公正的对待,回了家还要受老婆的冷眼,连他的爱人都不支持他,他不跳楼,还有别的选择吗?
这也可以解释为什么在涂博士死后,出现了两种声音:一种认为这是浙大的责任,一种认为是涂博士的爱人逼死了他。其实要我说,两方的责任都有,一方代表社会,一方代表家庭。
当然,在这里我没有要指责涂博士爱人的意思,因为我这篇文章只是讨论男人与女人的心理。我认为涂博士死前的家庭状况就是说明我这篇观点的一个很好的例证,仅此而已。
换言之,我只是做一些主观猜测,从理论上做些诠释。
也许有人会问:你为什么会这样猜测?
答案:这是因为我有过类似的经历。反面教材同学第一次抱怨社会抱怨规则就是在他深爱的女人面前,但后来的事实证明那真的是一个很明智的举动,否则他今天不可能是一个快乐的单身汉。
—_—
大过年的,不说这些不开心的事。
总之,生活告诉我们,作为男人,选择一个瞧得起自己的,真心爱自己的,真正相信自己的,能够在自己受到挫折时依旧支持自己,而不是变节投靠别人或者即使不投靠别人也不给自己好脸色看的女人,无论对自己的事业,还是家庭,都至关重要。
当然,能不能碰到这样的人,很多时候并不取决于你努力的程度,而要看你的造化,否则我也不会把这篇文章,冠以最难的事这个标题。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0-5 10:5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