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owenfeng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Baowenfeng

博文

How long we will wait?

已有 2324 次阅读 2015-5-1 12:17 |个人分类:吾思|系统分类:生活其它| 感受生活的点滴

这一个月是不寻常的一个月,当我在新闻上看到一则关于一位17岁女同学患病轻生离开这个世界时,我正在学习朱玉贤老师编撰的《现代分子生物学》。然而,碰巧的是我正在学第九章【疾病与人类健康】。

开始时,我并没有仔细的关注这个事情,然而当我在科学网再次看到这个新闻,并且仔仔细细去细读时,我的内心开始变得极其难受,一种翻腾而压抑的感觉一直萦绕心头。当一个活泼并充满朝气的同辈悄然离开这个世界,也许我们不能体会到那种痛失亲友和伙伴的情感,就像很多人对尼泊尔地震中遇难的那4000多的普通老百姓。但是,当我们享受着美好的阳光、空气、花花草草、山山水水时;当我们享受着父母、亲人、朋友伙伴温暖的羁绊与关怀时,他们却永远错过了最美好的年华,最重要的她是我们的同辈同学。我认为这是不公平的。我反对和痛斥那些总是说教着“这就是命”的那些伪善者,就算有上帝,他也应该是关怀和爱着并且去帮助那些正处在苦难中的“子民”。

当然,这位女同学在确诊生病后,内心的艰难与苦涩我们是很难感受到的。发生这种不幸,是我们都不愿看到的。或许有人说是她不够坚强,又或许有人说这是家人、同学、老师对她的关怀不够,但是我所想的是从1963BaruchBlumbergHarveyAlter首次在血液中发现的抗原性物质HBsAg到现在已经52年,但是为什么我们的科研人员还是没能消灭这个“恶魔”,我们还需要等待多久获得这场生命健康捍卫战的胜利。

NCBICNKI以及谷歌学术中,我们可以查看到无数的研究者在HBV病毒领域研究上所做的功课,这还没包括Nat. ImmunolNatl.AcadMol. CellsciencecellEMBO J.等杂志上的研究成果。可是,可是我们在医用上可用于患者的药物与治疗方案以及实际成果又有多少呢?虽然我们疫苗的接种工作在不断推广和普及,但是病毒也一直在不断变异,产生新的亚种。这又使得我们和HBV之间的战斗还将会断持续下去。

我们都知道HBVDNA病毒,它本身是不致病的,其对机体的伤害主要是由免疫系统清除反应引起的。HBV的基因组为双链DNA,但是它的复制方式是通过一种反转录途径完成的。HBV侵入细胞后,在胞质中脱调蛋白壳进入胞核,它的转录又主要利用宿主的RNA聚合酶,产生中间RNA,然后又在DNA聚合酶下合成正链也就是说其DNA的复制需要依赖于一个中间体RNA完成。它的复制所利用的宿主原件的过程本身就会干扰宿主细胞的正常机理,但是最具杀伤力的却是HBV激发的机体免疫反应及免疫功能调节紊乱具体的机制我是不清楚的

在较新的研究中我搜索到:日本北海道大学遗传医学研究所的Akinori Takaoka教授课题组发表了他们对于宿主抵抗HBV感染机制的最近研究成果:发现RIG-I是响应HBV入侵的信号感受器,可以通过经典的抗病毒免疫信号通路激活INF-λ的表达;此外,RIG-I还可以直接作用于病毒pgRNA以及聚合酶,从而抑制其复制。我国微生物研究所孟颂东教授课题组在其研究中发现乙肝病毒X蛋白活化肝细胞中NF-κB通路上调热休克蛋白gp96表达。


虽然这样的报道总是能在各种期刊上看到,并且每当我看到时总会感觉HBV的治疗向前又迈进一大步,并对最终的药物的临床运用和治疗充满期盼与希望,但是在这个过程中又总会偶尔出现昕怡同学这样的事件,让我对这种期盼又充满了质疑,让我产生迷茫和强烈无奈的一种难受。

基础研究与临床运用。在我的骨子里,我认为大家从事研究,应该纯粹出于对自然、对科学、以及对身边事物的好奇与探知,而并不是去追求某种社会化的运用。当赫兹通过小球实验验证电磁波后,马可尼在之后数年间把无线电技术传到了整个欧洲大陆。但是,当我们的生命、生存受到威胁和迫害的时候,我们是应该反抗还是顺应。拿着“科学”做为武器,还是作为一种对大自然的认知以及对真理的追求。但是我坚信:“纯粹性”是每一个科研人员应该具备的很重要、很重要的品质。


当从事病毒学及相关领域研究的人员,关注到这样的事情后,我相信他们内心也是压抑着的。他们所一直从事的研究的意义在哪里?路的尽头在哪里?敌人又在哪里?当看到生命无奈的从手间滑过,自己却无力拽住,把它拉回来,这种无力与内疚,我想只要是一个内心世界拥有情感的人,他是能够感受到的。他们能做的是忍耐着内心情感,埋下头在这条好似漆黑的道路上走得更远。在未来的某一天让我们一切迎接这场胜利,和平的橄榄散布在世界的每一个角落。

未来,我坚信有一天人类会战胜HBV。因为我笃信美好的生命应该生活在美好的日子里,去感受大自然,感受生活。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1982090-886658.html

上一篇:天上的星星Ⅱ
收藏 IP: 202.101.72.*|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7 04:0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