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cy621117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wcy621117

博文

桃花开了(随笔)

已有 1731 次阅读 2023-3-8 08:12 |系统分类:生活其它

桃花开了(随笔)

西安天气暖和,三月初惊蛰刚到,桃花就开了。

在小区院子里,在街道两边,一棵棵桃树开花了,有粉红色的、浅红色的、白色的等等各种花,有些树上花全开了,有些半开,还有一些背阴处的桃树,含苞待放。

这两天看见桃花开了,兴奋之余,赶紧拍照,也带着孙女在树下拍照、游玩。昨天上午天气晴朗,与好朋友一起去大明宫看花,桃花、榆叶梅都开放了,西安的春天真来了!

我从小就喜欢桃花,小时在黄土塬上生活,塬坡沟洼荒凉贫瘠,特别是经过严冬,树木光秃、百草枯萎,满目沧桑。但是,季节变换,暖风渐来,春分过后,不知不觉,悄悄的几株桃树开花了,给灰黄的土地上添了一片靓丽,猛然看见,那个高兴呀!

这时候,我兴奋异常,天天围着桃树,看桃花、数花瓣,看蜜蜂在花间飞来飞去。小时候,每年春天桃花陪我度过一段快乐的时光;到了秋天,自己还可以吃上甜美的桃子,甘肃宁县的黄甘桃是全国有名的,所以我对桃花及桃子非常钟爱。

桃花自古以来就深受人们的喜爱,至少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直到现在人们依然特别喜爱,每年三四月全国各地举办各种桃花节,来展示和纪念美丽的桃花。

桃花粉嫩的颜色好像少女,是那么的娇嫩,是那么的鲜艳!古今有很多人用桃花来形容爱情,人们将少男少女相遇及交往称为桃花运,引多少青年男女怀春!当然此情不可滥,不然有可能出现“犯桃花”的坏情形,如果滥情或命中注定不顺以及遇到恶姻缘,那就犯了“桃花劫”,其结果往往不好。

桃花在飘落的时候也是一道非常好看的景色。

从古至今写桃花的诗词非常多,可以说众花之冠。

诗经中《周南·桃夭》关于桃花的描写极其美丽,用妖来形容桃花,别有韵味,整首诗充满了华美,优雅,别致;“桃之夭夭,灼灼其华”,这是多么美的句子!

唐代诗人崔护《题都城南庄》:“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又是何等的美!何等的惊喜!何等的失落与期待!

陕北民歌中“三月里桃花花开,妹妹你走过来;蓝袄袄那个红鞋鞋,站到哥哥跟前前来”。也是美的让人心醉!三月里的黄土塬坡是荒凉寂寞的,可是几株桃花盛开,妹妹你害羞的过来,穿着蓝色花棉袄、红绒色的布鞋,站到哥哥跟前来;让人顿感眼前一亮!让人激动不已,也觉得世界变得美好了!

陶渊明写的散文《桃花源记》,抒写了一个没有尘世的喧嚣,一片宁静,人人自耕而食,怡然自得其乐的世外桃源,不禁让人心驰神往,成为历代人们所向往的一种理想社会。

关于描写桃花的诗词非常多:“桃花流水鳜鱼肥”。“桃花潭水深千尺”。“桃花流水窅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桃花尽日随流水,洞在清溪何处边”。“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寻得桃源好避秦,桃红又是一年春”。等等,不枚胜数。

也有对着桃花,无可奈何,感叹身世命运的。

如林黛玉,对着桃花哭哭啼啼,《红楼梦》中有名的《葬花词》:“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用花谢花落满天飞,飘落尘土,花的红艳香气逐渐湮灭,无人怜惜,来比喻自己的身世和内心的凄凉,展现了林黛玉多愁善感的性格和暗淡而凄清的心境。

李煜在《浪淘沙.帘外雨潺潺》中感叹道:“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韩翃的诗句:“桃花脸薄难藏泪,柳叶眉长易觉愁”。

这些都是面对花落而感叹命运多舛,感悟人生无常,所以悲伤流泪。

最喜欢桃花的还是佛教中人。灵云禅师参禅参了二、三十年,参不通,有一天,他在放松之间抬头一看,看到桃花,悟了。他写了一首偈子:“三十年来寻剑客,几回落叶又抽枝。自从一见桃花后,直至如今更不疑”。

敏感的敬安(八指头陀)出家前,一日因见桃花为风雨所摧,不觉失声大哭,决定弃俗出家,并于十八岁时投湘阴法华寺出家为僧。敬安大师因花悟道,其诗文名满天下,被世人称为爱国诗僧。

六世达赖仓央嘉措写了很多情诗,他写的《桃花诗》也是非常有名的,节选前面部分如下:

卿本不是母胎生,应是桃花树长成,

已恨桃花容易落,落花比汝尚多情。

静时修止动修观,历历佳人挂目前,

若将此心来学道,即生成佛有何难?

是呀!若用朝朝暮暮、时时刻刻想念佳人的劲头来学道,即生成佛也不是什么难事。

2023.03.08

  

         粉色桃花(3月7日小区院子拍摄)

桃花5.jpg

      浅红色桃花(3月7日大明宫拍摄)  

      白色桃花(3月7日大明宫拍摄)

          红色桃花(网络照片)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1836712-1379355.html

上一篇:周末郊游随笔
下一篇:游大明宫遗址公园
收藏 IP: 124.23.132.*| 热度|

7 郑永军 宁利中 籍利平 孙颉 杨正瓴 杜占池 葛素红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7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6 22:2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