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洋的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outcrop 管中窥豹,盲人摸象

博文

按标题搜索
爱玩博客的院士李小文——我喜欢的院士(1)
热度 6 2013-3-3 10:32
最近聊院士的比较多,有博友提到院士年龄偏大,甚至有人提议取消院士,我觉得都没必要。作为一种荣誉,回归荣誉的本质就好。 人活着也就为了名和利,到了一定的层次,更注重的就是名的需求了,马斯洛也这么说;没名誉上的激励,搞科研到头了可能真的缺乏动力。 接触了解的院士不多,不过有几位院士,我喜欢。比如科 ...
个人分类: 科学网大学|4706 次阅读|14 个评论 热度 6
教育就是一个洗脑的过程
热度 3 2013-2-28 13:58
教育就是一个洗脑的过程,这里的洗脑是个中性词。 怎么洗,洗成什么效果? 就存在选择性和倾向性了。 无论东西方的教育,都是如此。 洗脑也没什么不好,如同给大脑装个操作系统和一些软件。 只要把脑袋洗的好使就好。
个人分类: 科学网大学|3475 次阅读|6 个评论 热度 3
教育的愚化作用
热度 9 2013-2-28 09:46
李方和老师在留言中提到一个问题,认为中国的学生质量很多不错,但为什么还是没能出大量的优秀人才。我认为这个责任可能在我们的教育。 一般情况下,教育可以被认为是启蒙、学习、进步的过程。 但我觉得,教育也是一个愚化的过程。 这个愚化过程可能有两方面的表现: 灌输无用的知识 。这是主动的愚化过程 ...
个人分类: 科学网大学|4851 次阅读|31 个评论 热度 9
院士高龄才正常
热度 8 2013-2-27 09:30
高龄院士多,才是正常的; 这是个 很简单的 道理 : 因为院士是终身的荣誉 。 出现某个高龄段的高峰很正常,比如70-79岁的院士最多,就很正常;因为这就是中国人平均寿命区间。 另外,讨论院士入选的平均年龄也没什么太大的意义;只要有年轻的院士,比如40岁 ,那就说明院士推选有年轻人的舞台。 ...
个人分类: 科学网大学|3084 次阅读|16 个评论 热度 8
学者不争气,别老找外部原因
热度 9 2013-2-26 09:35
诺奖本来只是一个刺激人类文明前行的鼓励手段,但大家还是喜欢把它当作目的,甚至当作度量衡,很奇怪。得不到诺奖,大家喜欢找原因;和小朋友在幼儿园没拿到小红花,小朋友自己找原因一样好玩。 曹老师提到体制,很多朋友赞同;但我觉得体制等因素对诺奖确实有很大的影响,但最大的影响,还是学者本人。 中国学者们自己 ...
个人分类: 科学网大学|3619 次阅读|17 个评论 热度 9
电流都能替代汉字
热度 6 2013-2-22 09:49
在您读这篇博文的时候,实际上读的是高低电平所表达的汉字,哈哈~也就是电流。 比如玩计算机硬件的,看逻辑笔的亮灭,就知道芯片在说什么;和人类能解读莫尔斯电码一个道理。 汇编语言、C语言等等,也都是语言,只是沟通的对象是机器。 所以,拼音能不能替代汉字?我认为能! 蒋叔等博友之所以说因为同音 ...
个人分类: 科学网大学|3074 次阅读|22 个评论 热度 6
文字的本质目的是交流
热度 8 2013-2-22 08:09
文字有自己的本质和目的,我认为是交流;文字本身是信息的载体、是工具、是手段;协定交流是文字主要功能。 基于这个出发点:无论简体、繁体或者外语,只要在这个时代的某个群体中,能达到最好的交流效果,最低的交流成本即可;可以有规范,不必强制。 同时,对现存的多样化文字、文化,保持一定的尊重;但不必修来改去的 ...
个人分类: 科学网大学|5576 次阅读|19 个评论 热度 8
写博为了什么?博文写给谁看?
热度 26 2013-2-18 10:51
蒋老师之前(2012年8月份)表达过对科学网的失望,现在又高调表示要休博了。在我看来,真正对科学网不感冒的朋友,打算休博,可能一声不吭的就走了,不会公开宣布。公开宣布下休博或者表达不满的,一方面可能表示对博友的负责;另一方面,也可能是对科学网的不舍。 蒋老师表示离开的原因比较简单,实际上就是博文得不到精 ...
个人分类: 科学网大学|4069 次阅读|56 个评论 热度 26
不该要求别人做学问有坐冷板凳精神
热度 9 2013-2-17 11:04
特别是自己窝在热炕头吃山珍海味,还要求别人“坐冷板凳”、“吃冷猪头肉”。 习惯家长式作风的人,喜欢提出“发扬”、“要有”、“该”之类毫无“为什么”的要求,容易造成不加思索的去顺从的奴性,无益于培养独立思考的个性。 但是学者做学问时,可以自己主动选择坐冷板凳、吃冷猪头肉;这种选择,则值得敬佩和尊重。 ...
个人分类: 科学网大学|7523 次阅读|26 个评论 热度 9
慎谈【钱学森之问】
热度 5 2013-1-25 12:20
钱老临走前挖了这么个坑;很多人很容易直奔问题,尝试回答,掉坑里去了。 聊钱学森之问,我认为首先不妨认真琢磨下: 钱学森之问,到底是不是个疑问句? 以钱老的阅历和智商,我认为只要他花上半分钟思考过他提到的问题,都不会不明白问题的症结所在。 别举反例
个人分类: 科学网大学|2922 次阅读|8 个评论 热度 5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5 15:3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