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海洋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ysf6 生态管理缔造美丽海洋

博文

[转载]跨学科研究中容易出现的4个问题

已有 2202 次阅读 2019-6-9 08:50 |个人分类:学术论文|系统分类:观点评述|文章来源:转载

跨学科研究中容易出现的4个问题

来源: 马军 中国科学报 2019-06-09

交叉融合还是各守阵地之科学研究


作者 | 马军


每年5月是国家基金函评和研究生学位论文盲评和答辩的关键时段,只要获得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和在本领域发表过相关学术论文的高级职称的人都有可能被约请担任函评专家、论文盲评专家和学位论文答辩委员。


有人戏谑道,科研领域无非就那么几件事:申请项目经费、招收博士生和硕士生、申请发明专利、发表SCI/EI论文、技术报告或项目进展报告,然后继续申请经费、买实验设备和药品、制备样品、测试图样分析和写论文、申请专利。


科研的队伍越来越大,招收的研究生越来越多,毕业的学生也有一部分继续在这个行当混以壮大这个队伍。


可挖掘的课题却越来越少,于是乎跨学科的竞争开启。


1. 稿件内容和作者单位的专业院系不对应。


在受理稿件的时候看看作者单位和院系,很纳闷作者单位学科归属如何和作者论文研究内容对应的,很纳闷这些作者如何在这个非本专业如何生存的。


如:署名管理学院的作者提交的论文却是生物数学内容和分数阶系统控制,署名土木学院的作者提交的是复杂网络同步控制,署名电信学院和计算机通讯的作者却提交的稿件却是关于生物医学和神经科学的内容。


看到稿件的第一眼,首先想到的是这些人是如何给本专业的本科生授课的?


2. 学位论文内容和学位点学科方向不一致。


高校和研究所的硕士学位点和博士学位点的数量决定着研究生的规模,一定程度上决定科研后备力量的培养和本单位科研成果的产出。


国家对学位点的准入制度使得一些大学无法获得研究生和博士生的招生资格,而大学为了满足一些导师的招生目标,灵活开启自主设置二级学位点的同时,一些学位点也允许一些科研成果多的导师到其他学位点兼职。


一方面是考虑给那些没有研究生培养学位点的学科的部分老师提供一个平台来招生,另一方面也是希望通过交叉融合来扩大某些学位点的成果影响力。


对于一些包容性很强的学科,如控制科学与工程的学位点可以吸纳各个研究方向,如通信工程,网络安全、自动化、多体系统、人工智能等宏观设计和控制、核工程安全等。


但如果把材料制备和功能纳米材料纳入到这个学科方向来招收博士生就要被质疑了。


3. 学科方向的模糊地带。


按照学科分类,以物理学为例包含8个二级方向,理论物理、原子与分子物理、凝聚态物理、原子核物理、无线电物理、光学、声学、等离子物理,有些单位则自主设置了计算物理这个二级学科。


物理学总的来看是一门实验学科,毕竟理论物理的突破太难了。


但纵观一些大学,物理学的研究生基本都是以材料物理,材料化学,物理化学和化学物理为主了,多数人都去制备材料了,看看实验室就是要把物理系办成化学系的模式。


研究生做化学实验来制备各种功能材料,如果学生的安全意识和环保意识不强,那么潜在的危险就非常大。


有些学位点的研究生指标比较少,一些导师就到归属本学院的其他学科学位点去招生。从学位论文内容和小论文内容来看无法兼容于学位点学科划分标准。


如果这些学位论文外审盲审,即使学位申请人发表了数篇SCI论文也可能被评审人毙掉。


虽然鼓励学科交叉融合,但目前学位点的设置标准和培养标准还是要遵守的,如系统科学博士点招收的博士生如果毕业的时候以系列有关太赫兹波、超级电容器、磁性材料方向的研究论文来申请博士学位就偏差太大了。


4. 基金申请的学科代码。


有些学科方向在不同学部都有可申请的代码。如复杂网络在力学的动力学控制,物理II的统计物理和信息科学的分支都有可申请的代码。


一些申请人看到这个学部有人拿到了相关课题资助,犹如我们投稿的时候看到某个期刊有和自己稿件相关的论文发表,于是乎兴冲冲投递稿件上去却被编辑或审稿人给毙了。


所以在申请基金的时候申请人要考虑自己活动的学术圈范围。


-----------------------------------------------------------------------

《海洋生态大讲堂》微信公众号

浙江省重点智库宁波大学东海研究院合作微媒平台


海洋在说话,您我来代言!

《海洋生态大讲堂》欢迎您!

投稿邮箱:550931758@qq.com

请您在留言中标注为《海洋生态大讲堂》投稿,

并提供个人简历及联系方式。

我们筛选审核后,将以全文刊出!

热烈欢迎广大自愿者合伙参与公众号运营!


                附: 投稿类型与要求

                (1)主题一定是有关海洋生态学内容的稿件;

                (2)原创文章,请配必要的图表;

                (3)好文推荐,直接发来原文,或请注明出处;

                (4)重要会议报道或信息,请附必要图表及其标题说明;

                (5)重大项目科研进展,或重大会议学术报告PPT;

                (6)重点团队介绍,或重要人物专访。


您的赞赏是我们前行的最大动力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1721-1183895.html

上一篇:[转载]洪志生等:全球科技格局呼唤创新科技人才
下一篇:[转载]统计的艺术:数据洪流与陷阱
收藏 IP: 180.164.35.*|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19 15:5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