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海洋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ysf6 生态管理缔造美丽海洋

博文

[转载]【海图新译】中国将如何重绘科学界的世界地图?

已有 1696 次阅读 2019-5-10 10:12 |个人分类:海洋报道|系统分类:人物纪事|文章来源:转载

【海图新译】中国将如何重绘科学界的世界地图?

来源: 海国图智001 海国图智研究院 2019-05-05


//

海图新译——《中国将如何重绘科学界的世界地图?

By


Ehsan Masood
//

本期编译:张嘉惠 海国图智研究院研究助理

本期校对:饶丹扬 海国图智研究院研究助理



文章信息


原标题:How China is redrawing the map of world science:The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 China’s mega-plan for global infrastructure, will transform the lives and work of tens of thousands of researchers.

来源:Nature


作者信息


伊桑·马苏德(Ehsan Masood)伦敦帝国理工学院教授。


编译摘选



内容摘要“一带一路”计划通过加强科学技术的合作与发展,推动其建设全球基础设施的宏大计划。有观点认为,这项计划将会导致参与国生态环境破坏、重要资源泄露、技术人才流失,改变成千上万科学研究人员的工作和生活。中国又将如何应对这些问题?


图片来源:世界银行


中国领导人将科学视为与其他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国家建立桥梁的核心要素。中科院院长白春礼去年在《中国科学院公报》(CAS Bulletin)中强调了这一点:“科技创新是共建‘一带一路’的核心动力。”


过去6个月,《自然》杂志一直在实地考察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国家。从北京到伊斯兰堡,从科伦坡到内罗毕再到利马,我们将在未来两周内发表五篇文章,探讨中国如何改变世界科学。中国的大学——连同一个庞大的中科院科研机构网络——正在全球范围内发展。他们提供科学援助,并签署了自美国和前苏联在冷战期间竞相资助盟国研究人员以来从未有过的合作协议。4月19日,白春礼宣布,作为“一带一路”的一部分,中科院已在科技项目上投资18亿元人民币(约合2.68亿美元)。


在斯里兰卡,中国正在联合资助一个关注安全饮用水的中心,并支持对该国农村人口肾病危机的调查。在巴基斯坦,它正在联合赞助一系列研究中心,研究从水稻农业到人工智能和铁路工程等领域的课题。在欧盟中心,一个中国比利时合资的科技园为试图扩大医疗设备、太阳能和其他技术贸易的公司提供了平台。在南美洲,中国与智利和阿根廷合作建立了天文中心,并获得了使用世界上最好的天文台的机会。“一带一路”建设涉及数万名科研人员、学生和数百所高校。在发展中国家,几乎没有哪个地区不受中国科学的影响。


这标志着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国家获得科学支持的领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在这个领域,中国正在成为美国、日本和较富裕的欧洲国家的竞争对手。随着中国崛起为一个科学发展超级大国,它带来了与其他领先科学国家不同的视角。


图片来源:彭博社


位于布鲁塞尔的俄罗斯欧亚研究中心(Centre for Russia Europe Asia Studies)主任特里萨•法伦(Theresa Fallon)表示,首先,“一带一路”的所有项目都具有双赢的理念。每一项重大投资不仅给东道国也给中国带来好处,中国希望从这些投资中获得科学和经济上的收益。中科院国际合作部副主任李寅说,另一个不同之处在于,中国认为自己是欠发达国家更合适的合作伙伴,因为它仍然记得贫穷的滋味。


但对于中国的科学崛起,还有另一种看法——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国家正如梦游般地投入威权主义和新殖民主义国家的怀抱,而包括技术协议和研究联盟在内的其他一切都是这一轨迹的一部分。这种看法认为这些国家正因欠中国数十亿美元的债务而陷入困境,它们正在交出不计其数的具有经济价值的重要敏感资源——从海洋当前读数到生物样本,再到下一代通讯系统。另一个担忧是,中国现在才开始承认“一带一路”项目可能造成的环境危害,因为这些项目在巴基斯坦北部山区和其脆弱的的生态栖息地铺设道路,并在东南亚和南美洲地区拦河筑坝。


从科学的角度看,共建“一带一路”的总体目标是明确的,即恢复中国作为世界文明大国的地位,包括恢复被其他所有国家视为科学力量源头的名声。但英国剑桥李约瑟研究所(Needham Institute)研究中国科学的历史学家克里斯托弗•卡伦(Christopher Cullen)表示,现在说中国与其他国家的关系将如何演变还为时过早。


路径多样

“一带一路”建设中关于科学技术的部分由白春礼谋划。在他的领导下,“科学一带一路”三管齐下:在中国,中国科学院设立了5个研究中心,每年培养200名博士生。


在海外,“科学一带一路”在非洲、中亚、南美、南亚和东南亚开设了9个通常由东道国共同出资的研究和培训中心。此外,中国科学院与中国和其他地方的大学还有数百个单独的合作项目。


第三条是中科院所称的“数字一带一路”。这是一个平台,让参与国相互分享它们与中国合作项目中获得的数据。这些数据包括卫星图像以及关于自然灾害、水资源和文化遗产的数量数据。


为了把这些活动和其他活动结合起来,中科院于2016年成立了一个科研机构超级委员会。这个合作网络的首字母缩写为ANSO,是一带一路地区国际科学组织联盟(Alliance of International Science Organizations)的缩写。它的37个成员遍布全球,位于巴黎的联合国教育、科学及文化组织也是创始会员国之一。作为其活动的一部分,ANSO计划支持和组织在“一带一路”国家开展可持续发展研究,包括改善粮食安全和减少水资源短缺。


问题要点

随着基础设施项目的启动和中国在海外加强科学活动,人们开始对中国如何开展这项工作感到担忧。


许多批评来自目前未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国家。例如,印度政府对中国在其认为是后院的地方进行活动却没有征求其意见感到愤怒,并不止一次地警告斯里兰卡的决策者缩小与中国的科学合作范围。


另一个潜在的爆发点是,中国正在为数字“一带一路”建设信息技术基础设施。美国和其他一些国家对与中国电信巨头华为签署协议建设下一代5G移动通信网络发出了特别警告。他们表示,这可能给中国政府提供监控机会,因为华为也在向“一带一路”国家提供监控工具,包括面部识别技术。然而,华为极力否认它在设备中为未经授权的用户安装了访问线路,比如中国政府可能使用的线路。


“一带一路”国家最关注的问题之一是这些项目对环境的影响,因为它们正在改变数十个国家的面貌。世界自然基金会(WWF)报告称,亚洲和欧洲之间的“一带一路”主要连接穿过1739个已被确定为生物多样性保护重要区域,影响265种濒危物种。


图片来源:新华社


位于北京的清华-布鲁金斯公共政策中心(Brookings-Tsinghua Center for Public Policy)主任齐晔说,环境尽职调查的一个障碍是,中国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机构都不愿做任何可能减缓建设速度的事情。他表示,中国企业经常“在地方政府或合同方需要或希望快速见效的环境中运营”。战略环境影响评估需要时间来正确地进行,并可能导致对初始规范的更改——所有这些都可能导致项目被推迟。“这不是一个受欢迎的选择,”他说。


另一个问题是,合同可以规定:环境影响评估是东道国的责任。但环保人士表示,由于贫穷国家对此类评估往往缺乏监督或评估能力,建设项目有时在没有进行适当审查的情况下就开工了。


有迹象表明,中国正开始解决这些担忧。中国自己的保护研究机构,如敦煌研究院,以及包括中国科学院北京植物研究所的马科平在内的环境科学家,多年来一直在就其庞大的跨大陆路线网络对环境的影响发出警告。


对“一带一路”的环境担忧也开始引起中国高层领导人的关注。华盛顿智库德国马歇尔基金会(German Marshall Fund)的中国问题学者安德鲁•斯莫尔(Andrew Small)表示,以他的经验来看,中国的政策制定者对批评高度敏感,并将致力于解决这些问题。斯莫尔说,随着“一带一路”的形成,中国政府将寻求与更多的国际组织合作,包括环保组织和大学。

 

展望东方

随着中国加大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科学投资,全球许多地区的科研人员正在放眼未来。中国已经成为广大发展中国家的科学合作伙伴。前几代在非洲、亚洲以及在某种程度上南美的研究人员都在西方国家接受过培训,并在那里有自己的学术根基,而现在的这代人却并非如此。


为这一系列文章接受《自然》采访的几位年长的科学家指出,年轻的同事——尤其是那些在博士培训或博士后工作后回国的科学家——现在常常缺乏与西方科学的联系。“随着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去中国而不是美国,他们与西方国家的联系将进一步减弱,”曾在瑞士日内瓦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工作的斯里兰卡疟疾学家卡米尼•门迪斯(Kamini Mendis)表示。

-----------------------------------------------------------------------

《海洋生态大讲堂》微信公众号

浙江省重点智库宁波大学东海研究院合作微媒平台


海洋在说话,您我来代言!

《海洋生态大讲堂》欢迎您!

投稿邮箱:550931758@qq.com

请您在留言中标注为《海洋生态大讲堂》投稿,

并提供个人简历及联系方式。

我们筛选审核后,将以全文刊出!

热烈欢迎广大自愿者合伙参与公众号运营!


                附: 投稿类型与要求

                (1)主题一定是有关海洋生态学内容的稿件;

                (2)原创文章,请配必要的图表;

                (3)好文推荐,直接发来原文,或请注明出处;

                (4)重要会议报道或信息,请附必要图表及其标题说明;

                (5)重大项目科研进展,或重大会议学术报告PPT;

                (6)重点团队介绍,或重要人物专访。


您的赞赏是我们前行的最大动力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1721-1178181.html

上一篇:[转载]中国水资源利用与保护40年 (1978~2018年)
下一篇:[转载]毒蛇也要努力才能让毒液更毒 | “科学60秒”第47期
收藏 IP: 180.168.155.*|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全部作者的精选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30 00:4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