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海地处太湖流域下游,河网密布,纵横交错。上海郊区的大小河流,主要用以农业灌溉和泄洪,还是重要饮用水源。不仅如此,很多主河道,至今仍发挥着航运的功能。小桥流水,是江南的神韵。河流是江南水乡的灵魂。
随着“美丽乡村”建设的实施,郊区不少河流两岸的野生芦苇和水草被彻底清除,代之于石质河堤。河流看似整齐划一,整洁美观;但边坡湿地系统的消失,极大削弱了河流的生态缓冲功能,藻类等低等生物容易滋生。尤其在高温时节,水体易发绿发臭。
野生芦苇是河边最常见的大型水生植物,根系发达,粗大、中空,可深扎泥下数米。芦苇根可大量吸收水体过剩的营养元素,遏制富营养化;还可截留和分解水中的污染物,净化水体。河湖边的芦苇荡,鱼虾糜集,还是野鸭和鸟类的栖息场所。
芦苇等水生植物,还有一种神奇的功能,就是能分泌痕量化学物质,遏制藻类等低等生物的生长,叫“化感效应”。生物间普遍存在相生相克。任一个物种都有自私性,一旦占据一个地盘,就会阻挡其它物种进来,有时甚至分泌对其它生物有毒的物质,以独享自然资源。水生高等植物,对藻类低等生物生长的抑制作用,尤其明显。这就是在芦苇、茭白和水草茂密的河流,水质清澈;而整齐划一的河岸石质化河流,水体更容易发绿发臭的原因。
《诗经》的爱情名篇“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蒹葭”就是芦苇。芦苇并非蛮荒无用之物,还可成全浪漫的景致。
这条通向外海的大河,两边石砌河堤的工程花费,据说达好几亿。河流两岸的芦苇和茅草整体铲除,变得“干净”,整齐划一;却严重弱化了河流的生态自净功能。
河水抽干,正在制作石砌河堤。
芦苇铲除后,小河流不但不“美丽”,还会滋生藻类和苔藓,容易发臭。
石质化的小河流,即使在气候寒冷的早春,水体也是绿臭的。
-----------------------------------------------------------------------
《海洋生态大讲堂》微信公众号
浙江省重点智库宁波大学东海研究院合作微媒平台
海洋在说话,您我来代言!
《海洋生态大讲堂》欢迎您!
投稿邮箱:550931758@qq.com
请您在留言中标注为《海洋生态大讲堂》投稿,
并提供个人简历及联系方式。
我们筛选审核后,将以全文刊出!
热烈欢迎广大自愿者合伙参与公众号运营!
附: 投稿类型与要求
(1)主题一定是有关海洋生态学内容的稿件;
(2)原创文章,请配必要的图表;
(3)好文推荐,直接发来原文,或请注明出处;
(4)重要会议报道或信息,请附必要图表及其标题说明;
(5)重大项目科研进展,或重大会议学术报告PPT;
(6)重点团队介绍,或重要人物专访。
您的赞赏是我们前行的最大动力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3-12-5 01:2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