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海洋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ysf6 生态管理缔造美丽海洋

博文

[转载]清明为什么要回乡扫墓,这是我听过最好的答案!

已有 1565 次阅读 2019-4-5 22:25 |个人分类:生活点滴|系统分类:生活其它|文章来源:转载

清明为什么要回乡扫墓,这是我听过最好的答案!

转自:景桥 人民日报 2019-04-05


01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又到一年一度风清景明时节,梨花风起,点点哀思。


  无意间,瞥见单位清明节职工请假表,好家伙,竟有1/3多的人返乡,理由无非四个字“回乡扫墓”!


  有的跨市,有的跨省;有的高铁,有的飞的。千里迢迢,匆匆赶路。原来,除了纷纷春雨,还有纷纷归人!


  记得年幼,每逢清明,爷爷都要带上我们几个小孩去扫墓。山草野径中的坟茔里,葬着爷爷的爷爷、爷爷的父母——虽然我们素未谋面。


  而那时,我们总能碰到达伯,两家亲人的坟茔紧挨着。


  他是家中独子,早年赴外省高校任教、娶妻生子、事业有成。十多年前,父母双亡后,他基本不回乡过年了。唯独每年清明,不远千里,总得返乡。虽然他也已步履蹒跚、双鬓斑白!


  去年清明,我返乡给爷爷扫墓,又碰到了达伯。


  我颇有疑惑:“您年纪也大了,为什么每年还要坚持回乡扫墓呢?”


  “侄子呀”,他站在他父母的坟前说,“人这一辈子,只有站在这里,才知道自己从何而来,将向何处!”



02


  电影《寻梦环游记》里说,人的一生会死亡三次:


第一次是断气的那一刻,从生物学角度来说死亡;


第二次是举行葬礼的时候,这一刻你的身份将会在这个世界上抹除;


第三次这世界最后一个记得你的人死亡。这一刻将是真正的死亡,从此不会有人知道你来过这个世界。


  扫墓途中,爷爷肩扛锄头、手拎祭品,边走边讲祖辈的陈年往事——他们如何来到这个山村,如何遭遇乱世如麻,如何遍尝人世苦楚,如何艰辛创业起家,如何不幸离开人世。


  年年讲、年年复,一遍一遍,永不厌烦。


  冬去春来,草木萌生。


  待到砍枝锄草、翻沟培土,隐没在山林间的旧坟顿然一新。此时,爷爷以极其神圣的表情,摆上祭品,铺上麻纸,点燃纸钱,引导我们相继跪拜,口里念叨着请祖先保佑之类的话。


  末了,还会燃一挂鞭。大山深处,纸烟四起,鞭炮声此起彼伏。


  正是,清明几处有新烟,满坡哀思与尘埃。


  因与祖辈并不相识,小孩们自然谈不上感情,也没什么哀愁。反倒因为这种肃穆庄严的满满仪式感,觉得好玩、新奇、兴奋。


  每次扫墓归来,爷爷总要意味深长叮嘱我们:“我讲的这些古,你们要牢牢记在心里”。而我们,总似懂非懂点点头。


  当《寻梦环游记》的主题曲《remember me》响起时,我想起当年爷爷叮嘱的话语,男儿泪竟夺眶而出。


  如今,爷爷早已作古。他讲的那些古,我也早已忘却。唯有和爷爷生活的点滴,竟恍若昨日。



03


  我是谁,从哪来,到哪去?这是哲学的三大终极之问。


  从哪来?静立茔冢默然,你便会追寻到这个答案。


  你来自父母,父母来自祖父母,祖祖辈辈,总会有根,总归有源。


  开枝散叶。枝再繁,叶再茂,扎向大地的根,只有一处。


  这就是融入血脉中的眷念,是我们的来处。父母在,人生尚有来处;父母去,人生只剩归途。


  这样的季节,总会牵动几许思念、几许哀愁。你会不由自主想起很多人、很多事,可能也只是几声离别时的切切虫鸣,一缕农家黄昏的袅袅炊烟,半点夜深幽梦里的婉然音容。


  生者寻根,叶落归根。有人烟处,必有血脉传承。难怪有人说,清明节就是中国的感恩节!


  在国外漂泊多年的意大利青田总商会前会长姜文耀,每年清明,不远万里,漂洋过海,携家眷回乡扫墓。他说:“我们这一代华侨,对祖国和家乡的感情最深,我们是从这里走出去的,不能忘本!”


  国学大师季羡林6岁离家求学,90高龄还回乡扫墓,扑通一下跪倒在父母坟墓前,不住磕头。回京后,他写下长达2.4万字的《故乡行》,说:“娘啊,这恐怕是你儿子最后一次来给您扫墓了,将来我要睡在您的身旁!”


  青年散文家林萧坦言:“爷爷八十多岁了,奶奶眼睛也失明好几年了。每当想起爷爷撑着一根拐杖、提着竹篮独自行走在荒野之间,他佝偻着腰身在坟头上扯杂草的情形,我的眼泪不由簌簌而下。”


  去年有一则新闻,当时90高龄的新疆老人赵宝学坐着轮椅去给父母扫墓,“我已经九十岁啦,岁月不饶人,也不知道还能再来几次,来一次就少一次了”,老人伸手摸了摸墓碑,低声说:“爸妈,儿子来看你们了。”


  慎终追远、归宗溯祖,是族谱上一页页一排排泛黄陌生的名字;再远,是华夏民族、是尧舜禹,是元谋人、是山顶洞人,是非洲大陆几只古老的猿猴,是浩瀚星辰里的一块陨石里孕育的生命之源。


(赵宝学老人坐轮椅给父母扫墓)


04


  到哪去?


  静立茔冢默然,你同样会得到答案。草长莺飞,清明有雨。万物灵长,有生有死。


  唐伯虎《桃花庵歌》“世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穿。不见五陵豪杰墓,无花无酒锄作田”,红楼梦《好了歌》也唱:“古今将相今何在,荒冢一堆草没了”。


  不管是谁,多么伟大,这世间终将忘记你的存在,“风雨梨花寒食过,几家坟上子孙来?”“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这样一想,很多事自可淡然、豁然、悠然、乐然、坦然。


  清明时节,教我做人。清洁、清廉、清净,无非一个清白;明事、明礼、明法,无非一个明白!清白明白之人,自有清风拂面涤心,自有明月皎洁般的真善美。


  红尘滚滚、功名利禄,如果你过于执着、拿不起放不下,为权、为钱、为名、为情黯然神伤,不妨清明时分去扫墓。


  那里,自有另一种答案,让你心如止水、超然物外!清爽做人,清白做事,足矣!岂能事事如意,但求无愧于心!



05


  我是谁?


  当你明白了“从哪来、到哪去”,“我是谁”似已豁然开朗!


  花开花落,云卷云舒。你是人子(女),你是人父(母),你是人夫(妻),你是华夏血脉,你是人类赤子。


  难怪有人说,清明祭祖,彰显的是一种血脉的传承和责任。


  来到这世间,你安身立命,拥有自己的角色,承担相应的责任。


  要珍惜和父母子女的缘分,“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漂泊在外,记得常回家看看,“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要珍惜夫妻之情,“君埋泉下泥销骨,我寄人间雪满头”;要珍惜身体、时光和朋友,惜缘惜福,知敬畏懂感恩,“人生有酒须当醉,一滴何曾到九泉!”


  清明是责任、是感恩,是哀思、是心静,是思接千载、神游万仞,是传承、是教育。清明,更像一种精神。


  我有一个同事,每年清明回乡,一定要带上自己的小孩。祭祖之时,全家人肃然默立,他会将早已写好的祭词朗声诵读。那一刻,天地和时间同时静止,小孩竟也沉默。


  他说,这种难得的经历,让小孩慢慢知晓了血脉的延续,懂得了生命一代代传承的使命,体味了责任、礼仪和感恩,这比言传一百遍更有效。潜移默化、身体力行之中,小小年纪的他,深深领会了“百善孝为先”的道理!


  因小见大,由此及彼。这可能也是岳姓族人非要去杭州忠烈祠,两岸三地非要去黄帝陵,人民群众要去烈士陵园的原因吧!家国情怀,也寄寓于这清明的一跪一拜的祭奠之中。


  没有谁是一个孤岛。当你将自我置身于宇宙中各种千丝万缕的联系中时,你就一定能找到自己的方位!



06


  有人说,清明是一种迷信旧俗,我不赞同;有人说,清明是一种浪费形式,我不赞同;有人说,距离太远,干脆在网上团购300-500元一次的扫墓服务,我不赞同。


  很多人,琐务缠身,无法返乡。但请记住,如果有条件了,即便人在天涯鬓已斑,也定要多回乡扫墓,回一次少一次!实在没条件,心底亦可过清明,毕竟,装在心里胜过一切。


  耳畔不由得又响起达伯的话:“人这一辈子,只有站在这里,才知道自己从何而来,将向何处!


  梨花风起正清明。今年你回乡扫墓了吗?和你同行的是谁?你又在思念谁?



来源:你的景和我的桥(ID:jing6qiao)|  作者:景桥



-----------------------------------------------------------------------

《海洋生态大讲堂》微信公众号

浙江省重点智库宁波大学东海研究院合作微媒平台


海洋在说话,您我来代言!

《海洋生态大讲堂》欢迎您!

投稿邮箱:550931758@qq.com

请您在留言中标注为《海洋生态大讲堂》投稿,

并提供个人简历及联系方式。

我们筛选审核后,将以全文刊出!

热烈欢迎广大自愿者合伙参与公众号运营!


                附: 投稿类型与要求

                (1)主题一定是有关海洋生态学内容的稿件;

                (2)原创文章,请配必要的图表;

                (3)好文推荐,直接发来原文,或请注明出处;

                (4)重要会议报道或信息,请附必要图表及其标题说明;

                (5)重大项目科研进展,或重大会议学术报告PPT;

                (6)重点团队介绍,或重要人物专访。


您的赞赏是我们前行的最大动力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1721-1171666.html

上一篇:[转载]刘慈欣将获美国布兰迪斯大学荣誉博士学位,与多位诺奖得主成校友
下一篇:【每日笔记】|技术预测、科幻, 你认为不是走在同一个方向?
收藏 IP: 101.80.19.*|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6 18:0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