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海洋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ysf6 生态管理缔造美丽海洋

博文

[转载]又怼人登上热搜的王思聪,却怒赞这个的神秘中国阿姨!她老土至极却惊艳了全巴黎!

已有 1800 次阅读 2019-3-25 09:14 |个人分类:名人堂|系统分类:人物纪事|文章来源:转载

又怼人登上热搜的王思聪,却怒赞这个的神秘中国阿姨!她老土至极却惊艳了全巴黎!

来源: 德国优才计划 德国优才计划 2019-03-24


最近,王思聪又登上热搜了,

因为和作家王千芳的“互动”,

王思聪怼了一句:

9012年了还有没出过国的傻屌?


这句话引来无数网友围攻,

迫于舆论,

王思聪不得不删掉微博。



而翻看王思聪的微博,你会发现,

他真是一向怼天怼地的,

可有一次,

他却非常少见的怒赞了一个,

很不为人知的中国神秘女人,他说:

比起朗朗那作秀和便秘的嘴脸,

她不知高几个级别......



可她,“老土至极”。


平日里,

穿的都是朴素得不能再朴素的衣服,

发型也透着满满的年代感。

在这个互联网时代,

她既不用手机,也不上网,

这在常人看来,简直不可思议。



而她,更神秘至极。


她的出生年月不详,

网上关于她的资料十分有限,

但就是如此老土而神秘的她,

却曾惊艳了全巴黎,

是中国真正的大师!


她,就是朱晓玫



她出生于上世纪50年代的上海,

父母都从事艺术工作,

在这样的家庭氛围熏陶下,

自小就对钢琴情有独钟,

而天赋极高的她,

8岁就在北京电台演奏钢琴,

12岁时,考上了中央音乐学院附中。


照这样下去,

她成为首屈一指的大师级音乐家,

可谓指日可待。

然而,这条原本很顺利的成才之路,

很快被阻断了。



1966年十年运动开始,大环境下,

容不下一张安静的书桌。

她被送到河北张家口劳动,

这一待就是整整5年,

最好的学习时光,就这么白白浪费了......


但是,整日灰头土脸的生活,

丝毫压制不了她对艺术的热情!


在那个人人害怕犯错的年代,

她不顺从,偏要逆着来。

在劳动期间,她几次逃回北京,

在音乐学院偷乐谱,

甚至画张假票去听音乐会,

音乐,音乐,音乐,

她怎么能放弃,

这已成她割舍不断的,

是她生命的全部。


后来普及样板戏,

她好不容易得到一个伴奏资格,

她冒着风险,

从北京偷偷托运来一架老钢琴,

可运来的时候琴弦断了,

为了修好它,

她就一个工厂一个工厂挨个找钢丝代替。


五年间,她从没停止过偷偷练琴,

冬天她弹琴的房间冷如冰窖,

她就靠弹钢琴温暖手指

夏天蚊虫围攻,

她一心沉浸在音乐中浑然不觉。


严冬酷暑时光漫漫似看不到未来,

但她心里希望之火,从不熄灭。

终于,1976年一切结束了,

五年的努力,换来的是,

她以优异成绩,

成功考上了中央音乐学院研究生。

老师惊讶于她的琴技,

在那艰难岁月,竟丝毫没有荒废!


她以更大热情投入到音乐中,

可她迎来的,却是一记当头棒喝。



1979年著名小提琴家斯特恩访华,

听完他的演奏,她一下子看清了,

中国和世界在音乐教育上的差距。


她决定去西方闯闯,

她先跑到香港,

打了两个月工,才凑到买机票的钱。

又在著名钢琴家周广仁的帮助下,

她揣着60美金就孤身前往美国。


然而初到美国,她就迎来当头一棒,

她第一次给老师弹琴时,

自觉弹得还不错,可老师却猛摇头,

毫不留情地对她说:

“你有很好的技术,手指跑的很快,

音乐却没有内涵,

完全不知道你在干什么!”

这位老师的权威性毋庸置疑,

他是20世纪最重要的钢琴家,

施耐贝尔的学生。


听完老师的话,朱晓玫脸红透了,

她非常难过,

她没想到自己弹了30年的钢琴,

居然还只是个会动动手指的琴匠,

连音乐的门都没能迈进。

但她,

不是那么轻易就被打倒的人。


羞愧过后,她又重新振作起来:

周老师她们把我送来,

我绝不能丢中国人的脸!

从此,她归零全身心的投入,

起早贪黑练习,

直到十指磨破,结痂,成茧......


但这,远远不够,

音乐的大门依旧对她紧闭,

因为她穷,

连有规律的练习都不能保证。


那段时间,独自漂泊异国举目无亲的她,

所承受的艰苦难以想象。

她在接受采访时回忆说:

“在美国时,

当时几乎是没有成为音乐家的机会的。

我当时在饭店工作,

也做清洁工、看孩子,做保姆,

经常是五六个工作一起做,

弹琴的时间少得可怜。”



而即便是在这少得可怜的时间里,

她的演奏技术竟不断提高,

顺利拿到了波士顿,

新英格兰音乐学院的学位。

这一年她已经30多岁了,

许多钢琴家30岁已经功成名就,

而她才刚刚开始,在梦寐与黑暗之中,

在世人纷争,嘘声梦想之时, 

她在小角落里,执拗奋力地生长!



取得学位后,

她决定孤身去法国碰运气。


她找到巴黎音乐学校的一位教授,

教授授课每小时收费400法郎,

她把上了发条的闹钟放在琴上,

开始弹舒曼的《大卫同盟舞曲》。

闹钟响起时她还没弹完,

但她实在没钱付下一个小时的费用,

就垂下双手,不弹了。


结果教授急了:

“你这是在干什么!你弹得这么好,

我怎么能要你的钱?”

最后她弹完,教授激动地连连赞叹:

“太棒了,你已经很好了,我教不了你。”

可她却摇摇头,音乐这件事上,

她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她留了下来,

找了最便宜的女仆房子租住,

因为害怕打扰到别人,

她就每天等邻居都去上班了,

才独自关在家里练琴。


有一天她出门,碰到邻居,

邻居突然问她昨天弹的是哪首奏鸣曲,

她这才知道,

原来邻居很享受她的音乐,

一直以来都在悄悄"偷听"。

这件事给了她巨大的信心,

她更加拼命地练习!练习!再练习!



而这时的她已经40岁了,

早就过了奋斗的年龄。

而且她没有结婚,更没有儿女,

只有一架孤零零的钢琴为伴。


在外界看来,

她前半生过得很孤独也很失败,

可她却说:我从不感觉孤独。

是啊,能将生命献给所爱,

又怎么会孤独呢?


而她半生的专注和辛苦,

终于赢得掌声和关注!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

到了1994年,巴黎城市剧院,

听说她的钢琴弹得极好,

专门邀请她开独奏音乐会。

这是她第一次在巴黎公开演奏,

意义非凡,她的邻居们得知后,

居然偷偷买了60多张票支持她。


当天,貌不惊人的她走上台,

一首美妙的巴赫《哥德堡变奏曲》

从她的指尖缓缓流出。

巴赫身处古典乐界金字塔的最高端,

 而巴赫的《哥德堡变奏曲》,

是音乐史上规模最大,

结构最恢宏的一首变奏曲,

对演奏者的技巧、体力都是很大的考验。

世界上能弹巴赫的演奏家很多,

可真正能把巴赫嵌入灵魂的寥寥无几,

而朱晓玫,就算一位!


这一天,法国人都听得如痴如醉,

音乐会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45岁的她,惊艳了整个巴黎!



音乐专家布雷德利·雷曼说:

朱女士的演奏,

比任何其他的录音都更耐听。


法国《观点周刊》评价:

她的演出是冷静和严谨的,

这就是天才。


法国《费加罗报》也赞叹道:

你一定要去听,

朱晓玫演奏的《哥德堡变奏曲》,

她演奏的就像作品写的一样纯净无邪!



她的名字迅速传遍了法国,

每场音乐会都受到热烈欢迎,

她还被专门邀请到香榭丽舍音乐厅演奏,

当天,她只短暂的弹了,

巴赫《哥德堡变奏曲》一个曲子

可音乐会后,签售却持续了2小时,

200多张CD被哄抢而空。

她的唱片更成了绝版货,

在网上被炒到上百美元一张,

这在法国被称作是朱晓玫现象。



在这之前,

她从未想过要靠弹琴获得名利,

更无法预料自己的成功,

她只是很纯粹很纯粹地热爱钢琴。

她也不知道怎样迎合观众口味,

只是尽力将巴赫弹到最好。


她的成功,完美诠释了一句话:

你只管努力,至于其他的,

老天自有安排!



2014年,她回到阔别多年的祖国,

第一次在上海开音乐会,

当时国内古典音乐舞台已冷清多年,

可她的音乐会,开票48小时即被售罄,

更有无数人疯狂求购,一票难求,

她不得不加演一场,

可即便如此,票还是不够卖。



于是,网上又推出了80元(60张),

及180元(140张)的限购票活动,

结果,票居然在两分钟内被抢空。

大家都惊呆了,她的门票在网上,

甚至被炒到6000元高价一张。


但她的演出的确不负众望,

演出完后,好多人都哭得说不出话来。

有人说,

当琴声响起来的时候,

我觉得遇到宝了。 

那种仿佛是在用灵魂诉说音乐的感染力,

你会发现你的思绪会随着音符,

在跳跃,在漫步,在聆听,在绽放。


还有人说,她的琴声中,

流淌的已经不是一个个音符,

更多是一种“琴人合一”的纯净。


而这样的纯净,

和她20多年如一日的专注有关。

听工作人员说,

抵达上海的第一时间,

她就要求到上交音乐厅练琴,

受场地所限,

她只好缩在大厅一角练习,

但因为当晚有其他演出,

工作人员忙着在舞台上拖凳子摆琴谱,

周围一片嘈杂,

她却旁若无人自顾自练习,

仿佛与世隔绝。


后来她在全国各地进行巡演,

而无论到哪,

都会出现一票难求的盛况,

朱晓玫现象,成了圈内热议。



但也有很多非议围绕着她,

为什么不早些回来?

还有的人说她经历了十年浩劫,

是要拿自己的故事来博眼球吗?


这些质问她只是一笑置之,

她说:

“我一直主张用音乐来打动观众,

我的故事没什么好提的,

在我们这一代人里,

我已经是很幸运的了。”


至于为什么不早回国的问题,

没有功成名就,

又哪敢轻言回乡呢?



她对艺术的坚定和执着难能可贵,

更难能可贵的是,

她的心态从未因出名而改变。


她一贯朴素,

喜欢一箪食一瓢饮的简单,

每次上台她都是一身中式长衫,

这身衣服一穿就是20多年,

破了洞就拿围巾挡一挡,始终舍不得丢。

有媒体要宣传她,她总是摆摆手:

“千万不要宣传我,还是多说说音乐吧。”

甚至在她被媒体曝光之后,

她慌了,还减少了音乐会,她说:

“我很怕把我吹得太好,

捧得太高了,

那样,让大家上当受骗。

我不要那么多音乐会,

我宁愿把时间用在练琴上。”


这么多年来,她只想躲在音乐背后,

躲在作曲家背后,

“这样往往会让音乐更有力量。”


在一个互联网盛行的时代里,

她不用手机,

不用电脑,不参加各种娱乐活动,

家里面只有一台电话。


法国的香榭丽舍音乐厅,

每年都邀请她去演奏,

但她每次都拒绝,理由是:

“我怕自己年龄大了,

体力跟不上,弹得不够完美。 “



45岁在法国首开个人音乐会,

50岁录制第一张专辑,

65岁首登国内舞台,

她这一生走了太多的弯路,

吃了许多生活的苦,

所幸的是,

她最终没有放弃自己的天赋所在,

最终老年成名!


如今的她,已经快70岁了,

但她还在坚持练琴,她说:

以琴为伴,生活简单,

对钢琴,我永远不会厌倦,

离开钢琴,我基本就是个废人。



除此之外,她还有一个愿望,

那就是在中国办一所音乐学校,

她希望将自己的经验教给学生,

让他们少走一些弯路,

让更多的中国音乐家走向世界!



她从没有华丽的演出服,

但只要面带沧桑的她,

安静地坐在钢琴前,

就有一种无可比拟的力量宁静流淌;

她从不高调地宣传自己,

只专注打磨自己的演奏,

参悟热爱一辈子的巴赫,

但是,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从她指尖流出的音符,

如同黑暗中的点点萤火,

带着希望飞舞,最终到达极致永恒!


她更用长达60年的坚持,

告诉了我们一个最朴素的真理:

唯有脚踏实地努力,

才能拥有改变命运的机会!


简单而纯粹,坚定而执着,

终其一生,成就一事,

在这个浮躁的时代里,

她真的值得我们所有人的敬佩,

朱晓玫,中华之光,

当之无愧的音乐大师!


-----------------------------------------------------------------------

《海洋生态大讲堂》微信公众号

浙江省重点智库宁波大学东海研究院合作微媒平台


海洋在说话,您我来代言!

《海洋生态大讲堂》欢迎您!

投稿邮箱:550931758@qq.com

请您在留言中标注为《海洋生态大讲堂》投稿,

并提供个人简历及联系方式。

我们筛选审核后,将以全文刊出!

热烈欢迎广大自愿者合伙参与公众号运营!


                附: 投稿类型与要求

                (1)主题一定是有关海洋生态学内容的稿件;

                (2)原创文章,请配必要的图表;

                (3)好文推荐,直接发来原文,或请注明出处;

                (4)重要会议报道或信息,请附必要图表及其标题说明;

                (5)重大项目科研进展,或重大会议学术报告PPT;

                (6)重点团队介绍,或重要人物专访。


您的赞赏是我们前行的最大动力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1721-1169469.html

上一篇:[转载]博士生求职记:从学术界跳到产业界的七大秘诀
下一篇:[转载]“蓝色碳汇与中国实践”学术研讨会在中国海洋大学召开
收藏 IP: 180.168.155.*|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4 18:2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