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陵物语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陈吉德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导

博文

高校是养老的地方吗? 精选

已有 6404 次阅读 2008-6-25 15:27 |个人分类:大学教育|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一个比较有意思的现象是,一些官员、媒体工作者等人感到前途无望想变动工作时,大都选择高校。在他们看来,高校比较自由,不用坐班,收入稳定,非常适合养老。我的一位朋友在出版社工作,在出版社实行企业化改制后,失意困顿,经过一番公关后,进了一家高校。该君直言,进高校后并无多大所求,上上课,写写文章,带带学生,老有所养足矣。
高校真是养老的地方吗?先看高校老师的自由。高校老师的确是比较自由的,课时不多,其余时间基本上都可以自由支配。你可以经常三朋四友,饮酒喝茶;可以独自带上相机,踏雪寻梅;可以任意蒙头大睡,自然醒来;可以随时关上书房,走亲访友;无上班顶风冒雨之痛苦,赶点挤车之烦恼;别人期盼十一、春节长期,对你来说,几乎每天都是长假,而且法定的寒暑假更是超长假。但这种自由并不是真正的自由,而是一种“泛自由”或者说“伪自由”。高校老师的任务主要是教学和科研(行政人员除外)。教学是硬性的,相对于科研来说比较好完成,但毕竟是站在高校讲台,需要认真备课,如遇到新开课,更是如此。笔者第一次为研究生开课时,每周三节课都要花四五天的时间来准备。由此看来,高校老师虽然上课少,但背后的付出却是无法按课时来计算的。再说科研。如果说教学任务是硬性的,那么科研任务却是软性的,所谓“软性”,是指科研可多可少,有一定弹性。但一个人既然踏上江湖,总该在江湖上混出个名气来吧——通俗地说,应该在自己所从事的研究领域取得一定的成就。正而言之,科研像远方高高的灯塔,时时照亮你前行的路;反而言之,科研像一匹饥饿的狼,时时追逐着你,叫你不敢停步。所以,当你在饮酒喝茶,兴致正高时,突然闪出的科研观念可能让你兴致顿减;当你在踏雪寻梅,诗意正浓时,科研的巨手可能突然把你从诗意的天空拉回到世俗的庭院。
养老要以一定的经济基础作后盾,否则养老就成了“混”老。不可否认,在如今的高校,“二老”(走上讲台是老师,走进公司是老板)不乏其人;住别墅、开名车也不是什么新闻。但这只是一少部分,大部分只是中等或者中下等收入水平。如果你从事的是哲学、历史等所谓不好“创收”的专业,除了干巴巴的“工资”外,就很难有其它“外快”。如果你是刚参加工作的年轻教师,收入就更惨,甚至不如技术熟练的农民工。有一位年轻教师以《高校年轻教师,其实日子很辛苦》为题在网上撰文说:“高校年轻教师的作压力是巨大的,曾几何时,我一度每天工作10时以上。长期玩命工作的结果就是,年纪轻轻就血脂高、转氨酶高、患脂肪肝等。但经济收益又怎么样呢?我小姨子去年硕士毕业,在广州工作,她告诉我她一月能拿6-7千元。一听到6-7千元,我惭愧地都不敢告诉她我的工资到底是多少。”我想,这种心声是非常真实的。
再看所谓高校老师越老越值钱的问题。学问要以时间付出、日积月累为基础的,所以一些学术权威或者大师,大都两鬓斑白,头发稀少。他们真的很“值钱”,如果掌握重要的学术资源(如期刊主编)和学术权力(如学位点评审),更是身价倍增。他们无论直到哪儿,都是前呼后拥。但是,这种“身价”并不是突然上去的,一定与自己的努力密切相关,这些人大都在年轻时就有一定成就。所以,你如果年轻时碌碌无为,不思进取,成绩平平,就休想“越老越值钱”。
这样看来,大学并不远离社会的象牙塔,也不是与世隔绝的桃花源,而是一个需要拼搏奋斗的竞技场。那为何有人把高校视为衣食无忧的养老院呢?我想,主要原因是在高校确实有一少部分人过着“养老”般的自在生活。比如有的老师上课不求好,只要不被学生轰下台就行;科研不求强,只要不被学校开除就行;每月拿着撑不愣也饿不死的工资,自娱自乐,仿佛神仙。还有的行政人员上班无所事事,整日喝茶、看报、上网、聊天,不是“养老”,胜似“养老”。这些人无疑是高校肌体上的寄生虫,败坏了高校的声誉,阻碍了高校进行的脚步。
  那些把高校视为养老院的人还是远离高校为好。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1678-30306.html

上一篇:今天参加了研究生毕业典礼 
下一篇:失望至极的闭幕式
收藏 IP: .*| 热度|

1 黄安贻

发表评论 评论 (5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5 06:5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