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pqqbk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zpqqbk

博文

加快新时代学术评价事业的发展 精选

已有 4932 次阅读 2018-2-19 09:48 |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学术评价事业作为学术领域中一项“定标准、立规矩、树导向”的工作,已成为学术活动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并且在学术的管理方面越来越处于枢纽地带。我国的学术评价事业如何准确地把握新时代下面临的新机遇与新挑战,并适时地作出正确的策略调整,对于能否正确引领和加快自身发展并由此更好地推动我国各学科领域的学术发展都至关重要。

新时代学术评价事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学术评价事业随着学术的发展而发展,新时代的到来,既给我国的学术评价事业带来了新的机遇,同时也带来了新的挑战。

第一,对学术评价的需求将越来越多学术评价包括学者评价、机构评价、期刊评价、图书评价、项目评价、论文评价等多个方面。显然,随着全球范围内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进步、近年来我国科教事业规模的迅速扩大和质量的提高、学术领域中各种新理论新方法新技术的层出不穷,必将对学术评价事业提出更多的需求,同时也为学术评价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这就要求学术评价事业必须要适应新的时代特征,深刻洞察世界范围内学术发展的趋势,与时俱进,不断地去适应评价对象的扩增,去满足更多学术领域对评价事业提出的新需求,为我国各项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发展提供学术评价方面的保障。

第二,要求学术评价的标准更加科学化。学术评价是一项复杂的工作,其中评价标准的科学化是最重要的一个问题,但很显然这又是一个比较困难的问题。比如仅仅就大学评价领域来说,由于各个大学的办学历史、办学环境、办学资源、办学目标和办学定位等都不完全相同,甚至是相差甚远,这就决定了要制定出一个科学的评价标准并不容易。如就其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来说,就有重定量还是重定性、重科研还是重教学、重数量还是重质量、重总量还是重人均、重教师还是重学生、重多指标还是重核心指标、重长期数据还是重近期数据、重基础研究还是重实践应用、重本土视角还是重国际视野等多种不同取向需要平衡,另外还要考虑到各个大学的层次不同、类型不同、定位不同、学科设置不同、国家投资多少不同、所在区域位置不同等各种具体差异如何处理的问题。因此,尽可能多地依靠学术共同体的智慧来制定学术评价的标准是一个不断的挑战。

第三,要求评价的方法更加专业化。因为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社会交往日益频繁、科学合作规模日趋扩大的今天,除了日常生活中的下意识评价和情感水平的评价外,学术领域内的评价对象大都是复杂的、知识化的一种现象和存在,如近年来新出现的全球智库评价、信息化绩效评价、生态文明评价、微信公众平台传播效果评价、中国学术期刊国际影响力评价、文化产业竞争力评价、教育游戏评价、微博主影响力评价等,这些要求评价者必须借助于知识、概念、测量、计算和逻辑推理而进行评价,必须借助科学方法基于系统权威的数据进行专业化的评价,而不能再简单依靠主观经验去评价。又比如近年来ESI排名、h指数、Nature指数等被国内学术界广泛使用,也源于这些评价方法的专业化。

第四,要求站在新时代的高度上来重新认识学术评价事业的地位和作用。

学术评价在推动学术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这些作用包括判断作用、预测作用、选择作用、导向作用、诊断作用、激励作用、合理配置资源的作用等。但值得警醒的是,我们对学术评价事业地位和作用的认识,不能一直停止在一种相对静止甚至是僵化的状态,不能一味地将学术评价仅仅地理解为是学术管理工作中的一个环节,一种看似帽子式的附加物而已,一种比较“虚”的存在。事实上,学术评价不仅具有定位定向的学术管理功能,而且它自身也可以发展成为一种产业!甚至是一种具有霸权地位的产业!比如科睿唯安(原汤森路透)等公司就一直牢牢主导着全世界学术评价的发展方向!以致也使得国内不少机构和科研人员片面化地以在国外发表论文为荣!加上其他因素的影响,最终就出现了国内目前这种“既要支付大量版面费以发表论文,又要支出大量经费购买国外电子期刊数据库”的现象。因此,学术评价领域事实上也存在着激烈的评价权的争夺问题,也是一项关乎国家软实力竞争的问题。

加快新时代学术评价事业发展的策略

我国各学科领域的学术发展离不开学术评价事业的同步发展,加快学术评价事业的发展是新时代对我们提出的必然要求,就目前国内的实际情况来看,现在尤其应该注意做好以下几方面。

一是要加强学术评价基本理论的研究。相对于如火如荼的学术评价实践来说,目前我国在学术评价基本理论研究方面已经显得滞后,这不仅使得我国在学术评价领域一直难以获得强有力的国际话语权,而且还使得各类学术评价实践中的一些负面效应也长期不能得到有效改进。比如,在国内学术评价领域中广泛使用的“量化评价”方法,学界就一直褒贬不一。有人持基本肯定的态度,认为“量化评价”方法是需要的,有其合理性,有比没有好。如果不实行量化评价,就会加大评价标准的模糊性,加大评价过程的主观性、片面性,进而造成评价工作的失范。而有的则持基本否定的态度,认为目前的量化方法会毁了学术,特别是会毁了人文社会科学。总之,一方面离不开学术评价,另一方面又经常被学术评价所伤,如何更多地发挥学术评价的正向作用,减少其负面影响,一直是学界共同期待解决的问题,但这些问题的解决,在某种程度上说,都迫切需要首先加强我国学术评价基本理论的研究,以期理论能对实践起到更好的指导作用。

二是可适当增加评价领域学术期刊的创办。学术期刊是推动学科发展的一个重要平台,学术研究的繁荣发展离不开学术期刊这一平台的支撑。从我国目前的学术期刊目录看,发表过评价类研究主题论文的期刊很多,刊名中本身含有“评价”、“评估”、“评论”等词汇的期刊也有20多种,但显而易见的是,所有这些期刊都是属于或者说是主要面向各自学科领域的,属于或者说面向跨学科跨领域的期刊则几乎没有。因此创办一份类似于《学术评价研究》、《中国评价科学》或《评价科学研究》这种刊名,定位于着重刊登学术评价领域普遍性、基础性理论研究论文的理论性刊物,推动学术评价研究的发展,仍然十分必要和急迫。

三是应进一步鼓励和扶持专业化评价机构的发展建立相应的组织、机构、团体,是推动事业发展的重要保障。在学术评价领域,虽然实际开展评价活动的各类机构总量可能也不算少,而且也已经出现了国家科技部科技评估中心、教育部高等教育教学评估中心、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评价研究院、武汉大学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研究评价中心、中国人民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术成果评价研究中心等机构,但从总体上说,无论是整体数量还是整体科研水平,以及学术影响力、服务质量和国际竞争力,都还远远不能令人满意!因此进一步加强和提升我国专业化评价机构的建设还任重道远。

四是要进一步牢固确立分类评价的基本原则。评价就其本质来说,其实就是一种比较活动,涉及到评价对象与评价对象之间的比较,评价对象的属性与评价标准之间的比较,以判别评价对象有无价值和价值大小。因此,任何一项评价活动,在开展时都必须注意以适当的类别划分为基础,遵循“同类才能相比”的原则。要做好学术评价中的分类评价,一是要有宏观意识和整体意识,比如要重视对学科间大与小、强与弱、快与慢等差异情况的掌握,要重视对各种数据和数据库背景性知识的掌握,要重视对各种科研活动及科研成果发展速度和发展趋势的宏观分析等。二是要在具体工作时进一步重视相对指标的应用,如多使用“占比数据”,以便在原来不能直接对比的两个绝对值之间找到可以对比的基础。

五是要进一步减少行政部门组织的评奖活动。目前的学术评价活动,总体上说主要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主要由行政权力部门组织的学术评价,包括学术评奖,二是学术共同体内部进行的学术评价。其中前者主要旨在为学术管理和相似资源分配提供依据,后者则主要旨在为更深入的学术研究本身服务。显然,在现实生活中,前一类的学术评价活动也不可少,但如果考虑到学术评价的主体毕竟应该是学术共同体的话,那么行政权力部门如果过多地组织学术评价的话就很可能会干扰了学界的正常生态,在利弊共存甚至往往是弊大于利的情况下,尽量减少行政部门组织的学术评价,特别是评奖活动,那么各方面的效果也许都会更好。

六是要进一步从制度层面上加强学术评价活动中信息公开的力度。学术评价是一种对学术价值进行判断的学术性活动,要做到完全的客观公正是比较困难的。但也正因为是学术评价活动的这种特殊性,就更需要在制度设计上对学术评价活动进行有效的监督,即要出台相关的制度,要求学术评价的组织方必须要将评价的目的、评价的标准、评价的程序、评价的结果、评委的名单和申报材料等尽可能多地予以公开,并将相关的评价资料予以存档,规定保存的最低年限,以此来进一步促进学术评价的透明、公开、公平和公正进行。(注:原文刊载于2018213日《中国社会科学报》,有改动)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1625820-1100327.html

上一篇:2017中国民办本科院校及独立学院科研竞争力评价研究报告
下一篇:加快构建和发展我国的评价科学
收藏 IP: 124.160.154.*| 热度|

5 武夷山 刘立 周春雷 俞立平 zjzhaokeqin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3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3-28 17:5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