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八面玲珑是科学之死兆”等警句三则
武夷山 2008-7-11 07:04
警句三则 武夷山 《美国生理学杂志》 1983 年某期的社论说: Conciliatory smoothness is the life blood of diplomacy; it is the death of science. (转引自 Science , 1994 年 9 月 2 日 ) 八面玲珑是外交之生命线,但它是科学之死兆。 ...
个人分类: 阅读笔记|6479 次阅读|14 个评论
姜允明的“猫喻”与蒋梦麟的“三子”
武夷山 2008-7-8 07:07
姜允明的猫喻与蒋梦麟的三子 武夷山 1986 年,我参加了东方文化书院举办的中外文化比较研究班的学习。讲课者之一是当时在澳大利亚任教的姜允明先生(现在是台湾中国文化大学哲学系主任),他的题目是中国传统哲学中普遍性与现代性问 ...
个人分类: 阅读笔记|5432 次阅读|3 个评论
介绍三首咏南京景物的竹枝词
武夷山 2008-7-6 06:13
介绍三首咏南京景物的竹枝词 武夷山 我对竹枝词有特别的偏好,因为它比较写实,而我的艺术趣味或艺术档次,基本上处在写实、具象这一块。我是南京人,故今天介绍三首咏南京景物的竹枝词(都引自雷梦水等编,《中华竹枝词》,北京古籍出版社, 1997 )。 [明 ...
个人分类: 阅读笔记|5994 次阅读|5 个评论
古人的识见
武夷山 2008-7-5 07:14
古人的识见 武夷山 常言道:长江后浪推前浪,世上今人胜古人。笼统地说,这是不错的。但是,古人的很多识见确实也令今人汗颜。 现在有了 B 超,可以提前知道未出生婴儿的性别,于是女性胎儿被堕胎的情形很多。不仅中国如此,其他一些亚洲国家也是这样。古时候 ...
个人分类: 阅读笔记|4056 次阅读|5 个评论
四大雅(外二则)
武夷山 2008-6-25 07:24
四大雅(外二则) 武夷山 明朝陈继儒的《小窗幽记》中说: 带雨有时种竹,关门无事锄花,拈笔闲删旧句,汲泉几试新茶。 我把这四样事称为四大雅。那么,我若附庸一下风雅,能做什么呢?种竹吧,没地;锄花吧,没利(目前我所居住的小区的花圃 ...
个人分类: 阅读笔记|4450 次阅读|3 个评论
老天爷的可爱之处
热度 1 武夷山 2008-6-23 06:05
老天爷的可爱之处 武夷山 动不动弄点天灾出来祸害人类,这是老天爷的可恨之处。但是,老天爷也有可爱之处。 寒哲( L. James Hammod )著、他妻子胡亚非翻译的《衰朽与复兴》(中国电影出版社, 1998 )说: 天才人物继承父母的某 ...
个人分类: 阅读笔记|4274 次阅读|5 个评论 热度 1
读书笔记:“淬火”还是“淬水”?(外二则)
武夷山 2008-6-21 06:51
读书笔记:淬火还是淬水?(外二则) 武夷山 淬火指的是,把金属工件加热到一定温度,然后浸入冷却剂(油、水等)急速冷却,以增加硬度。(《现代汉语词典》) 晚清维新派人物陈炽的《续富国策》卷三攻金工之说里面有这 ...
个人分类: 阅读笔记|10111 次阅读|没有评论
惠勒论物理学的两大悖论
武夷山 2008-6-18 06:59
惠勒论物理学的两大悖论 武夷山编译 物理学大师惠勒于今年 4 月 3 日去世。几天前,我贴出了当年阅读他的《物理学与质朴性》一书时在书边写下的批语 (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29100 ) 。 今天再写一点与惠勒相关的东西 , 以示缅怀。 &n ...
个人分类: 阅读笔记|5005 次阅读|5 个评论
肯尼思. 鲍尔丁的思想火花
武夷山 2008-6-16 07:24
肯尼思 . 鲍尔丁的思想火花 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 武夷山 鲍尔丁是我很喜欢的一位经济学家,一名博学的学者 , 他常有不同凡响的见地。在 Walter Block 等人编的《市场之道德性:宗教视角与经济视角》( Morality of the Market: Religious Economic Perspectiv ...
个人分类: 阅读笔记|7254 次阅读|2 个评论
二十多年前阅读惠勒《物理学与质朴性》的批语
热度 2 武夷山 2008-6-14 21:45
二十多年前阅读惠勒《物理学与质朴性》的批语 武夷山 二十多年前读了《 物理学 和 质朴性 : 惠勒演讲集》 ( 方励之译,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 ,1982 年 ) 。 惠勒在该书第 10 页说:实际上,在生存竞争中,如果相互竞争的事物具有相同的条件,那么这本身就说明了宿命论思想的破 ...
个人分类: 阅读笔记|6038 次阅读|2 个评论 热度 2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3-11-29 12:3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