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山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Wuyishan 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研究员;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博导

博文

[转载]外国人为啥突然爱看中国科幻?

已有 2430 次阅读 2016-8-23 20:44 |个人分类:科文交汇|系统分类:博客资讯|文章来源:转载

80后女科幻作家郝景芳获雨果奖引出的话题——

外国人为啥突然爱看中国科幻?

新华社记者 许晓青 强力静 张漫子

(科技日报 2016-8-23)

“80后”女作家郝景芳凭借中篇小说《北京折叠》获得了由世界科幻协会颁发的雨果奖,这已是中国科幻作家第二次摘得这一奖项,大大提升了中国科幻的国际能见度和知名度。

分析人士认为,短短一年,从长篇到中篇,从男作家到女作家,从“60后”到“80后”,中国科幻正站上世界文坛。

《北京折叠》属“软科幻”:小说是现实的推演

郝景芳创作的《北京折叠》严格意义上说是一部“软科幻”,故事探讨了城市社会发展的某种可能性,以警示未来。她在书中构建了一个不同空间、不同阶层的北京,可像“变形金刚般折叠起来的城市”,却又“具有更为冷峻的现实感”。故事多源自她自己的生活日常,记叙现实的人情悲暖。

作为科幻界的新星,她2006年开始从事写作。在书迷们看来,有现实痕迹的科幻小说,是郝景芳与众不同的科幻写作方式。

郝景芳获奖后说,自己的获奖有助于科幻在国内继续慢慢变热;未来的创作计划之一是把《北京折叠》这个故事写完,按照一开始的想法,变成一个长篇。

外国读者爱上中国科幻:读懂中国的一把新钥匙

在郝景芳获颁雨果奖的当天,太平洋西岸的上海书展上,《三体》三部曲全套英文版宣布出版。近千“粉丝”在书展现场排起长队,等候作者刘慈欣签名。

“去年《三体》获雨果奖后,可以感受到,在国际科幻界,中国文化、中国科幻的存在感逐步提高了,这与我们国家的经济崛起也有着一定关联。”十多年来一路推动《三体》系列问世的《科幻世界》杂志副总编姚海军说。

《三体》英文版自2014年11月上市,至2016年6月底,全球累计发行量超过16万册。《纽约时报》《华尔街日报》等西方主流媒体都提到了这部中国科幻,并给予较高评价。

外国人为什么突然爱看中国科幻?刘慈欣说,科幻文学正在、也应当成为外部世界读懂中国的一把新钥匙。

姚海军认为,一方面,《三体》系列的翻译通过专业化的渠道推进,为中国科幻与西方世界建立起桥梁;而更重要的是,从《三体》中,一些美国读者试图推测未来中国的图景,这就好像“解密”中国一样。

科幻不仅是文学:我国科幻产业链亟待完善

《三体》已被改编成舞台剧和电影,可以想见,《北京折叠》也将受到其他艺术门类的青睐。然而刘慈欣坦言,中国的科幻产业仍在一个初级阶段,与一些发达国家比,亟待建立工业化的体系。

仅以电影为例,中国的电影年票房已超过440亿元人民币,稳居世界第二,却仍未出现如《盗梦空间》《星际迷航》《火星救援》等现象级科幻电影。

据国内科技文化品牌“未来事务管理局”调查,中国科幻的产业化规模依然较小,读者叫得出名字的作家、写手还只有约30人,核心层的职业科幻作家不到10人,可以从事科幻编剧、制片、项目管理的资深人员更是凤毛麟角。

刘慈欣说,先要有生产规模、制作标准,才能让更多人才和作品冒出来。“如果核心层的科幻作家用十个指头就能数完,这就明显匮乏了,我们在看到中国科幻的‘增长’同时,也要看到短板。”

“对中国科幻而言,今天迎来的是前所未有的机遇。”刘慈欣说,中国人连续取得奖项本身有偶然性,也包含必然;中国科幻文学产业化的时代开启了。

让科幻界感动欣慰的是,近年来,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FAST射电望远镜项目、量子通信与科学实验卫星“墨子号”……一系列基础物理研究领域的新名词、新实践正在刷新中国人对科技的认知,这也被认为是中国科幻有望站在世界更前沿的知识储备保障。

(据新华社上海8月22日电)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1557-998244.html

上一篇:假定宇宙是讲理的----清点整理一下自己写过的评论(21)
下一篇:[转载]北京折叠(刚在国际上获奖的科幻作品)
收藏 IP: 219.142.244.*| 热度|

2 钟炳 lrx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7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3-29 05:1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