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山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Wuyishan 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研究员;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博导

博文

谎言之真实 精选

已有 5081 次阅读 2007-10-20 10:02 |个人分类:书评书介|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谎言之真实
武夷山

(发表于《科学时报》2007年2月1日,左图为莱文照片)



有一部著名的美国故事片,叫《真实的谎言》;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巴纳德学院的物理学家和天文学家贾娜. 莱文在2006年感慨地说, 谎言中有真理。这是怎么回事呢?
西方国家将书籍分为虚构作品与非虚构作品两大类。科普书籍当然属于非虚构作品。科幻属于虚构作品,我国潘家铮院士的科幻作品集前不久还获得了《科学时报》社评出的“科幻作品奖”。
莱文女士于2002年发表了科普著作《宇宙的斑点是怎么来的:有限空间中的有限时间之日记》,该书的起点是她写给母亲的很多封家信。此书无疑属于非虚构作品。2006年,她在写作新书时遇到了困扰。科学是实事求是的,以事实为依据。在追求科学真理时,要事实,不要虚构,对于莱文而言这是毫无疑义的。她很喜欢读虚构作品,但是从来没有打算写这类书。她在写作这本涉及很多数学内容的新书的过程中,一直与该书的编辑讨论数学、哲学与形式的问题。书写完后,两人才商议,这本书怎么归类呢?算非虚构作品还是虚构作品?(归类是很重要的。我们新华书店的个别营业员将文学名著《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与冶金图书放在一个书架上。本人想购买韩少功的另类小说《马桥词典》,在书店里寻找、询问的过程中,不止一次获得的回答是:“到工具书书架哪儿找去!”)两人讨论了好几个星期也定不下来。读者总是需要知道,自己所读的书谈的是事实还是编造的内容。问题是,无论虚构作品还是非虚构作品,都包含虚构与非虚构性的成分。莱文举例说,著名记者和科普作家詹姆斯. 格莱克2004年发表了《牛顿传》,传记作品当然不能虚构。可是当格莱克讲述一段关于牛顿的扣人心弦的故事的时候,大家都知道,是格莱克这位作者在用他特定的方式讲这段故事。那么,严格说来这一段不是牛顿的传记(与讲述牛顿生于何时、卒于何处、是否婚嫁等等不一样),而只是格莱克在讲述牛顿的生平。不过,若不讲故事,只有干巴巴的生平事实,那又算什么好传记呢?
莱文想,既然写非虚构作品的传记作家可以讲故事,那么反过来为什么不行?伟大的小说家往往都是高度敏锐的观察者,都擅长于搜集事实与数据,正如科学家一样。科学家试图从原始数据中发现规律性,小说家将切身经历、所见所闻与艺术想象结合起来,创造出一种张力,这也不是将那些“数据”(作品中的真实元素)简单堆砌起来就能实现的。
虚构作品和非虚构作品都包含事实和非事实成分,分界线在于一个“度”。格莱克写作传记,就不能改变牛顿生活中的一些重要事件的发生日期。小说家在创作时,为了忠实其心目中的艺术现实,就有必要改变某些事实(比如,某人物原型没有死,作品中需要他惨死)。
在科学共同体中,不大强调个人,是科学发现的使命将大家联系到一起。在写作论文时,经常用“本文中我们拟表明……”这样的表达方式,即使作者只是一个人。总之就是要淡化人的因素,只强调数据、计算和真理。或者说科学是无情的。
莱文困惑的是,在写作时,无法甩掉个人。“我们就处于自己提出的问题当中”,“是我们在寻找意义,我们的故事至关重要”。她认为,不讲故事的科学就坍塌为一组方程式和充满数据的记帐本了。科学是客观的,但科学是人性的事业,将科学发现中的叙事性线索都剥离掉未必有多么高明。
莱文这本书写的是两位数学天才,哥德尔和图灵。他们两人所发现的数学事实的真伪性都是无法确定的,好比遇上了“说谎者悖论”。说谎者说;“我在撒谎”。如果他说这句话时没有撒谎,他就在撒谎;如果他说此话时正在撒谎,将那句话倒过来,他却没有撒谎。莱文说,走到数学之外看一看,二人发现的数学事实至少有一部分是对的,也就是说,有些真陈述永远无法证明为真。这一点对于原先的知识大厦是致命一击。大概与这种打击有关,后来,图灵变成了无神论者,他觉得,人不过是没有灵魂的生物机器;哥德尔相信起了灵魂的肉身化。
这是多么好的故事啊!莱文决定,让数学观念来推动叙事,可以将此书写成虚构作品。莱文自嘲或自豪地说,“我就是那个说谎者。我根据事实杜撰了一部虚构作品。”因为,某些真理,是无法通过将一系列事件逻辑性地关联起来就能表现的。“我想迈开一步,不那么死守逻辑,正如哥德尔迈到形式逻辑之外才发现了部分真理一样。我愿意撒点谎来讲个真实的故事,来更真实地保留这个奇异世界中的一些奇异事实”。
她与编辑讨论的最终结果是:《疯子梦见图灵机》这本书应该属于小说。当然,书的开篇撒下了最大的谎:
“本书中的人物、事件或地点若与真实人物(无论是否在世)、事件或地点有任何雷同,纯属巧合”。

参考文献
Janna Levin, The Truth of Lies, New Scientist, 2006, 191 (2565): 44-45

A Madman Dreams of Turing Machine, Knopf出版社, 2006年8月出版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1557-9364.html

上一篇:变通发展战略与科学发展观
下一篇:文学家博尔赫斯语录及我的评点
收藏 IP: .*| 热度|

0

发表评论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6 09:3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