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山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Wuyishan 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研究员;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博导

博文

科学博物馆中的科学家 精选

已有 6776 次阅读 2011-6-5 06:37 |个人分类:科普小兵|系统分类:海外观察| 科学家, 博物馆

科学博物馆中的科学家

武夷山

(发表于《新华书目报 科技新书目》20115月某期)

 

美国旧金山探索馆是全世界最优秀的科普场馆之一。它为什么这么优秀?因为它的工作人员中包括一些科学家,其资质和水平令我等好生艳羡!该馆的网站是这样介绍其工作人员中的科学家的:

Paul Doherty 是物理学家、教师、作家和攀岩爱好者。拥有麻省理工学院的固体物理学博士学位。1986年来探索馆工作后,一直在探索馆自己办的“教师学院”里给前来进修的中学物理教师们讲课。

Karen Kalumuck女士在里斯大学获得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博士学位,专门研究果蝇。当过大学教授。1994年来探索馆工作后,建立了生物学教师专业进修计划。

Thomas Humphrey从加利福尼亚理工学院获得粒子物理学博士学位,是物理学家、教师、展览设计者和吉他演奏爱好者。曾在著名的国立费米实验室搞过研究。1973年来探索馆工作,与探索馆创始人、弗兰克. 奥本海默合作共事多年。他是馆里的首席科学家。

Julie Yu也在教师学院工作,主要探索如何通过动手活动来改善数学教学。她是在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获得的化学工程博士学位,还在那里辅修了分子生物学与细胞生物学专业。在她的努力下,一些科普活动(如制造电池、凝胶体电泳)的成本大大降低。她还喜欢烹调。

 Hugh McDonald是探索馆的资深科普作家和项目主任。他1997年在印第安纳大学获得社会心理学博士学位。来探索馆工作之前,曾在加利福尼亚大学圣迭戈分校担任心理学教授。

     Linda Shore女士是物理学家,担任教师学院的主任。在1993年调至探索馆之前,曾在加利福尼亚大学旧金山分校教过物理学,在哈佛-史密森天体物理学中心从事过教育研究,在波士顿大学讲授过科学教育课程。她拥有加利福尼亚大学旧金山分校的物理学与天文学硕士学位和波士顿大学的科学教育博士学位。除了博物馆的工作,她还在大学里讲授教育技术研究生课程,并喜欢创作短篇科幻小说。

    Richard O. Brown是探索馆的资深神经科学家。1998年调至探索馆工作之前,他在加利福尼亚大学圣迭戈分校的脑与认知研究中心做科研。他是国际知名的视错觉研究专家。他组织和参与了探索馆上百个展览(涉及视觉、听觉、注意力、生物学、艾滋病与免疫学、人体等许多主题)的开发设计。

Isabel Hawkins女士在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获得天文学博士学位,曾在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的空间科学实验室工作了20年。其间,她就为探索馆的天文学展览项目做过多次咨询,还担任过一次网上直播科普节目的双语(英语和西班牙语)主持人。2009年来探索馆工作。这一年,她也因天文学教育和科普方面的成就而获奖。她的业余爱好包括:跳萨尔萨舞,练瑜伽,学习土著语言,等等。

 

Charles Carlson是探索馆的资深科学家,自从1971年起就从事非正式教育,制作过150多个展览。他也是探索馆创办人奥本海默的老战友,探索馆的生命科学部就是他一手建立起来的。

 

Kristina Yu从加利福尼亚大学圣克鲁兹分校获得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和发育生物学博士学位。她从小在父母办的有机梨农场里长大,酷爱大自然。现在是探索馆生命系统部主任。

 

    Ron Hipschman1971年起在探索馆工作。早在1993年,他就创办了探索馆网站,这是全世界最早的600家网站之一。目前他负责探索馆的网站建设、流媒体和数字资产管理。

 Jennifer Frazier从加利福尼亚大学旧金山分校获得细胞生物学博士学位,2004年来馆工作。她是可视化技术专家。

    Sebastian Martin在德国的一个有玩具制造传统的小城长大,于波茨坦大学获得地球物理学博士学位。2005年来探索馆工作后,他能够把科学教育、游戏和器物制作结合起来,感到如鱼得水似的快乐。

    Robert Semper在约翰霍普金斯大学获得物理学博士学位,1977年来探索馆工作之前,从事固体物理学和核物理学科研。2006年获得国家科学教师协会颁发的“法拉第科学传播奖”。他现在是探索馆的执行副主任。

     由以上简介可以看出,科普场馆工作人员的水平越高,场馆就办得越兴旺;场馆越兴旺,就越能吸引来高素质人员。这就形成了良性循环。另外,探索馆的这些科普专家绝大多数有第一线的科研或教学经历,这一点非常重要。我国一些科普场馆已经在注意招聘高学历人员,但往往招聘的是应届毕业生。由于他们缺乏直接科研教学经验,其科普能力的提升将受到严重制约。

 

参考文献

http://www.exploratorium.edu/who/scientists/bios.php

2011512日查寻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1557-451760.html

上一篇:高寿高产的科学家和老当益壮的科学家
下一篇:俏皮而深刻的话
收藏 IP: 219.142.138.*| 热度|

26 蔣勁松 许培扬 王守业 韩健 井然哲 刘立 吕喆 刘用生 梁进 吴吉良 魏瑞斌 高建国 葛肖虹 陈湘明 谢鑫 曹聪 赵国求 王安邦 张天翼 王桂颖 陈静 张树风 赵凤光 xqhuang XY vigorous

发表评论 评论 (15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30 17:1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