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山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Wuyishan 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研究员;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博导

博文

我博文中提到的史铁生

已有 4807 次阅读 2011-1-2 07:27 |个人分类:旧文重温|系统分类:人文社科

我铁生博文中博文 博文博文中提到的史铁生

武夷山

    惊闻作家史铁生因突发脑溢血于2010年最后一天去世。下面将我过去的博文中引用史铁生语录的段落或涉及史铁生的文字(共四处)汇集在一起,以资怀念。

(一)2009913

作家史铁生在人类智慧必在某处汇合(天涯,20083期)一文中说:

    (人类)缺陷多多即是证明。比如自大和武断:凭什么说,生命的用料仅限于蛋白质,生命的形式仅限于拟人的种的规格?而另一项坏毛病是掩耳盗铃:对不知之物说没有,对不懂之事说没用。可是,人类又挖空心思在寻找外星智能,而且是按照自己的大模样找,或用另外的物质制造另外的智能,造得自己都心惊肉跳。

博主:我觉得,史铁生的认识,比很多以生命伦理学和科学哲学为专业的学者的认识都要深刻。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255275

(二)2009828

放下占有的欲望,执著于行走的努力

作家史铁生在《放下与执著》(花城,20082)中说:

既得有所放下,又得有所执著”——放下占有的欲望,执著于行走的努力。放不下前者的,必至贪、嗔、痴。连后者也放不下的,难免还是贪、嗔、痴。看一切都是无意义的人,怎么可能会爱命运。不爱命运,必是心里多有怨。怨,涉及到人即是嗔——他人不合我意,涉及到物即是痴——世界不可我心,仔细想来,都是一条贪根使然。

(全文可见http://diybbs.it168.com/thread-318200-1-1.html

博主:我觉得,史铁生的这一思索,比“用出世的精神做入世的事业”还要高妙。

http://kexue.com.cn/m/user_content.aspx?id=251892

(三)200796

唯实利主义怎么发展到如此猖獗的地步的

   

    李世春老师的博文冤家被钱和谐为团队联盟指出了一桩事实:实利的计算在当代中国几乎已经到了排斥一切的地步。下水抢救溺者之前先谈价钱,医院不见票子不收病人,等等,都是唯实利主义的表现。此时,回过头来看看文学家赵毅衡老师六年前(开放时代,2001年第7期,神性的证明:面对史铁生)发表的以下看法,更觉得他目光如炬:

    “中国思想界的主流,在八十年代初退回到十九世纪的泛科学主义实证主义,八十年代中期退回到儒家工具理性,九十年代退回到彻底的实利主义,笨拙地使用各种后现代包装纸。到二十一世纪,只能退到无需包装纸的犬儒主义。

  他还说,恰恰是欧洲在非功利的人文价值上--例如女权,同性恋权利,环境保护,安乐死等--始终处于当代世界的领先地位。像动物保护,取消死刑,或反克隆工程,这些观念,应当是佛教民族领先,(但中国的)实践功利过分遮蔽人文精神,使本应属于我们的价值理念,反而不起社会作用。

    我想问的是:为什么文学家赵毅衡看到的东西,影响着我国意识形态走向的一些社会科学大学者似乎并未看到?以至于今天,尽管中央在具体行动层面上提倡八荣八耻,但恐怕效果不会太好,因为很多人灵魂深处的那个唯实利主义仍然盘踞在那儿。比如某人在单位里响应号召为灾区捐了款,这当然是善举,但他捐款的动机仍可能是算计:大家都捐了,我若不捐,人家看不起我。那么,在大家不在场的时候会发生什么,也就可想而知了。

 

本文引用地址: http://www.mscience.org/m/user_content.aspx?id=6935

(四)2009228

史铁生

赤子作家。虽身患残症,但其心态的健康程度超过许多正常人。对中西人文知识有足够了解,但在写作中将之如盐溶水,化为无痕。他是极为罕见的能将理性认知转化或吸收为新感性的作家,这使其处理日常经验的作品带有寓言特征。有人发现史铁生对命运的叩问,我却认为他早与命运讲和了,心净了。

博主:《我与地坛》很感人,但我觉得很多评论者把史铁生拔得太高了。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217603

博主201111日补记:当我在一些文艺评论文章中读到对史铁生的过分溢美之词(在我看来)时,发生了以上的感慨。但在他仙逝之际,我要表示自己对他真心的崇敬和无尽的缅怀。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1557-400132.html

上一篇:美国大学排名的新探索
下一篇:经济学家不争名?
收藏 IP: .*| 热度|

22 林耕 俞立 张志东 陆绮 郭向云 梁进 罗帆 王号 刘钢 吕喆 黄晓磊 刘圣林 孙永昌 张天翼 耿文叶 李泳 许培扬 姜洪洲 刘广明 黄锦芳 罗汉江 colorfulll

发表评论 评论 (5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30 04:4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