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山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Wuyishan 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研究员;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博导

博文

这算不算造假?是否正常?

已有 7732 次阅读 2010-9-20 06:38 |个人分类:鼓与呼|系统分类:生活其它

这算不算造假?是否正常?

武夷山

 

“学术打假”呼声不绝,这是完全应该的。 不过,众所周知,学术界并非造假的重灾区。而在学术界以外,“造假”与否的判断更难。比如说,有谁能划清“造假”与“根据需要而加工改动”的界限?

《开放时代》2010年第7期发表了贺照田《从“潘晓讨论”看当代中国大陆虚无主义的历史与观念成因》,文章很好。作为论证的需要,文章也交代了80年代“潘晓来信”的来龙去脉。

《中国青年》两位编辑在调研和座谈过程中,分别认识了北京第五羊毛衫厂的黄晓菊和北京经济学院学生潘祎。后来发表的“潘晓来信”,是一位编辑以黄晓菊的来信为主,融进了一些潘祎来信内容和在座谈会听到的表述,加工合成而成的。在两人名字中各取一个字,命名来信人“潘晓”。

黄晓菊原信中叙述说:她曾与一位华侨子弟相恋,最后那人不理她了。《中国青年》编辑觉得不符合其时呼吁华侨为祖国建设尽力的氛围,就把“华侨子弟”改为“干部子弟”。

以上事实都是当事人在近年的回忆中说的。也就是说,无论过去还是现在,似乎没有人认为“加工合成”不正常,没有人认为将来信中的“华侨子弟”改为“干部子弟”不正常。但是,了解这些事实后,我觉得很别扭。您觉得呢?《中国青年》编辑部的“加工合成”与《自然》编辑部的修改标题,谁更有水平?也许,我感觉别扭,正说明我有毛病――这本来是很正常的事嘛!

可以肯定的是:只要这种“正常感”渗透到生活与社会的方方面面,那么,无论是“学术打假”还是其他打假都肯定是收效甚微的。入党申请书是网上下载的,正常啊;上级要求填写的反腐倡廉应知考卷,由一人填好答案后,大家抄一遍,正常啊;某人不去大学上课居然拿到了博士学位,正常啊;某个实验数据偏离拟合曲线太远,就抛掉或“修改”这个数据,正常啊......什么都正常,只有我不正常,这个过时的、迂腐的家伙!

 



学术不端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1557-364755.html

上一篇:恐龙的魅力
下一篇:羊、狐、熊、狼:四类市场
收藏 IP: .*| 热度|

51 赵星 杨学祥 李世春 马红孺 刘全慧 王桂颖 周少祥 任胜利 刘锋 吴雄斌 梁进 刘进平 曹广福 王德华 于锋 俞立平 赵凤光 王号 钟炳 杨秀海 丁甜 化柏林 任国鹏 熊李虎 吕喆 黄晓磊 王启云 刘玉仙 张天翼 潘学峰 蔣勁松 耿文叶 张芳 许文婕 鲍海飞 李泳 许培扬 唐常杰 齐霁 武京治 田松 李毅伟 姜洪洲 刘广明 王孝养 林涛 孔玲 吕鹏辉 岳劲峰 colorfulll liangqiang

发表评论 评论 (18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30 03:4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