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山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Wuyishan 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研究员;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博导

博文

一位历史学家的发现观和历史观 精选

已有 5993 次阅读 2008-7-23 07:57 |个人分类:阅读笔记|系统分类:人文社科

一位历史学家的发现观和历史观

武夷山

 

技术领域讲发明,发明世上本来没有的事物,如透镜,如马镫,如互联网;科学领域讲发现,发现世上本有然而隐秘不显的规律与准规律,如牛顿定律,如精细结构常数,如光电效应。关于历史发展有没有规律的问题,存在着很多争论。我们不宜用“历史唯物主义”为大棒来扼杀这样的争论。既然历史规律的有无还未见分晓,历史学家的发现观一般也不会引起自然科学家多少兴趣。美国国会图书馆的著名历史学家Daniel J. Boorstin1983年发表的著作The Discoverers: A History of Man’s Search to Know His World and Himself (发现者:人类探寻世界和自身的历史)的某些观点,我觉得属于真知灼见,不仅值得社科人文界的人士关注,也能引起自然科学工作者思考。

他认为,发现者的门徒是发现之大敌,因为后者将发现者的不俗想法变成了教条。(博主注:无论在自然科学领域还是社会科学领域,太多的事实证明了这一点。)从这个意义上说,对于“尊重科学”(reverence for science) 的口号要提高警惕。(博主:我理解他的意思是,科学本来以发现为宗旨,但是搞不好,由于过度尊重了现有的知识框架和结论而阻滞了发现。)

他还认为,发现的另一个大敌是职业化。每一种职业都创立了一些(交流)渠道,这些渠道则可能会变成“车道沟”,变成死规矩,本领域内野心勃勃的人物必须占据这些车道沟,死守这些规矩,否则他们就得不到尊重。他举例说,在历史学领域,“美国内战的起源”是一个经典的选题。你可以将在内战起源问题上的林林总总的对立学术观点、各自的代表人物以及双方是如何相互争论甚至谩骂的等等摸得滚瓜烂熟,以此确立自己在历史学中的学术地位,而不是另辟蹊径,去“发现”历史中的更值得探索的东西。所以,他非常倡导“业余研究者的精神”(amateur spirit)。(博主:用历史的眼光看,科学的体制化、职业化大大推进了科学事业。但是,我们又需要警惕职业化的毛病,不要将“业余化阶段”的好东西都丢掉。)

发现者是要发现规律的,那么,发现者的发现过程有没有规律呢?布尔斯廷认为,“我很快发现,不存在什么典型的发现者”。(博主:他的意思似乎是,发现过程可以是殊途同归的。)

总括起来,他的历史观是这样的:

“历史学并非对规律的搜寻,而是关于独特性的科学。历史学是发现人类诸多发展可能性的一种方式,从而使我们避免陷入熟悉事物的车辙中而不能自拔”。

我想说的是,自然科学理所当然以寻找规律为使命,因此,十分注意共性,但是在此过程中,我们是否对独特性太嗤之以鼻了呢?多样性受到贬抑与对所谓“规律”的过度崇拜是否有关呢?如果我们自以为发现的“规律”被历史证明确实是规律倒还好,怕就怕自以为掌握了自然规律,据以战天斗地,改造自然,结果破坏了生态;自以为掌握了社会发展规律,于是高举三面红旗,超英赶美,结果败坏了自家事业。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1557-33023.html

上一篇:关于我国实验室研究成果向生产转移的几个问题(硕士论文之一)
下一篇:伯尔纳. 祖布罗司基论“泡泡”
收藏 IP: .*| 热度|

4 杨正瓴 黎在珣 郑融 牛振江

发表评论 评论 (4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0-15 11:0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