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山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Wuyishan 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研究员;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博导

博文

介绍三首咏南京景物的竹枝词

已有 6152 次阅读 2008-7-6 06:13 |个人分类:阅读笔记|系统分类:诗词雅集

介绍三首咏南京景物的竹枝词

武夷山

 

我对竹枝词有特别的偏好,因为它比较写实,而我的艺术趣味或艺术档次,基本上处在写实、具象这一块。我是南京人,故今天介绍三首咏南京景物的竹枝词(都引自雷梦水等编,《中华竹枝词》,北京古籍出版社,1997)。

 

[明]钟惺

覆舟春半望鸡笼,玄武青青隔两红。

古寺夕阳流水外,游人不信是城中。

 

上诗提到了覆舟山、鸡笼山、玄武湖,“古寺”估计指的是鸡鸣寺(指别的寺也无妨)。即使到今天,城市美景能使“游人不信是城中”,也应是城市建设者与规划者的应有境界、应有追求。欧洲一些城市正在追求这一理想。

 

[清]刘大櫆 秦淮竹枝词

水西门外江水长,清凉山上暮云黄。

郎意已随水西去,妾心何日得清凉。

 

水西门和清凉山是南京地名。“水西”化用到下一句,妙;“妾心何日得清凉”,更妙。

 

[清]黄家骥

杨柳千条万条绿,楼台一声两声箫。

载得人来载得去,都是六朝去后潮。

 

南京号称六朝古都。借用“潮”字与“朝”谐音,便是此诗的亮点。

 

回过头来说,什么是竹枝词?为什么叫它竹枝词?百度回答如下(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24116550.html?fr=qrl):

 

竹枝词,是一种诗体。这是由古代巴蜀间的民歌演变过来的。(主要是四川乃熊猫之故乡,竹子甚多)民歌中的《竹枝》,流传年代古老,白居易诗中有:幽咽新芦管,凄凉古竹枝。从民歌演化为文人诗体,一般认为是从唐代刘禹锡开始的。刘于长庆二年(八八二年)任夔州刺吏时,这年春正月来到建平(今巫山县)见到民间联歌《竹枝》,吹短笛击鼓,边唱边舞,以「曲多为贤」。带有赛歌的性质。他由此受到启发,就仿效屈原作「九歌」的方式,作《竹枝》九篇,「俾善歌者飏之」。实际是为当时民间的竹枝词歌舞作的新词。他的新词具有鲜明的民间歌谣格调,又有浓郁的生活气息,所以在民间得到广泛流传。当时的白居易、李涉以及其后的皇甫松、孙光宪等都写过竹枝词。
刘禹锡把民歌变成文人的诗体,对后代影响很大。宋代黄庭坚称赞刘的竹枝词说:「刘梦得竹枝歌九章,词意高妙,元和间诚可以独步,道风俗而不俚,追古昔而不愧」。苏轼也很赞赏,当黄庭坚向苏吟读刘禹锡九首中的第一首,即:「白帝城头春草生,白盐山下蜀江清。南人上来歌一曲,北人莫上动乡情」。苏轼叹道:此奔轶绝尘、不可追也。(见黄庭坚《跋刘梦得竹枝词》)。宋代不少文人写竹枝词,除苏轼、黄庭坚外、还有苏辙、杨万里、范成大、汪元量等,都有成名之作。

刘禹锡竹枝词在民间流传很广,一直到宋代还在传唱。据邵伯《闻见后录》记载:夔州营妓为喻迪孺扣铜盘,歌刘尚书竹枝词九解,尚有当时含思宛转之艳。又据胡仔《苕溪渔隐丛话》中说余当夜行苕溪,闻舟人唱渔歌,歌中有此后两句,余皆杂俚语,岂非梦得之词自巴逾传至此乎?苕溪在浙江流入太湖,渔歌中的后两句,指刘禹锡词中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元代诗人杨维祯对竹枝词的发展有重大贡献,清王士祯说梦得后工此体者,无如杨廉夫,虞伯生。杨廉夫,即杨维祯。杨维祯(一二九六——一三七0)字廉夫,号铁崖,浙江诸暨人。元泰定四年(一三二七年)进士。曾任天台尹、儒学提举等职。他为官有政绩,注意民间疾苦,写过一批民谣化的诗歌。他于元至正初年作《西湖竹枝词》九首,尔后竟有一百多人起来唱和。后于至正八年(一三四八)杨将一二0人的唱和辑词一八0首编成《西湖竹枝集》。并对各家之间加以评点。《西湖竹枝集》的出版,对竹枝词创作是一个有力推动。不少地方都出现冠以各地地名的《竹枝词》。(最早记载麻婆豆腐的便是源自《锦城竹枝词》--麻婆陈氏尚传名,豆腐烘来味最精,万福桥边帘影动,合沽春酒醉先生,要用四川话来读,才朗朗上口)

元明以还,许多文人学士写有《竹枝词》作品。比较有影响的元代如虞集(伯生)、倪瓒、马祖常等。倪瓒是著名画家。明代有刘基、宋濂、李东阳、杨升庵、徐渭、袁宏道等。


清初,康熙年间的诗人王世祯(一六三四-一七一一),对竹枝词情有独钟。有清一代,竹枝词有了很大发展。康熙时期的朱彝尊、高士奇、孔尚任、查慎行等都有佳作。文人唱和之风尤盛。


据竹枝词研究家们估计,从唐至今,竹枝词作品至少有十数万首以上,远远超过全唐诗歌总量。

竹枝词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由于社会历史变迁及作者个人思想情调的影响,其作品大体可分为三种类型:一类是由文人搜集整理保存下来的民间歌谣;二类是由文人吸收、融会竹枝词歌谣的精华而创作出有浓郁民歌色彩的诗体;三类是借竹枝词格调而写出的七言绝句,这一类文人气较浓,仍冠以竹枝词

回答者:鲨鱼的吻 - 助理 三级 4-12 20:29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1557-31412.html

上一篇:古人的识见
下一篇:我的翻译课教案之八(续完)
收藏 IP: .*| 热度|

2 谢柏松 马昌凤

发表评论 评论 (5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0 12:0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