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山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Wuyishan 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研究员;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博导

博文

在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情报方法研究中心2009年工作总结会上的讲话

已有 1471 次阅读 2021-10-20 07:26 |个人分类:生活点滴|系统分类:生活其它

在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情报方法研究中心2009年工作总结会上的讲话

武夷山

2010年1月7日

 

    对2009年工作的感想:

1. 学术水平迈上新台阶。情报方法研究组的四位研究人员,每人都握有国家自科或社科基金项目(这个研究组相当于大学系里的研究室吧。研究室的每个人都拥有国家级项目,这种情形在全国也不多见吧);论文统计组XX发表的SCI论文,获得国际科学计量学与信息计量学学会会长鲁索的好评,他用的词是Excellent”;XXX的论文,被Scientometrics录用,是其首篇SCI论文(我第一篇SCI论文,发表于印度的杂志,该杂志没有影响力,我这篇文章从未被引用。从这个意义上说,XXX超过了我);博士后XXX发表了两篇SCI论文。

2. 国际合作初呈显示度。科学计量学联合实验室的高端论坛办得很好,听众普遍反映不错。但是若横向比,我们办的会的影响力还不够。资源共享促进中心办的第四次CoInfo会议,海外来宾有30人左右,有好几个大企业赞助此会,他们这个会像个国际会议的样子了。

3. 各类工作无一拉后腿。刚才说的是两个亮点,其他工作没有那么亮,但做得也不错,没有一样做得太差的,影响了我们中心形象的。这很不容易。对于中国科技情报学会和中国科技成果研究会两个社团,去年都是换届年,换届工作很繁杂,都顺利完成了。

 

苛求一点的话,还是有想做但没做成的事,尽管有种种原因。没有做成的事:《情报学报》想将审完待用的稿件在网上提前出版;支撑计划项目本想在2009年底做出一个可展示的雏型,项目的工作会没有开成,等等。留下了一点遗憾。遗憾不是坏事,可转化为2020年推动工作的新的动力。

 

    对大家2010年的希望,可表达为“响鼓也用重锤敲”。破鼓我反而不敲了,因为一敲就烂了。也就是说,过去越做得好,我的要求就越高。好比我校译稿件,有的译者不理解原文,翻译错了意思,那我将意思改通了即可;原先翻译得就很通顺,那我就要争取将译稿修改到表达传神的地步。大家千万不要觉得,怎么对我们越来越严啊,就受不了了。

1. 关于申请项目。我希望在研究系列的人,首次拿到国家项目时要比我年轻。有些同志已经实现了,X主任、X副主任尚未实现。申请项目不要怕挫折,科学网上的著名博主XXX,是《XX学报》的主编,他去年申请NSFC项目也失败了。失败了没甚么,只要写本子的过程有收获就行。

2. 所班子的新思路是:用“事实型数据库+特定方法工具+专家智慧”的方式开展科技情报工作。可以说,其思路是从我们论文统计数据库受到的启发。这个思路明确后,我们中心在贯彻这个思路方面也要进一步做出表率。论文库要做得更好,海外专家库要扎实推进。其实,每一种工作都需要基础数据库。比如,我们两个社团的会员数据是不是可以建数据库?当然可以;比如,情报学百科全书问世后,是不是尽早将其转成网络版数据库,以扩大宣传效果?这事可以提上议事日程。另外,我们的弱项一直是方法研究。我不指望2010年在方法上就能有突破,但是,要把“方法研究与创新”始终放在脑子里。我们做研究是问题导向的,不是为方法而方法。但在解决问题的同时,能否开发出有一定普遍意义的方法呢?

3. 情报研究讲究“广快精准特”5个字,适用于每个人(博主今注:http://wap.sciencenet.cn/blog-1557-14472.html)。广,就是要有一粒一粒的珍珠(有用信息);快,千万不要出现这样的情况:定好下周二开会讨论,你们下周一才准备,好像干得越快,领导就越会给我派新的活儿。我是过来人,我理解。当年我是怎么做的呢?领导布置一周内完成,我立刻动作起来,三天就完成了,但一周末尾我再提交。我并不是到了第六天才动手。一定要快。宁愿紧紧凑凑地干,不要松松垮垮慢悠悠地干。今天的事情今天做。精,就是情报产品要浓缩,不需要长篇大论,舍不得删是不行的。准,指的是判断要对。特,要有吃遍天的一招鲜。自己的“特”在什么地方?

 

    2010是很特殊的年份(论证略)。

2010 会不会发生奇迹呢?而且是由在座的完成的奇迹?一切皆有可能。

 

最后祝各位:虎年吉祥,合府安康!每月工资,不要花光。哪怕2010真是世界末日年,也不用心慌。每天别虚度,就是对自己的最高奖赏。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1557-1308618.html

上一篇:论文评审意见汇总(66)
下一篇:健康活到200岁,是真的吗?
收藏 IP: 1.203.173.*| 热度|

5 郑永军 李宏翰 李学宽 杨正瓴 吴斌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3-19 18:0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