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山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Wuyishan 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研究员;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博导

博文

论文评审意见汇总(36)

已有 2297 次阅读 2021-7-21 05:59 |个人分类:科学计量学研究|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论文评审意见汇总(36

武夷山

 

第一则

 

国内对NCD(不可引用的文献)的定量分析还很少,本选题比较新鲜,通过分析获得了一些有用信息。可改进之处:

1.      Editorial译为“社评”(我国的说法是“社论”)较好,若译为“述评”,易与Review混淆。

2.      NCD的看法和评价要平衡,不能只从“有利于提升期刊学术影响力”的角度来看待NCD。事实上,好些名刊是将读者放在第一位的,它们希望不仅有圈内的读者来阅读学术论文,也要吸引圈外的广大读者,为此,开设了各种文字通俗的非学术论文栏目。这些栏目对吸引广大读者起到了很好作用,比如,本人曾经坚持多年浏览每一期NatureScience,基本上只读这两刊的通俗栏目,因为大多数的正式论文我也看不懂。很多人读了这些栏目的文章后,也加以引用,这是自然而然的结果。“让NCD被引来提高影响因子”并不是编辑部设立这些栏目的原初动机。

3.      文字上要进一步推敲。比如,第一句话中的“愈演愈烈”,属于成语使用不当。又如,“笔者作为期刊人,对此甚是关心”,这不像是学术论文的语言,像报纸议论文的语言。

 

第二则

 

本文作者所要表达的意思是很好的,但表述方式与论证方式存在问题。

1. “职称论文”是贬义词,指为了评职称而对付出来的论文,甚至可能是请人代写的论文。而作者想说的是总结实践经验之类的论文,那么,即使取消职称评审条件中的发文要求,很多作者还是会写的。

2. 对于本文的论证,至少需要做三件事:

(1)有多少期刊在发表实践经验总结类论文(可以某个学科或领域为例)?占期刊总量的百分比?

(2)这类文章的总量有多大?占刊发文章总量的百分比?可以从某些刊物的栏目设置来估计此类文章的数量。

(3)这类文章中质量较高的论文有多少?可以从文章被引的情况来判断。

如果以上三个问题的答案,都是很低的百分比,则探讨此问题的意义不大。如果百分比较高,就很值得探讨。

3. 最好再做做作者调查:“如果取消职称评审中的硬性发文要求,您还会继续写经验总结类文章吗?”根据其回答,就知道“职称论文”的说法是否合适了。当然,在调查时也可以顺便了解,有多少职称论文是请人代写代发的。

 

第三则

 

1. 选题很好。

2. 建议将自引证率改为“自引-参考文献比”,自被引率改为“自引-总被引比”。现在的叫法很费解,且二者难以区分。

3. 在实践中,有些期刊编辑部强迫作者至少要引用本刊若干次,这种做法能影响自引-参考文献比(因为编辑部也可规定,每篇文章的参考文献一般别超过多少篇),但无法影响另一指标。因此,期刊评价者似可利用前一指标来发现期刊编辑部的潜在不端行为。建议作者专门讨论一下这方面的应用前景。也建议作者调查了解一下,汤森路透每年suppress的期刊中,有些就是因为自引率过高而被“镇压”的(JCR 不显示其相关指标),那么,他们用的自引率是哪一种定义?我估计是前者。

4. 目前的分析还不够透彻。分析这二者的相关性,其实意义不大,更有意义的是分析二者与期刊评价指标(如IF、期刊的h指数、5IF,即年指标等)的相关性,看看是否“自引-参考文献比”较高的期刊都是质量相对较次的期刊?尤其是,可以将汤森路透近几年suppress的期刊都找出来,这些期刊肯定是差期刊,将这些期刊的两个指标与同一学科期刊中JCR排名靠前者的两个指标进行对比,也许能获得一些启示。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1557-1296324.html

上一篇:鲁索教授介绍科学学先驱者之一纳利莫夫对科学计量学的贡献
下一篇:回到技术创新概念的源头
收藏 IP: 1.203.173.*| 热度|

3 许培扬 杨正瓴 李宏翰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3-19 11:1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