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山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Wuyishan 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研究员;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博导

博文

为什么需要未来学思维? 精选

已有 5875 次阅读 2020-12-6 07:20 |个人分类:阅读笔记|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为什么需要未来学思维? 

武夷山


    Metafuture(元未来)网站有一篇短文章,题为“为什么需要未来学思维?”,内容如下。

 

    未来学思维(理论、方法、工具和程序)有多种用途。

    首先,它给了我们更好地理解世界的工具。我们可以利用诸如未来三角形这样的方法来绘制过去、现在和未来的图谱。通过新兴议题分析,我们可以更有效地预见到未来的危机。通过因果层次分析(causal layered analysis),我们可以分析我们面临的各种备择方案。通过愿景展望和回推法(backcasting),我们可以想象出不同的未来世界,并确定通往那里的必选路径。

    其次,未来学思维有助于制定战略。借助图谱,借助对未来议题的理解和对其他议题的更深理解,借助不同的备择路径,我们可以更有效地决定我们该做什么,我们该向哪里走。

    再次,未来学思维对于能力建设是至关重要的。这里涉及的远不止是教育,而是要帮助个人和组织不仅仅是预测未来、应对未来和理解未来,而且要具备在任何有可能出现的未来场景中生存和繁荣发展的适应性。

    第四,未来学思维是关于突现的,未来学方法和思维把我们带到边缘,未知事物的边缘。借助未来学思维,创新就成为可能的,甚至是发生概率较高的。新的未来可以被创造出来。

    第五,未来学思维是关于改变的。未来学思维不仅是绘制图谱和加深理解,而且要改变世界。另一种世界是可能存在的。未来学思维、方法、工具和程序都是绝佳的社会创新工具,它们使得通往另一个世界的路径更具可行性。

    (以上内容译自http://www.metafuture.org/futures_thinking.htm)

 

     博主:关于“未来三角形”,可见知乎上的介绍,“未来三角带你窥见未来”(https://zhuanlan.zhihu.com/p/163632001?utm_source=wechat_session)。

    该文说:

    该工具的初次正式出现是在 Sohail Inayatullah 教授2002年出版的书籍 Questioning the Future 中。受 Fred Polak 1961 年发表的The Image of the Future启发,Inayatullah 提出 Future Triangle 这一概念。......而让 Future Triangle 受到广泛认可的是源自于 Inayatullah 教授2008年发表的论文Six pillars: futures thinking for transforming

 

    据维基百科,新兴议题分析的含义是:

      Emerging issues analysis

    Emerging issues analysis is a term used in futures studies and strategic planning, to describe the process of identifying and studying issues that have not been influential or important in the past, but that might be influential in the future. Since the issues identified in EIA are new, we cannot rely on their history to predict how they will influence the future. This distinguishes EIA from trend analysis. Trend analysis is used for issues where we have historical data that can be used to identify a trend, that can then be extrapolated to the future.

 

    华南师范大学现代教育研究与开发中心的邓永超和黄甫全对causal layered analysis有介绍,见“原因层次分析法:预见式行动研究的有效方法”一文。该文的摘要说:

    原因层次分析法是预见式行动研究的有效方法,于20世纪90年代初兴起于未来研究工作坊,整合了社会科学的预测、诠释与批判等三大取向,新融入"哲学反思"、"剖析隐喻"和"行动研究"等三大支柱;超越传统社会科学研究和预测方法的平面式分析,新增了立体分析的层级,在铺叙层通过实证资料预测问题的发展趋势,并深入社会原因层、世界观层和隐喻层解构问题的成因,诠释其文化意义;通过立体四层不同利益相关者平等参与行动研究,批判和变革现实危机,创设多元未来并优选,从而超越传统未来研究,从"预测未来"走向"建构未来"。原因层次分析法是一种创新性的方法,开发了整体主义的"程序图"、后结构主义的"工具箱"和整合方法论的"支柱系"等策略,已被个人和组织高效应用于诸多领域,并发展出"因果多层教育学"、"因果多层综合法"和"因果多层矩阵"等,展现了广阔的应用和开发前景。

 

    本博主十分欣赏未来学家Sohail Inayatullah的思想,有多篇博文介绍其观点,如:

未来学家Sohail Inayatullah论交流及其他,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557-252545.html

 未来学家Sohail Inayatullah的发展观,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557-237101.html 

自古而今的20位“大历史学”家,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557-51797.html

未来学家的7种超能力,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557-1215306.html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1557-1261299.html

上一篇:对一本书稿第一章的审读修改意见(2005)
下一篇:域外新书——原动力:肌肉的自然史(2002)
收藏 IP: 1.202.114.*| 热度|

13 郑永军 许培扬 曾杰 农绍庄 晏成和 王从彦 马鸣 陈新平 杨正瓴 黄永义 蒋金和 强涛 鲍海飞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4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3-29 02:4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