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山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Wuyishan 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研究员;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博导

博文

管理学大师彼得.杜鲁克的七条教导 精选

已有 6993 次阅读 2017-11-1 07:33 |个人分类:阅读笔记|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管理学大师彼得.杜鲁克的七条教导

武夷山

 

美国创新卓越网站2017年10月22日发表美国智库公司Delphi Group的创办人、未来学家Tom Koulopoulos的文章,“7 Lessons on Life and Business Learned from Peter Drucker”(从彼得.杜鲁克学到的关于生活和经营的7条教训)。文章说:

在大约10年的时间里,杜鲁克是我的导师和朋友。我不属于追随者的类型,所以我才成了创业者。可是,有些人投射下的光辉如此灿烂,你不由自主地踏上了他们的光辉所照亮的未来之路。彼得.杜鲁克就是这样的人。

杜鲁克有39本著作,但我对他的了解主要不是来自书本,而是来自在他最爱的意大利餐馆里午餐时的聊天,在他朴素的牧场住所的沙发上的谈话,还有在Hotel Del Coronado(科罗拉多饭店)宴会上觥筹交错间的交流。他与我的谈话、传真和信件(他不用电子邮件)对我的思维所产生的影响超过任何其他人的影响。在我的记忆中,他十分睿智,但完全没有架子。

他给我最难忘的启示有七点。

首先,不单单要管理,要领导。

他觉得,“管理知识工作者”的提法有问题,领导力越来越成为(领导者与被领导者)共同的责任。所谓领导,就是授权,向部下提供通向成功的资源,而不是给他们关于何处要转弯的地图。如果这种说法吓你一跳,那么你所在的组织的领导肯定不称职。

其次,留住人才的方式,是给他们实现“登月”梦想的机会。

在我的公司成长的20年间,我的高管团队8个人没有一个人跳槽。本公司业绩最棒的人,几乎都没有跳槽。我给的薪酬是不错的,但这不是留住他们的主因。德鲁克教导我,对人才的最佳激励手段是向他们提出挑战性的任务,使之竭尽所能成为更伟大事业的一部分。XPRIZE Foundation的创办人Peter Diamandis比喻性地称这种挑战为“登月”。登月的目标如此宏大,将参与者都吸引到相应的轨道上了。另外,大挑战会吓走一些人,但你本来就该吓走这样的人。

再次,弄清如何做事之前,先问为何要做此事。

杜鲁克认为,将工业时代的测度指标用于知识时代是不行的。我从德鲁克那里学到的最简单然而最深刻的教训是,在动手完成任务之前,先质疑这个任务的存在理由:它能增加价值吗?如果能,是怎么增加价值的?德鲁克是提问的大师。在我与他相识相交的10年里,我想不出有一回他直接回答了我的问题,他总是重新表达、重新构架我的问题。他经常称自己为“让人下不来台的人”,收了人家咨询费却要骂人。这就告诉我,永远别害怕、别不好意思说出“我不懂”,一定要问“为什么”。

第四,如果你觉得无聊,那是你的问题。

杜鲁克容忍不了懒惰。他不断地工作。有一回我问他,是不是在某些时候该适当放慢节奏?那时他已经快要90岁。他回答说,只有对没有目标、没有激情的人,劳作才是坏事。如果你有努力工作的理由,或是对手头的工作充满热情,那么,一天之内有多少小时都不够用。不过,他还是能将工作和其他爱好----他喜欢讲课,热爱日本艺术,愿意做辅导者,愿意在获得帮助之后又去帮助别人----之间的关系平衡处理好的。

第五,将自己的员工看成志愿者。

你第一次听到这种说法,会觉得完全不可理解。杜鲁克的晚年与非营利组织和志愿者组织打了很多交道。他想把经营眼光带给非营利机构,但他也认为,营利机构可以好好学习一下非营利机构招募志愿者的方式。他说,“志愿者干完一天就离开了,如果他们第二天还回来,那一定是真心愿意”。我们看看千禧一代是什么类型的?他们必须觉得自己的工作是服务于深刻的社会目标的,工作起来才有劲。这时你就会感到,杜鲁克的认识是多么超前。

第六, 放弃过去。(这还不够,我的意思是埋葬过去!)

你怎么应对越来越快的变革速度?应对之道是“组织化的放弃”,即有意识地抛弃昨天。杜鲁克的用词还是很谨慎的。我最喜欢引用的杜鲁克名言是:“最难做的事情是防止尸体腐烂”。这句话不好听啊,可是大家想想,有多少拥有优秀人才的企业揪住过去不放,听任未来抛弃它们?无论是在生活中还是在经营活动中,这一条都是很好的教训。

最后,要谦卑。

我回忆起杜鲁克,印象最深的就是这一条。要说谁有资本自夸傲慢的话,杜鲁克最有资本了。但是,他一点点都不狂妄。他没有理由贡献宝贵的时间来做我的导师,但他做了。他给我的最后一封信是对我的一份感谢便条的答复,我感谢他对我的辅导,感谢他十年间对我的专业指引和个人咨询。他回信说,“汤姆,即使我对你说的话打上九折,你还是太客气了。”这就是杜鲁克:睿智,优雅,谦卑。

我们都应遵循他的指引,没错的。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1557-1083246.html

上一篇:2017年中国科技论文统计结果----图书被引用情况(受托发布)
下一篇:2017年中国科技论文统计“卓越论文”部分待发布
收藏 IP: 1.202.65.*| 热度|

23 孟佳 王桂颖 黄永义 李学宽 蒋迅 傅蕴德 徐令予 杨国立 刘俊华 蒋永华 张骥 鲍海飞 王秉 杨正瓴 白龙亮 陆泽橼 赵凤光 李泳 唐莉 史晓雷 张长命 zjzhaokeqin shenlu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4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3 16:3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