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山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Wuyishan 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研究员;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博导

博文

一个学理科的女诗人的独特诗作 精选

已有 9234 次阅读 2017-6-30 06:53 |个人分类:科文交汇|系统分类:人物纪事

一个学理科的女诗人的独特诗作

武夷山

    美国著名生物学家(也是科普大师)E. O. 威尔逊在与美国桂冠诗人Robert Hass交谈时曾说过,“理想的科学家,思考方式像诗人,工作方式像簿记员”。意思是,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和一丝不苟的工作要紧密结合。但是,科学家与诗人集于一身可能吗?这里有一个有意思的例子。

英国有个生物学专业背景的诗人叫Joanna Tilsley,生于1962年,她8岁起开始写诗,一直写到大学毕业,主要是自娱自乐。她写诗时用的笔名是xYz。2013年5月,她出了一本书,名为30 Days(30天),这是她一系列所谓quantum poetry(量子诗)的作品集。该书由Quantum Press(量子出版社)出版,出版社是她自己开的。或者说,她这个人就是出版社,所以她开玩笑地宣称:出版社成立于1962年。

xYz这个笔名本身也充满诗意。一方面,她是写科学诗歌的,而XYZ是科学上常用的字母符号,比如用X表示未知数;另一方面,她的祖父Frank Tilsley的笔名也是XYZ。Frank Tilsley(1904-1957)是英国小说家,当过战地记者。 

Joanna Tilsley创作量子诗的缘起是,2013年4月,由于精神崩溃,她决计参加一年一度的NaPoWriMo活动,该活动要求参加者每天写一首诗,连续写30天。那段时间,她待在地处伦敦北部的家里,浸淫于宇宙论、量子物理学、生物学等知识领域,思接千载,非常愉快,完成了创作30首诗的任务。这些科学诗歌题材多样,有的歌咏DNA,有的谈论类地行星开普勒62 f,有的涉及不完全变态,有的评论苏联第一个航天员加加林,等等。《30天》这本书就是她的30首作品的合集。

在这本书中,对于自己创作的每一首量子诗,她都配上了亲自制作的背景图,背景图的“原料”或创作元素包括她扫描下来的古董切花卡片、老式打字机的字体、19世纪的艺术作品,等等。比如,Benjamin Betts于1887年出版的《几何心理学》(Geometrical Psychology)一书中的插图也被她用上了。英国著名诗人威廉. 布莱克(1757-1827)既是优秀的诗人,也是优秀的版画家,Joanna Tilsley以他为榜样,诗歌美术两手抓,做得也不差。《30天》图文并茂,烘托出内在一致的艺术氛围。

有意思的是,在其部分科学诗歌作品中,她喜欢将名词和代词的第一个字母都大写,这种做法是宗教文本的风格。这似乎有意识或无意识地暗示着,科学也具有灵性要素。

在“领英”(LinkedIn)上,她的自我介绍如下:

“通向真实答案的最短路径是经由想象”。

虽然我出生于文学艺术背景的家庭,但我拿的是生物学学位,专业为微生物学、生态学和水生生物学。X.Y.Z.是我祖父的笔名,我就拿过来作为我的笔名,但是我将Y大写,突出一下,以表示疑问(博主注:Y与Why同音)。我的创作灵感既来自宇宙的奥秘,也来自神秘主义者的古老智慧。

目前我在做几个项目,包括科学诗集《30天》的续集,还有一个咏老树的诗集。我还在与人合作做一个项目,通过数字定格动画技术将《30天》做成栩栩如生的声像作品。

 

 

 

 

 
资料来源

https://www.brainpickings.org/2014/07/10/30-days-quantum-poetry-xyz/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1557-1063746.html

上一篇:“胆小不是恶习”与“胆怯的意义重大”
下一篇:有人读了我的文章,视我为知音----日记摘抄567
收藏 IP: 1.202.64.*| 热度|

47 信忠保 魏焱明 王从彦 李伟钢 张忆文 李颖业 史晓雷 苏德辰 蒋迅 姬扬 路子显 张中磊 杨正瓴 侯沉 李剑超 代恒伟 吕洪波 强涛 徐令予 罗春元 尤明庆 许培扬 王林平 黄旭 汪波 钟炳 徐耀 李学宽 周明明 王德华 刘浔江 刘炜 彭真明 齐云龙 蒋永华 俞立平 刘钢 张莹 xlsd shenlu hmaoi jlx1969 zjzhaokeqin yunmu DreamScientist LairdUnlimited advogato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2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16 19:3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