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布鲁金斯学会关于“全球公民意识教育”概念的讨论
武夷山
布鲁金斯学会普及教育研究中心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2017年4月共同发布报告,Measuring Global Citizenship Education:A Collection of Practices and Tools(测度全球公民意识教育:测度方法与工具集)。现简介该报告有关“全球公民意识”和“全球公民意识教育”概念的点滴内容。
现缺乏对Global Citizenship(全球公民意识)的一致定义,导致人们对全球公民意识教育(简称GCED)的看法也有很大差异。即使是全球公民意识教育工作组(GCED-WG)的内部成员,对全球公民意识这个概念的熟悉程度与所下的定义都不一样。不过,多数成员就全球公民意识所给出的定义都涵盖了以下三要素中的至少两个要素:
----识别、理解与评价全球过程、全球问题、全球挑战以及个人行动对全球议题之影响的能力;
----人权、文化多样性和(或)开放视角;
----推进公共利益的个人行动或集体行动,或者为推进公共利益而采取行动的意愿。
为了进一步探讨定义,工作组每位成员被要求列出对所有国家15-24岁人群(该工作组心目中的目标群体)的全球公民意识教育都至关重要的一些能力,将各人的定义汇总后,产生了五花八门的结果。2014年7月,在哥伦比亚首都波哥大召开的工作组会议上,工作组成员们经过进一步讨论,确定了8项能力,这些能力是任何全球公民意识教育计划都不可缺少的:
1. 同理心(empathy,博主:大致意思是,站在别人的位置上思考,感同身受的能力)
2. 慎思明辨(critical thinking)/解决问题的能力
3. 与别人沟通、协作的能力
4. 冲突解决的能力
5. 认同感和身份安全(security of identity,此翻译是否合适?请博友指正)
6. 共享的普适价值(人权、和平、正义,等等)
7. 尊重多样性/跨文化理解
8. 对全球议题----相互联系性(环境联系、社会联系、经济联系,等等)的认识
特别要指出的是,以上8种能力中,第1到第5项能力被认为是对于学习和生活的成功都至关重要的,而不是全球公民意识教育的特殊要求。另外,工作组成员们激烈辩论的事项还有,要不要将信息与通信技术技能、数字素养、多语言能力等纳入。他们最终决定,有些能力是否纳入,可由各地方根据自己的情况自行决策,例如,数字素养可以归入与别人沟通、协作的能力。
工作组还认为,无论对于哪一种能力,知识、价值观(或态度)、行为(或行动)这三者都同等重要。在教科文组织2015年发布的报告Global Citizenship Education: Topics and Learning Objectives(全球公民意识教育:主题与学习目标)中,将9个主题领域和学习目标也分为三个维度,其第一个维度基本对应知识,第三个维度基本对应行为。
属于认知领域的有三条:
1. 本地的、全国的和全球的系统和结构;
2. 在本地、全国、全球层次上影响着社群之间的互作用与关联性的议题;
3. 潜在的假定和权力动力学。
属于社会、情感领域的有三条:
4. 不同的认同层次;
5. 人们所归属的不同社群,以及这些社群是如何相互联系的;
6. 差异和对多样性的尊重。
属于行为领域的也有三条:
7. 能够以集体方式或个人方式发起的行动;
8. 伦理上负责任的行为;
9. 参与进来,开展行动。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15 03:3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