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anhb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zhanhb

博文

陷阱 (1)

已有 2667 次阅读 2015-4-15 01:25 |个人分类:散文随笔|系统分类:海外观察

詹红兵(2015-2-10)


陷阱是一种古老的狩猎方式,因其简单有效,一直到今天还在被广泛地使用。陷阱的设计各种各样,但其核心都大同小异,那就是诱饵。一个高明的猎手要想用陷阱来捕获某一种猎物,(她)就必须知道哪一种诱饵最能吸引这种猎物上钩。人作为一种高级动物,想用陷阱对付豺狼虎豹之类的低级动物,在智力上占了优势,所以使用起来往往得心应手。


可是不少人并不满足于用陷阱来捕获低级动物,而是将这一事业发扬光大,进而用陷阱来捕获同类。战争年代,设置陷阱来捕杀敌人是一种战术上的需要,虽然残酷,但似乎还说得过去。可是在和平年代,人们如果也使用陷阱来陷害,利用,和欺骗别人以获得好处,那就只能说是卑鄙了。


很不幸的事,自从亚当,夏娃偷吃禁果被上帝赶出伊甸园后,卑鄙似乎就成为人类原罪的一部分,和各色人种朝夕相处,永不分离。所以,纵观人类发展的整个历史,就会发现陷阱无处不在。


用陷阱对付人类和对付低级动物虽然在技巧上有区别, 但核心内容是一样的, 那就是得用诱饵,而且对付不同的人要用不同的诱饵。使用诱饵屡试不爽的根本原因在于人的欲望与贪婪的本性。总结一下,人的贪欲大约有以下六种:名,利,色,权,毒, 赌。


比如说, 一个人好色, 那么使用美人计往往凑效。越王勾践卧薪尝胆,进献美女西施给吴王夫差, 最后一举灭吴就是最好的史证。一个人如果贪权,那么许以高官显爵,就很容易让其忘恩负义,甚至祸国殃民。希特勒可以说是个贪权的典型例子,最后也落得国破身亡。


贪利的人最好办,孙子兵法里早就说过“利而诱之”。就是说敌人贪利,就用小利引诱他。许多在股票市场上输得血本无归的股民,都是例证。贪名特殊一点,因为它和逐利似乎像一对孪生兄弟,彼此手足情深,形影不离,也就有了“贪名逐利”的成语。


贪乃人之大忌,也可以说是一切罪恶的源头。所以两千多年前的孔夫子就曾告诫过我们:

“君子有三戒: 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闘;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意思是说,君子有三件事要警惕:年少时,血气还没有稳定,要警惕贪恋女色;到了壮年,血气正旺盛,要警惕争强好斗;到了老年,血气已经衰竭,要警惕贪得无厌。很可惜,我们大部分人常常忘记孔夫子的教导, 这也是陷阱在人类社会里使用经久不衰的原因。


陷阱又分两种,第一种是别人设下的, 专门引你上钩; 第二种最可怕, 那就是自己编织的,让你深陷其中还不自知。我猜每一个人在人生旅途的某一个阶段,可能都会被陷阱套住。从未成为陷阱受害者的人要么就是上帝,要么就是圣人和得道高僧。


那么一旦掉入陷阱,又该怎么办?首先就是要清醒地面对现实,知道自己被陷阱所羁绊。如果发现得早, 在自己还没有被套牢之前,就设法挣脱羁绊, 那是最好的选择。当然,受伤可能就是难免的了。这也是我们中国人常说的吃一堑长一智吧。


如果发现得晚,那么无论你怎样挣扎,也无论你多么强壮聪明, 都是徒劳。而且,很有可能越挣扎, 套得越紧, 就和手铐一样。在这个时候, 你唯一的希望就是求救,你必须借助外界的帮助才能跳出陷阱。那么在下面,我就和大家讲一讲我所亲身经历和看到的陷阱的故事。


我要讲的第一个故事是我所亲眼目睹的被毒品陷阱所害的事例。我们这一些60年代出生的中国人,大部分对毒品问题知道得很少,接触得更少。这要归功于我们成长的那个红色年代,毒品在那时的中国是绝对禁止的!我们是从小学课本林则徐虎门销烟的故事里才知道,我们的祖国曾经也饱受鸦片的荼毒。


我上大学以后, 开始接触到不少外国电影, 才知道毒品这个东西是西方资本主义腐朽的代表。上世纪80年代充斥于中国大街小巷录像厅里没日没夜放映的香港警匪片,大多也是有关贩毒,吸毒,和缉毒的故事。我这时才知道毒品不仅仅是外国的专利,在大多数为炎黄子孙的香港和澳门也是一大危害。不管怎样,毒品对于我来说,还只是一个抽象的概念。


到了美国之后,因为工作和开餐馆的原因,社会接触面越来越广,我就不时会遇到和毒品有关的人和事。同时也痛心地发现,毒品问题是美国社会根深蒂固的顽疾,代代相传,永难根除,有点类似当前中国大陆官场的贪腐现象,有其深层的社会原因。


美国的大学生中吸毒现象绝对不是极少数。记得几年前,我班上有一个大四的美国白人男生,人很聪明,长得像汤姆克鲁斯一样,很帅,也非常有礼貌,我刚开始对他印象很好。学期刚开始的时候, 一切都很好, 他在班上也算是名列前茅。


可是大约过了期中考试以后, 他常常旷课,作业也很难按时交,有时就干脆不交。问起他来,他都能编出各种各样的理由,但我知道都不是真话。最后,期末考试他也没有参加, 也没有事先提供任何理由,我只能给他不及格的成绩。等到快放假的时候,他突然跑来找我,请求我帮他,给他个机会补救,或把成绩提升。他和我讲话的时候,我注意到他的眼神涣散,似乎很难聚焦。说话时前言不搭后语,完全不是学期刚开始时的样子。


我把情况和几个美国同事一说, 他们都认识这个学生,也比我更了解美国文化,一致告诉我: 这个学生是典型的吸毒后的症状, 而且比较严重。后来知道这个学生其它很多课也都没有参加期末考试,最后只能退学回家。这样因吸毒而无法继续上学的事例在我所工作的大学年年都有,而且往往都是发生在一些非常聪明的学生身上。


还有一个例子是几年前发生在我和别人合开的一家中餐馆的员工身上。这个员工也是一个美国白人青年,二十四五岁左右,高高瘦瘦的,是餐馆的前台经理。他人非常和气,很会和客人说话,工作出色。


他也比一般美国人更能理解中国文化,所以和厨房里的师傅们(大多是中国人)也能打成一片,所以大家都很喜欢他,包括我。因这家餐馆紧挨学校,我常常也在那里吃饭,和这个年轻人很熟。他在餐馆做了好几年,我们对他的工作非常满意, 后来他说找到更好的工作辞职时, 大家还非常舍不得他走。


大约在他辞职一个月后的一天,我偶然翻看本地报纸, 竟然看到一则新闻上说警察局破获一起毒品种植,销售案,嫌疑人被抓归案。我再仔细一看报纸上的照片,竟然发现嫌疑人就是我上面说到的年轻人。这实在是大出我的意料之外,让人难以接受。我是做梦也想不到这样出色的一个员工也和毒品挂上钩。


除这两个人以外,我还在工作单位见过不止一个被毒品所害的学生,包括研究生(其中一位研究生最后自杀了)。搬家到休斯顿后, 我也不止一次见过或听过还在上高中的中国家庭的小孩吸毒的事例。见多了以后,我也渐渐明白了一点毒品在美国社会屡禁不止的深层原因。


美国社会长期以来就拥有一个庞大的地下毒品市场,已经形成一个复杂完备的商业系统。因其利润丰厚,这个市场具有雄厚的资本,而且早就形成产,销,供一条龙服务的流水线作业。这么大的市场自然需要庞大的消费者群体,所以招募吸收新鲜血液加入消费者群体就成为毒品市场重要的一个环节。而新鲜血液最好的来源就是高中生,最好是那种家庭殷实,头脑聪明,又自命不凡的一些青年学生。


美国电影,电视,音乐等娱乐媒体为毒品市场的兴旺发达起到了一定程度的广告效应:鼓吹,夸大,甚至美化吸毒的作品比比皆是。一切就像一个巨大的陷阱, 只等猎物落网。


从高中一年级开始,学生进入青春叛逆期。这个年龄的青少年缺乏自信,又急于想找到自我,更希望在同龄人面前,尤其在异性面前表现自己,往往情绪极不稳定,时上时下。如果再加上学业压力大和性格上的一些原因, 就很可能让一部分学生在学校找不到他(她)愿意加入的群体,而变得边缘化。


这些边缘化的学生往往内心非常孤独,渴望有人接纳,关心尊重他们。这时,经验老到的毒品工作从事者(简称“毒者”)就乘虚而入了。


成年的毒者一般都是先物色高中生里较成熟,并在学生中具有一定影响力,同时也想尝试新鲜事物的学生下水,然后培养他(她)成为所在高中的毒者领导人或供货人(dealer),甚至免费提供资金和吸毒工具。


一个毒者在吸收一个年轻学生入伙时, 首先会给这个学生提供精神和物质上的帮助和关心,让他(她)有一种找到了家的感觉。


第二步就是洗脑,告诉他(她)吸毒(当然他们不会用这两个字,而是用其它好听的字眼)是勇敢者的行动,是去体验一种从未有过的人生,而社会上大多数不理解吸毒的人都是懦夫和贪生怕死的胆小鬼。


第三步就是先免费给他(她)尝试各种毒品,让他(她)亲自体会其中的“无穷”乐趣。基本上这三步做到了,他(她)就落入陷阱了。


我几年前搬家到休斯顿时,家后面有一大片森林,那里是我的乐园。我常常在林中遛狗,与野鹿,野猪,穿山甲之类的野生动物为伴。时间长了,可以说得上对那里了如指掌。偶尔也会在林中发现一些奇怪的营地,应该是一些青少年在里面玩耍露营的场所。


回来后给家人一讲,我上高中的大儿子告诉我说, 那些营地是高中生聚集吸毒的天堂,他们同学都知道。我就沿着这个话题和大儿子谈起他们学校学生吸毒的现象。我原以为我大儿子上的高中是休士顿最好的市立高中之一,且亚裔占了60%的比例,应该不会有吸毒的现象 (亚裔学生往往给我的印象是优秀上进的青年人)。


我大儿子告诉我,不仅他们学校有吸毒的学生,美国几乎所有高中都有这种现象。他们彼此都知道那些学生吸毒, 那些学生不吸毒,但是一般都不会告诉老师,有点类似于国内娱乐圈的潜规则。吸毒的学生和不吸毒的学生各自抱团,彼此井水不犯河水,真正是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所以说,在美国,高中阶段是个分水岭。从这时开始,学生开始因各自不同选择,走上迥然不同的人生道路。也有不少青少年高中时候被毒品所害, 但是随着年岁增加,识破这个陷阱, 后来通过自己,家人,和社会的努力,跳出陷阱,走上健康的人生道路,并为社会作出巨大贡献。当然, 还有一些青少年在毒品陷阱里越陷越深,人生道路越走越窄,最后以自我毁灭为结束。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1355232-882431.html

上一篇:春假二三事-百鸟朝凤
下一篇:
收藏 IP: 107.77.66.*| 热度|

1 张海权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8 13:4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