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eweiya0303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geweiya0303

博文

人类发展进程

已有 1038 次阅读 2023-9-15 09:40 |系统分类:论文交流

人类发展进程

葛维亚

       记得读高中的时候历史老师给我们讲了《天演论》。我很感兴趣,在资料室里我找到这本书借了出来,看过三遍。

      这本书是英国赫胥黎原著,中国近代重要的启蒙思想家、教育家严复翻译。书中提出“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论点,揭露了“生物演化,弱肉强食”的规律。我十分信服。后来读过英国达尔文的一本书,对提出的“进化论”学说更为崇拜,对于人类是由猴子演变的观点确信无疑。又过了一些年,自己老是在想,既然人是猴子演变而来,既然有了人,为什么还有猴子,百思不得其解。

       2001年美国智库的发现研究所(Discovery Institute)对达尔文主义进化论提出质疑”。当年有100名科学家签署该宣言。但到2019年2月,对达尔文进化论持质疑态度的科学家名单已达到1,043人。

       实际上,从1859年达尔文的《物种起源》问世以来,不断受到宇宙学、物理学、生物学等多学科的挑战。1989年,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科学家马莱斯提出了新见解,认为人类的始祖是外星人。根据是人类和地球之中有很多不合拍的地方。

比如说人类必须要穿衣服,而且人类很不够适应在地球上的生存。地球上所有的动物中,只有人类会腰疼。人类的行走方式好像也不太适合地球。

       凡此种种,使我得到一个印象,达尔文进化论对了一半,错了一半。错的是人类由地球猿猴进化而成,对的是地球上的每一种动物本身在进化,人类也是如此。

       从古书记载和历史学家考察里我们可以获得人类发展的过程。

       石器时代(公元前250万年 - 公元前3000年)。

石器时代是人类历史上最早的时期,也是人类漫长进化过程的一部分。在这个时期,人类开始制造简单的石器,并逐渐发展出更加复杂的工具。在这个时期,人类还是狩猎和采集的社会,对自然环境的依赖非常大。

       农业革命(公元前10000 - 公元前4000年)。农业革命是人类历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转折点。在这个时期,人类开始种植农作物和养殖动物,逐渐形成了定居的生活方式。农业的出现使得人类可以更好地利用自然环境,也为城市和文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文明的兴起(公元前4000 - 公元前1000年)。在这个时期,人类开始发展出各种形式的文明,如古埃及、古希腊、古罗马等。这些文明的兴起是由于农业革命的成功,使得人类有了更多的时间和资源去发展文化和艺术,同时也催生了各种技术和科学的进步。

       中世纪(公元1000 - 公元1500年)。中世纪是一个复杂和动荡的时期。在这个时期,欧洲的文明发展迅速,同时也经历了许多战争和政治斗争。在这个时期,基督教的影响力迅速扩大,并对欧洲的文化和政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文艺复兴和科学革命(公元1500 - 公元1700年)。

文艺复兴和科学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的另一个转折点。在这个时期,欧洲的文化和艺术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峰,同时也出现了许多著名的科学家和思想家。他们的研究和发现,推动了现代科学和技术的发展。

       工业革命(18世纪 - 19世纪)

工业革命是人类历史上最重要的时期之一。在这个时期,欧洲开始大规模地使用机器生产商品,从而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这一革命引领了现代工业的出现,并带来了巨大的经济、社会和文化变革。工业革命还推动了城市化进程,大量人口迁移到城市中心,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方式。

       战争和世界大战。20世纪是战争和冲突频繁的时期。两次世界大战导致了数百万人的死亡和无数的财产损失。同时,这些战争还加速了科技和技术的发展,特别是军事技术的发展。在这个时期,人类也开始意识到必须采取更加和平的方式来解决冲突和问题。

       科技和信息革命。20世纪末期和21世纪初期,科技和信息革命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变化。电子计算机的发明应用,互联网的普及和全球化的出现,使得人类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和便捷。同时,新科技大量涌现,如人工智能、数字化、云技术、基因编辑等,也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机遇和挑战。

       总之,人类发展史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历程,涵盖了数千年的时间和各种文化、政治和经济变化。人类的进步和发展是由一系列相互关联的因素和事件所驱动的,包括技术的发展、文化和艺术的繁荣、政治和社会变革等等。我们需要不断学习和反思,以便更好的理解过去,正确的面对未来。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1352130-1402688.html

上一篇:滞后汇流模型的概念及计算方法
下一篇:我国二十世纪水文数据库建设年谱
收藏 IP: 101.113.138.*| 热度|

9 张学文 宁利中 檀成龙 周忠浩 武夷山 郑永军 崔锦华 范振英 孙颉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4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8 17:3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