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fedhw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dfedhw 能闲世人之所忙者,方能忙世人之所闲。

博文

按标题搜索
置顶 · 火灾预防是个伪命题
热度 1 2022-7-22 21:59
很多时候,火灾预防的作用都会被夸大,并由此给人一种错觉,然而从实际来看:所谓的火灾预防最多是理论上可行,现实中并不可行。 如果部分火灾是因为预防产生了效果而避免其发生,那么请问: 1.预防包括哪些具体的手段 和 措施 ?如果火灾原本就不会发生,预防的意义何在? 2.就某一单位、行业或城市 ...
1543 次阅读|4 个评论 热度 1
建筑防火“免疫系统”
2015-5-22 00:23
在病理学中,有抗原和抗体两种概念,倘若把建筑也视作一个生命体,初始火情则可看成是一种突然入侵的病毒或细菌,通过不断的分裂和自我复制,对内部结构形成潜在威胁,在建筑当中,是否也能依葫芦画瓢,为其量身打造一个类似的“免疫系统”,让火灾能够“自生自灭”? 学科 病理学 主动防火 保护 ...
2478 次阅读|没有评论
建筑消防战略内外权衡
2015-5-19 23:11
户外火灾包括森林、草原、露天火灾等,属开放式环境;而户内火灾就是建筑火灾,包括地下和高层,同前者的根本区别在于:因为有封闭建筑结构的存在,不利于空气的快速流动,为初始火源的热量蓄积及火势扩大创造了条件,减小了自熄的机率,但同时这也为各类预防措施的提前采取提供了物理条件的支撑,使得室内灭火成为可能。 ...
2244 次阅读|没有评论
第六次科技革命猜想一
热度 1 2015-5-11 14:49
世界主要国家为迎接新科技革命,把科技作为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出台了一系列创新战略和行动计划。我国明确提出到 2020 年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到本世纪中叶成为世界科技强国。中国科学院院长白春礼对此曾多次给予了深入的解读: 1. 科技革命源于两种驱动:第一种是现代化进程强大需求的驱动;第二种驱动是知识与 ...
2265 次阅读|1 个评论 热度 1
提高防火概率的意义
热度 1 2015-5-9 14:08
火灾事故是一种极小概率事件,由于日常生产生活中实际发生的概率非常低往往容易受到忽视,为了防范这样的一件似有似无的小事却要长期耗费精力似乎总显得不划算,甚至于杞人忧天,然而从全局的角度看,能够明显提升防火的概率却是意义重大,对于火灾中曾经劫后余生的人及遭受过财产损失的自不必多言。 关于火灾统计的数 ...
2969 次阅读|2 个评论 热度 1
科技创新何时能有“招贤榜”?
热度 9 2015-5-6 11:28
历史上关于招贤纳士的小故事很多,包括燕昭王为郭隗搭建“黄金台”、唐代张柬之寻得欧阳秀才根治堤患,宋代河中府觅得怀丙和尚捞铁牛等等,无不传为佳话。 长期以来,一方面在国家层面大力弘扬科技创新,支持鼓励创新;另一方面大量的民科们零散聚集在各自的小圈子里吆喝争辩自己的创新成 ...
4972 次阅读|18 个评论 热度 9
以扁鹊的眼光看现代消防
2015-4-30 14:07
(一)扁鹊见魏文王 魏文王问扁鹊:“子昆弟三人其孰最善为医?” 扁鹊曰:“长兄最善,中兄次之,扁鹊最为下。” 魏文侯曰:“可得闻邪?” 扁鹊曰:“长兄于病视神,未有形而除之,故名不出于家。中兄治病,其在毫毛,故名不出于闾。若扁鹊者, ...
3303 次阅读|没有评论
火场救援决策的两难
2015-4-26 21:01
火场救援中,现场决策者经常会面临一种两难的境地:保守救援还是激进救援?具体描述可参照医学术语进行说明: 医疗 保守治疗:可规避风险,但治疗效果不明显。 激进治疗:效果明显,相应风险也大。 消防 保守救援 激进救援 定义 保守意味 ...
3022 次阅读|没有评论
自动灭火袋的极值原理(引子)
热度 1 2015-4-18 18:43
参考资料: 最小作用量:大自然因简洁而美妙 早在 1682 年,德国数学家莱布尼茨就试图从数学和物理的概念来研究自然界的 “ 极值 ” 。此后,科学家更深入的研究发现,大自然的确遵循某种 “ 极值 ” 的原则,但并不一定是 “ 时间最短 ” 。再后来,科学家们将此概念推广为 “ 最小作用量 ” 原理 ...
3884 次阅读|2 个评论 热度 1
化工火灾扑救断想
2015-4-8 23:42
好大的一把火,如果这时能来一场沙尘暴该多好? 可是这得要多少沙子,谁能搬得动,况且沙子并不能像水一样通过管道输送? 既然是一盘散沙,那么把沙子用塑料袋打包,通过类似抛石机或弹射器之类的装置,把沙袋远距离投送到火场中如何? 如果能有 ...
2766 次阅读|没有评论

本页有 1 篇博文因作者的隐私设置或未通过审核而隐藏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4 10:0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