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开周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guokaizhou

博文

上网序言

已有 2597 次阅读 2014-4-23 11:13 |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过去几年里,我曾在“科学时报”和别的刊物上发表过一些文章,也出版过两本科技专著。现在发现在网上发表文章也是一种很好的交流观点的形式。一些被报纸认为篇幅太长而不便发表的文章,书籍出版商又认为太短,出版“不合算”。我想,这些文章在网上发表正合适。  

在这篇《上网序言》----我的第一篇网文里,我简单谈一些观点,介绍一些情况。在末尾列出了将陆续发表的文章的篇名和大约的字数。

 

一、我的这些文章的读者不可能多,但是只要有几位“知音”就满足了

媒体报道:“2010年,全国公民具备基本科学素质的比例为3.27% ,远低于

欧盟、美、日、加拿大等地区。美国在2000年时公众达到基本科学素养水平的

比例已经高达17% ”

国内公众对科技普遍不感兴趣,很少几个读者会读我这些文章,这是很自然的事。

   但是,只要有几位“知音”我就满足了。

 

二、对我国科研、生产现状的一些看法

 

1)目前,我国在基础科研、生产领域还有一些项目较为落后

我国在空间技术领域的不断进步,说明了我国的科学技术已经达到了比较高的水平。航天等领域主要靠集成技术。目前,我国在基础科研、生产领域还有一些项目较为落后。温家宝在2009年11月3日曾说过:“中国制造”处于国际低端。

关于我国的基础科研、生产,媒体文章:《“专利大国”之忧》(载于“北京青年报”,2013年12月11日,A3.)有报道。读后了解到,我国在基础科研、生产领域还有一些项目有待努力赶上国际水平。

希望航天领域的辉煌,能够激励一些暂时落后的项目赶上去。

 

2)我国的一些著名专家学习不够、不太重视实际问题

我曾经发现中央电视台播放的一个节目,在科学概念方面有明显的错误。当时就想致函中央电视台,但是一想“人人都可能犯错误” 何必“小题大做”,遂作罢。

后来又听到一位资深的科学家说,某某在中央电视台的讲课有“物理概念错误!”

最近又听人说,某某名人在电视节目中的讲话,“口若悬河”,谈到一个问题,他实在是缺乏最基本的科学知识!

此外,一些知名专家为几百人作科技报告,材料很丰富紧跟世界潮流、口才也好。报告结束,主持人让听众热烈鼓掌,之后叫大家提问题。情况出现了,有人提问,“我国与西方国家在报告涉及的领域的差距在什么地方?采取什么具体技术措施,我们才能迎头赶上去?” 对于这个国人最关心的实际问题,作报告的专家没法回答!场面非常尴尬。如此报告会我个人近年就听过两个了。

 

3)科研经费是国家的钱、是纳税人的钱,不出成果是说不过去的

   我们的许多课题并不是在“创新”,而是在“跟踪”。道路,早由别人走通了,后面的人只要认真就可以出成果。

最近有两篇媒体文章:《科研经费运行缘何成为腐败高发区?》载于“北京青年报”,2013年10月13日,O2.和《近三年39份审计报告涉及“科研腐败”》载于“北京青年报”,2013年10月14日,A4.

媒体说,2012年,我国科研投入已达万亿元,“即使按照比较‘宽容’的尺度,我国科研经费恐怕至少有三成以上的支出有些‘不明不白’。”

科技部部长万钢“感到愤怒、痛心、错愕……”

关键的问题是尽快出成果,不要推客观原因,多想办法吧!办法总会是有的。

科研经费是国家的钱、是纳税人的钱,不出成果是说不过去的。

 

4)西方国家的“核心技术”不在大学  而在公司

在这个问题上,国人一直认识不清楚。中国人可以随便进入西方的大学,可是你连一些公司的门在哪里都不知道。对核心技术严格保密,是全世界都实施的规则。

几年前,中国科学院电子学研究所的张志诚研究员与我谈到有关的一些问题。我们认为,一个人要进入西方,比如进入美国社会,你除了英语之外,你应该有丰富的知识、有创新精神、有快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张志诚的儿子移民美国,进入了一家医疗仪器公司,他的一件专利为他赚得了三千七百万美元。

你在任何大学工作,都不可能赚这么多的钱。钱的多少,也许是一个衡量的标准。

绝大多数科研项目最终都应该转入生产,形成产品。这方面的工作才涉及“核心技术”。

   我们怎么培养实用人才,是值得探讨的。

 

5)工作再“渺小”只要达到世界水平  就应该被认可。当我们在许多重要领域都有无数“渺小”的世界水平的时候,我们的国家自然而然就会成为世界强国了

我们不应该“空谈”水平,什么都瞧不上眼,结果许多东西都做不好。应该实际一些。

 

三、寄语青年读者

如果你的未来将要直接面对科研生产,

   你应该有创新精神、追求优质,而不要对失败或劣质产品束手无策;

如果你将掌管一个实体企业,

   你应该推出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产品,在工作中追求成功,而不是玷污信誉;

如果你将进入政府部门,

   你应该懂得科学、追求真实的政绩,而不要因为重大失误而丢官免职;

如果你计划在西方国家发展,

你应该有创新精神,有快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懂得西方文明,尽快融入那里的社会;

如果你梦想着在科技领域获得诺贝尔奖,

   你的实验只能是构思巧妙、成功的,而不应该是失败的。

    为了实现你的梦想,你必须努力学习有用的知识。

 

由于个人的视野狭窄,水平也很有限,上面观点一定会有错误,请网上朋友多多指教。

 

四、个人简历

职称:中国科学院电子学研究所(退休)研究员。61年毕业于成都电讯工程学院(今电子科技大学)。87.9—88.10,应皇家学会邀请赴英国合作研究。85年第一届开始,连任4届国家级科技进步奖和发明奖行业评委。

自行设计产品86年前获3项奖。84年,某栅控行波管制管3只,动态流通率便达到国际高指标。60瓦半导体微波源93.2鉴定认为:理论设计有特色;研制速度之快可与西方大公司相比。93.11鉴定某行波管技术,专家认为可靠性达国际水平,直到2008年载人航天,在严酷的环境中器件批量应用28年无事故。

发表文章60余篇。出版中文专著3部(一为合写)、合写英文专著1部(在世界6大城市发行)。获政府特殊津贴和中科院优秀研究生导师称号。参加《中国大百科全书—电工与电子技术》(第二版2012.1)编写。

 


 

五、下面就自己的经历,与读者分享两个观点

 

1)动手能力和艰苦奋斗作风的训练对一个科研工作者是十分重要的

   谈一些个人经历。

我的少儿时期是在成都实验小学渡过的。当时学校有一个机械加工厂(机器比较原始,一个动力源带动天轴转动,各部机床用皮带传送动力)。那时上学没有人接送,放学后我们经常到工厂去看工人们干活。回家后就用刀子、小锉刀、榔头等工具“修理”或加工一些小物件。制作出一件满意的东西,并不是轻而易的事。我的左手经常是伤痕累累,有一次还几乎把手指切断了,“工作”是颇为艰苦的。

可是这些实际工作的确锻炼了我的意志力、动手能力以及空间想象力。

我的中学阶段是在石室中学渡过的。当时我们有制图课,画一个东西的三个视图。由于自己有动手加工“产品”的经验,对一件实物的顶视图、正视图、侧视图是怎么转变的,清清楚楚。老师经常把我们的作图拿去展览,博得好评。的确“表扬是促进学生更加努力的驱动力”。我们的图就画得更好了。

1956年,我上了“成都电讯工程学院”。有一门“画法几何”课,由于有上面提到的经历,每周两节课时的做习题时间,我不到一节课就完成了作业。还有一门“理论力学”课,讨论一个杆和一个轮连在一起运动,求出一些特定点的运动轨迹和速度;还讨论一些桁架结构各个点的受力情况……也由于自己有过去的实践经历,学习起来也是比较容易的。

因此我“省下了”许多时间去专研其它课程。第一次大考,我就得了“全优”的成绩。这一点体会,也许对在校学生有点启发。

还有一点体会是“被别人瞧不上眼,也是鞭策自己努力的动力”。

1961年秋,我大学毕业分配到中国科学院电子学研究所工作,室主任是从美国回来的黄国祥先生。室里有几个军工项目,黄先生自己负责一项。他安排我当他的助手,两个人组成了一个课题组。很快,黄先生便调到另一个研究室去了,形成了我独自一人负责课题的局面。理论计算、图纸设计、跑加工、各道工序和性能测试,我都得过问。尽管我的理论考试得了99分,是全室第一,别人仍然不把我这个“小毛头课题负责人”当回事。我说话没有人听,因此许多事情都得自己动手干,好在我从小就习惯于动手干活,习惯于“艰苦奋斗”,没有在困难面前“趴下”。在几个课题中,我们的课题是最早出性能的。

在几十年的实际工作中,我一直坚持“别老是指手画足,能有机会就自己动动手” 的工作方式。

实际工作锻炼了我的工作能力。

后来在英国工作的一年多一点的时间里,我不可能有助手。上机床、制线路板、用电烙铁、操作网络分析仪、推导公式、自己编程序……样样都得自己干。在英国,我们还合写了一本科技专著,在世界6大城市出版发行了。

以上工作,我干得都不错,而且速度都很快。

我能够在英国不丢中国人的脸,完全在于国内工作时对自己动手能力的训练。

我曾在原来工作的研究室说过:“你们问我10个问题(理论或实际),我当场可以回答5个;另3个问题,我回去想一想可以回答你们;剩下2个问题,我去请教专家,再回答你们” 。后来,我就原来的工作经验和体会写了两本书,一本谈研制技术(包括经验和事故分析),一本谈理论,分别在2008年和2011年由“电子工业出版社”出版发行了。

 

2)中国人的素质并不比西方人差

  我国航天事业的快速进步,为中国人挣得了荣光。说明中国人,包括大陆本土训练的一些中国人的素质并不比西方人差。

这类事例是很多的。

笔者在个别很小的问题上也有自己的体会。

应英国皇家学会邀请,我本人1987-9---1988-10赴LEEDS进行合作研究。因为是改行,前半个月工作一筹莫展。真巧,辅导的一位西方博士生要笔者帮助他根据一篇文章编写计算机软件。根据在国内长期养成的习惯,我立即推导了那篇文章的理论公式,发现由国际知名教授署名发表在《IEEE Trans.on MTT》,1985,MTT-33,pp.222-226的有关微带线与介质谐振器耦合的文章在物理上有错误。我推导出自己的公式、编写出计算机软件、完成试验。仅仅半年时间,新文章就在《Electronics Letters》, 3rd March 1988 Vol.24No.5 pp.285-287 上刊出了。我回国后,指导研究生用时域有限差分法(FDTD)分析、研究一些课题。发现《IEEE Journal of Quantum Electronics》,1990,26(2):372~377 上面一篇由国外教授写的文章有错误。当然,在探索新领域的工作中,谁都难免出错,不必过分计较。本来科技的发展就是从“无知”到“有知”的。当时时域有限差分法作为一种新的数值计算方法,还有一些研究工作,需要大家讨论。我们在《电子学报》,Vol.21 No.9,Sept.1993,pp.20-26、48. 发表了我们自己的文章,解决了那个小问题,受到美国《电工文摘》的注意。

英国皇家学会对我的工作很满意。1993年夏秋,我的那位英国“老板”获得皇家学会基金资助(器材、飞机票)学术休假,到我的课题组进行合作研究。当时,我有一个关于光控微波的新构想,利用一位中国同事的已有线路,我们三个人完成了一项实验研究工作。文章在电子学报英文版发表后,英国电工文摘说这是一项新发明。

因此,不必过分迷信外国权威,我们中国人的水平并不差。

英国的一家公司通过我的那位英国“老板”要我为他们工作。

我自1985年国家恢复评奖以来,一直参加评审有关行业的国家科技进步奖和发明奖;1985年开始,我一直参加评审中国科学院的科技进步奖、发明奖、自然科学奖;还参加过外单位的一些鉴定会、评审会……因此我对中国一些领域的情况比较了解。我不能为了个人赚大钱,而置职业道德于不顾。我没有回英方的邀请信函,表示了谢绝。(我还有两个机会,同事们都说比我当时的工作好得多,一个是单位不放我去,一个是我自己没有去。)

现在写写书,写写文章,自由地发表一些对圆国人“中国梦”也许有点用处的观点,也是愉快的。

 

六、文章预告

打算近期上网发表下列文章:

●“对我国基础科研、生产的一些具体建议”(字数约 3,000 )

●“读《柳传志跨界对话王蒙》一文有感”(字数约 3,600 )

●“对我国当前“科普”的建议”(字数约 4,500)

●“芯片 —— 多学科高端技术的结晶”前言(字数约6,500 )

●“芯片 —— 多学科高端技术的结晶”(字数约 30,000 )

●“不起眼的‘小’问题   惊吓万人的大噩梦”的前言(字数约 1,000 )

●“不起眼的“小”问题   惊吓万人的大噩梦”(字数约15,000 )

后面5篇文章还将进行最后的审稿,但改动不会大。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1345842-787708.html


下一篇:对我国基础科研、生产的一些具体建议
收藏 IP: 124.16.128.*| 热度|

4 曹聪 刘洋 翟自洋 aliala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7 22:5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