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象工作者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xuxfyuwp

博文

最好的办法等9则 一周文摘041012

已有 1986 次阅读 2014-4-22 09:22 |个人分类:文摘|系统分类:博客资讯| 哈佛大学, 史蒂夫, 激光技术, 日本学生, 微软公司

最好的办法  

  在上个世纪70年代末美国哈佛大学的一堂商业课上,有一个教授问同学们这样一个问题:“在你们面前有一个杯子,这个杯子开了一个洞,现在要你们把杯子补起来不再漏水,你们会怎么补?补成后,你们会得到一百美元。”

  由于这个班有好多留学生,因此教授分别叫了日本、德国、中国、美国的学生来回答这个问题。

  日本学生说:“我会找一些材料把这个洞堵起来。”德国学生说:“我会使用最先进的激光技术把这个杯子焊起来,保证看不出来。”中国学生回答:“换个一模一样的杯子。”美国学生说:“我可以拿出这一百美元的一半来收集一个最好的办法。”

  教授记下了这四个学生的名字。10年后,教授经过一番打听,得知那个德国的学生成了著名的工程师,而日本和中国的学生则默默无闻。那个美国人则成了世界软件巨头微软公司的CEO(首席执行官),他就是史蒂夫·鲍尔默。

  对比当年四个人的回答,那时教授最看好的是日本和中国学生的答案,因为他认为那些办法成本最低、效果最好,可是当年教授最不看好的美国人现在却是四个人中最优秀的。

  教授反思着:从一百美元里拿出一半钱来,这样或许会失去五十美元,可是却可以得到无数的答案,从无数答案中选出的答案肯定会是最好的,因为它集中了众人的智慧;其他学生的答案虽然好,可它只是一个人的智慧。  (《羊城晚报》3.29 郭龙文)

 

《低价中国》作者接受专访 中国商品太便宜是危险信号

  曾在英国《金融时报》担任记者的美国人亚历山德拉·哈妮有过多年在日本和中国的报道经历,她两年前出版的《低价中国:中国竞争优势的真实代价》一书现在已经被翻译成6种语言出版,被公认为是了解中国经济、探讨全球化的“最佳书籍”。 《环球时报》3月26日刊登记者对哈妮的专访。

   记者:《低价中国》向西方读者展示了为全世界提供低价商品的众多中国工厂和工人的真实一面。你为什么会想到写这本书?

   哈妮:我写作《低价中国》这本书的原因之一,是想纠正美国和其他西方国家读者对中国工人的片面看法。我希望西方读者能够了解,中国的工人和工厂经营者是和他们一样的普通人,而中国面临的挑战也正是全世界所面临的。我不希望只是简单地把中国工人描述成从西方抢走工作的人,他们和西方工人一样,都是为了家庭和自身争取更好生活的人。

   记者:你在生活中也使用中国制造的产品吗?怎么看中国商品的价格?

   哈妮:我和其他人一样,每天都在用着中国制造的商品。在我与那些中国的工人、工厂经营者、消费者以及审计人员的交流中,我也思考,我购买中国产品的行为对他们有何影响。事实上,购买这些商品所产生的大部分利润并没有流入生产厂家的经营者和工人的口袋,而是被零售商和品牌商所获取。当某件中国商品的价钱非常便宜时,我会很担忧。因为在我看来,这是一个危险信号,可能意味着这件商品并不是在安全、环保或合法的环境下生产的。因为我耳闻目睹了一些跨国企业在和它们的海外供货商打交道时的种种伪善行为,这些跨国企业把西方的环境问题转嫁给了中国,并剥夺了中国工人的合法工资,甚至有时是在剥夺他们的健康。

   记者:你认为中国工人这些牺牲和损失今后能够避免吗?

   哈妮:所有工业化国家都曾经历过各自发展的阵痛。随着中国制造企业成长得更加强大,并开始打造自主的世界级品牌,中国企业应该能够更有力地和西方零售商分庭抗礼。同时,我相信越来越多的中国工人开始意识到可以用劳动法来保护自身利益,这对改善现状会有所帮助。

 

科普需要人文情怀

  美国天文学家卡尔萨根的《宇宙》中的一段内容令人感动。

   2 0世纪 70年代,NASA发射了两艘飞船考察太阳系的行星,任务结束,他们要飞出太阳系成为永久漂泊的天体。此时,担任顾问的卡尔萨根提出建议,希望飞船掉头把摄像机对准非常遥远的地球拍一批照片。

   建议受到NASA科学家一致反对。他们认为,这不是科学,在那么远的地方拍,照片肯定不能提供任何科学信息。但项目的决策者支持了卡尔萨根的建议,让飞船调转头拍了60张照片。 3个月后解码出的照片正如科学家所言,就是一个暗淡的蓝点和模糊背景。

   卡尔萨根却这样解释他的建议:我们假想如果有地外生命来访问地球,进入太阳系的时候首先看到的地球就是这样的。他们看见的地球是一个什么情景?地球是一个非常微小的孤立的天体,这个天体和外界的联系非常少,只有薄薄的一层大气呵护着上面脆弱的生命。如果我们假想在地球上的人能够在这个位置上看到我们地球在宇宙中真实的处境就会产生很多联想,这些联想会使我们加倍珍惜我们地球家园,会使我们人类对世界重大问题的纠纷以另外一种方式解决。

   只有关注人,才能使科学有吸引力有启发性。被科普的对象知道你是充满感情的在讲述人类故事,他们自然地会因为“情”而关注“理”。不仅科普书,科普影视,科普报告和科技馆的展项都应该遵循这样的原则。   (摘自3月25日《科技日报》)

 

植树造林,日本有教训

  有专家认为,近年来我国云南地区大规模种植以桉树为主的经济速生林,是造成今年春季西南大旱的一个原因,这种被称为“吸水机”的树种,在生长过程中会耗费大量的水资源。此外,一些地区过度种植树木,还会因林木过密引发森林火灾。日本是一个曾大范围种植人工林的国家,近年开始反思造林理念的得失。

   比如,青森县的自然净水厂是天然水源地,为了扩大城市供水,县政府将原有的水楢和草地的天然伴生林毁坏,大量种植山毛榉树。然而水源地的供水量扩大后,水中悬浮物却随即增加,破坏了水源的自我净化能力,产生了意想不到的负面结果。

   大规模的杉树林危害的则是国民健康。有评论说战后日本最大的公害是 “花粉症”。每年春季,大量的杉树花粉随风飘入城市,造成花粉症患者大量出现。据统计,15%的日本人患有花粉症,由此产生的巨大医疗费支出成为日本难以解决的社会问题。

   树种单一化对生态的影响也是不言而喻的。日本的森林虽然很多,但是单一的人工林中,动物种类比例往往失衡,造成单一种群异常发达,时常与人类冲突。一些森林害虫因缺乏天敌而大量繁衍,为防止病虫害的大面积蔓延,喷洒除虫剂又对生态产生不良影响。

(摘自3月26日《环球时报》作者 岳光)

 

县政府给公民“评级” 强行划良民和刁民引质疑

  据 《南方都市报》3月26报道,江苏省睢宁县今年启用一套大众信用征集系统,创造性地将私人生活的各个方面引入该系统。从银行欠贷到早点摆摊,从闯红灯、欠缴水费到家庭道德等无所不包。比如围堵党政机关、闹访、缠访的将被制裁,利用网络、短信诬告、诽谤他人的扣100分;而被“党内严重警告”的仅扣30分。民众按分数划分ABCD四个等级,A级受优待,获评C级和D级在政审、资格审查、执照审核、社会救济等方面受限或不予考虑。据悉,一位村民因违反交通法规被共扣去220分,评为C级,按规定,他在低保等资格申请、工商执照审核、低息贷款申请等多个方面受限。

   当地政府为专门设计这套系统耗资80万元,并成立了正科级的征信办公室负责操作此事。据说建立这套征信系统是为了严管民风,通过管理大众信息,鞭策大众讲真话。征信系统既强调民权,又强调民责,就是为了让民众一处失信、处处制约。然而,这种将民众强行划良民和刁民的做法引起广泛反感。

   《南方都市报》刊登社论说,征信系统以信用之名,实质上强化的是社会控制之实;表面上看是要扭转民风,实际是为了驾驭民众。根据我国宪法,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然而睢宁的新政形式不仅颠覆了民权的主体地位,更借着以德治县的堂皇理由背弃法治。征信系统于法于理无凭无据,其作为道德惩罚的手段更加荒谬。

 

做好随时“被上网”的准备

  因汽车车漆被砸伤,辽宁辽阳市检察院书记员王妍对肇事女童抡起了巴掌——据3月29日《山西晚报》报道,王妍已被停止工作,并被拘留15天、罚款1000元。 3月29日,河南睢县一乡长因来访农民欲用其杯子喝水而将其拘留的“茶杯门”事件有了处理结果:当事乡长被免职。

   无论是乡长还是书记员,或许都不会想到,因为一个茶杯、几记耳光,自己的大名和“事迹”几天间就传遍了大江南北,不仅失去了工作,还受到惩处。然而,为什么他们“没有想到”,或者说,他们该不该想到呢?

   在我看来,他们之所以“没有想到”,实在是因为他们忽视了一个叫做 “互联网”的东西。如果是在20年前发生类似事情,恐怕只能在乡里乡亲、街坊邻居间传播一下,很难传到百里千里之外。

   而如今呢?很多人有手机,手机能照相、录像;很多人会上网,网上有大大小小的论坛,发布消息非难事。于是,遇有类似事情发生,有心人会发布到网上,然后激起网民热议,引起非网络媒体及相关部门关注。如此一来,谁想袒护你都难。

   遗憾的是,一些人似乎仍抱着旧皇历,以为自己做了什么,百姓不会知道。殊不知,当下,每个人身边都有千百双眼睛,千百个信息发布者。对官员,大家只会盯得更紧。

   进而言之,不仅是官员,我们每一个人都该注意自己的言行,别说胡话,别做恶事,遵章守纪。否则,随时有“被上网”的可能。而结果,恐怕不会是当事者所想看到的。 (摘自3月31日《工人日报》作者 倪黄村)

 

城镇化成功与否看人气

  据《第一财经日报》3月30日报道,北大教授周其仁近日在发改委“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主办的论坛上说,在城镇化投资当中最大的问题是,你修了路有没有车来跑?你修了剧场有没有人来看戏?你修了足球场有没有比赛?

   现在最重要的是哪个地方能够相对旺起来,在里面有更高的收入。哪些在中心城区,哪些在活跃的城镇,除了其他的位置布局以外,非常重要的就是软件,怎么招呼人,这方面的学问没有引起很多城镇决策者的注意。 (以)香港中环(为例),香港人的平均收入是45000港元,你到中环看,大楼中间很多小市场、小商业、小买卖,我们现在很多(城市),包括小城镇里面的小买卖太少,很好看,好参观,但是得不到有效的服务,这个是很大的问题。二是香港保姆就有20万人,服务的人怎么生活,保姆生病到哪里看病,如果城市服务不是有高、中、低端,这样的城市只是好看,现在硬件的进步超出我们的想象,但是集聚的人气不行。

 

马克思主义入华的启示

  《北京日报》3月29日刊登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教授李丽娜的文章说,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早期传播,是在与各种思想的斗争中不断被中国知识分子所认同的。具体而言,它大致经历了三次论战。

   第一次是与胡适实用主义的论战。李大钊的《再论问题与主义》一文,就是这一论战中形成的理论成果。这次论战,对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起到了重要作用。第二次是与基尔特社会主义的论战。1920年9月,针对梁启超、张东荪宣传劳资合作的“基尔特社会主义”,李达撰写了《讨论社会主义并质梁任公》、陈独秀撰写了 《独秀复东荪先生信》、《社会主义批评》等文章。这场争论使早期的马克思主义知识分子坚定了走社会主义道路,反对资本主义道路的信心和坚持社会革命,反对社会改良的政治立场。第三次是与无政府主义的论战。为捍卫马克思主义的无产阶级专政学说,陈独秀撰文指出:无政府党绝对不要国家政治法律的主张,是抹煞“资本阶级”与“非资本阶级”国家的区别,为不劳动的“资本阶级”利用。

   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早期传播中所经历的论战看,真理是不怕辩论的。真理在辩论的过程得到认识,人们在辩论的过程中凝聚了对真理的共识。因此,一个国家和民族如果能够允许思想的自由讨论,其实就是为这个国家和民族获得真理、坚持真理、修正错误提供了保障。

 

加拿大人的油沙

  加拿大的西部阿尔伯塔省一个重要、但长时间不被人注意的资源是油沙——藏在地下含着丰富石油的沙子。不同的是,石油在地下呈液体状,可以用机器直接抽取。油沙却是固体状的,要向挖煤那样挖掘和开采,之后还要通过特殊的方式,把其中含的油提炼出来,成本高代价大。在油价低于每桶30美元时,油沙是不具开采价值的。但随着近几年石油价格狂飙式的增长,开采油沙也会成一个有利可图的行当。包括中国油企在内的世界石油巨头们都将目光聚焦在这个商机上。然而,加拿大地方政府并没有被这个爆发的商机冲昏头脑,他们对有意开采者设了种种限制,其中最为重要的是:油沙开采提炼后,开采者还得把提炼过的沙子填回去。这样既不破坏当地的环境,又不会污染到其他地区,还使得开采业不得不留在当地,从而和谐地保证了生态环境和本地区的工 作 机会。

   每当在国内出差,我看到矿区鬼剃头般的半边秃山,被挖得像狗啃过一样,心里就不舒服。比起默认野蛮开矿的中国地方管理者说来,加拿大人在对待资源、也就是对待自己生存环境的问题上决不唯利是图。

   (摘自3月29日《学习时报》作者车耳 原载《世界知识》)


 

(原文写于2010-04-12 22:27:44 新浪博客)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1310230-787325.html

上一篇:改变了对天津的印象
下一篇:黄山气象站
收藏 IP: 124.16.128.*|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5 20:0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