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登义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dengyigao

博文

白银市山地马拉松赛事故的客观分析:近来,多方媒体采访我,综合客观分析,深感必须正面为当地提出改进途径建议 精选

已有 6398 次阅读 2021-5-30 08:48 |个人分类:答记者问|系统分类:科普集锦

白银市山地马拉松赛事故的客观分析

本文观点有二:第一,白银市山地马拉松比赛具有登山特点,如果参照攀登珠穆朗玛峰天气预报实践,在比赛场地取得至少一年以上的气象观测资料,获得适合于马拉松赛的“最佳比赛季节”,并在比赛前制作天气预报,是可以尽可能避免事故的。第二,以人为本,明确比赛目的,选择适宜的比赛路线和参赛人员。

 

对于任何一件事故,我们都应该科学地分析。弄清楚“是什么?”,再问“为什么?”。只有前两者清楚了,才能够得出教训与改进的途径。

是什么?  

甘肃白银市山地马拉松赛,其中有相当一段路海拔2000米左右,且要向上攀登1000米高度,这已经具有登山的特点。因此,应该参照我国登山队攀登珠峰等较高海拔山地的登山规律,首先弄清楚,甘肃白银市山地马拉松赛的气象条件及其预报方法,然后得出,白银市山地马拉松赛的最佳季节,以及在最佳季节实施马拉松赛活动的天气预报方法。

可见,它是具有登山特点的马拉松比赛,应该参照保障登山运动的气象预报思路!

它不是“极端天气”  在5月,在西北地区海拔2000米左右的山地,出现大风、飞雪的天气,并不罕见!我们野外考察遇见这种天气,也不是一次。古人有“胡天八月即飞雪”的名句,也说明了这个观点。

        为什么?  

为什么要参照攀登珠峰活动的思路来组织“白银市登山马拉松赛”呢?

俗话说,“吃一堑,长一智。”借鉴前人的实践知识,无疑是一条可行的路径。

须知,我国气象科学家通过科学观测和登山实践,获得了攀登珠峰的最佳季节是雨季来临前的春季(4-5月)和雨季结束后的秋季(10月)。发现从珠峰北坡攀登的主要威胁是大风及其带来的冻伤,南坡攀登的主要威胁是大雪及其带来的雪崩。

因此,在适宜于攀登珠峰的季节,为攀登者制作攀登珠峰天气预报时(例如,从北坡攀登珠峰),我们在珠峰大本营进行高空风气象观测,重点预报出现小风的时段,以提供登山队攀登珠峰制定具体实施计划。

多次登山实践表明,即使如此难度的攀登珠峰活动,在气象学家的努力下,也能够基本保障登山家的安全。

 

098王富洲伴我度过难忘的气象预报日日夜夜.JPG

     高登义在南迦巴瓦峰与王富洲登山家讨论天气预报

036三位队员各自观测风向风速资料 - 副本.JPG

我们在珠峰北坡海拔5700米高空气象观测

 

与此相应,白银市登山马拉松赛,也应该参照攀登珠峰等山地活动的气象规律,来提供比较准确的气象保障。

首先,在攀登的关键路线设立自动气象站,至少观测一年,获得适宜于马拉松赛的最佳季节。其次,通过分析总结,获得在最佳季节中的天气预报方法。在每次实施马拉松比赛前,要从最佳季节中预报最适宜于比赛的日期。

这就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严重事故发生。

以人为本,更上一层楼

   除了必须获得适宜于马拉松比赛的最佳季节,以及在比赛前必须预报出最宜于比赛的日期外,还必须注意如下几点。

严密的后勤保障   既然有登山特点,而且大风与寒冷是主要威胁,因此,参加比赛的运动员必须准备防寒装备,组织者必须准备营救设备。两者结合,才能够尽可能避免大风与寒冷带来的威胁。

选择适宜的比赛路线   我非常惋惜此次遇难的朋友们,他(她)们是热爱户外运动的朋友,是热爱大自然的朋友!我们的组织者们,应该扪心自问,你们将如何改进你们的组织思维和方法呢?如何才能够做到“以人为本”呢?你们选择这么难的比赛路线,又组织如此大规模的人员参加,其目的是什么?

如果是要宣传当地美丽的风光,是可以组织比较大规模的人员参加比赛的,但路线必须修改,必须选择风景美丽难度不大的路线。反之,如果要吸引一些优秀的马拉松运动员或登山家参加,提高当地的知名度,那么,参赛者的规模就必须缩小,后勤保障队伍必须加强。

总之,必须吸取教训,弄清楚参赛的目的,以及为此目的而选择适宜的比赛路线和参赛人员的规模,才能够做到以人为本,才能够真正达到宣传当地、吸引人们旅游参观的目的。

   

高登义,2021年5月于北京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1275197-1288841.html

上一篇:关于甘肃白银市山地马拉松赛事故之我见:具有登山特点、大风寒冷威胁、按登山天气预报可行、主要不是“极端天气”
下一篇:从天津出现的“糙面云”联想珠峰的奇特地形云:网路语言传播与科学知识普及的重要性与急迫性
收藏 IP: 111.197.238.*| 热度|

11 信忠保 檀成龙 周忠浩 张晓良 李健 蔡宁 武夷山 史晓雷 杨正瓴 苏德辰 钟定胜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3-29 01:4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