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angcbspring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zhangcbspring

博文

科学合理利用生命之源-“水资源是江西发展的最可靠优势资源 ”

已有 4353 次阅读 2014-3-25 21:24 |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一篇很好的文章,详细介绍了江西水资源的优势与重要性。对江西水资源水生态的利用提出了很好的建议。以下为转载内容 :

编者按: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包括水资源在内的资源环境约束不断增强。为此,中央大力倡导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党的十八大更是把生态文明建设列入“五位一体”发展总体布局,上升到新的高度。我省地处南方相对丰水地区,生态环境良好,水资源总量丰富、质量优良,是经济社会发展、生态文明建设最可靠的优势资源。当前,我省正处经济社会发展关键时期,如何充分利用、有效管理、切实保护好水资源,使水资源的优势转化为我省“发展升级、小康提速、绿色崛起、实干兴赣”和建设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的新优势,是摆在全省水利系统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对此,孙晓山进行了深入思考和研究,撰写了《水资源是江西发展的最可靠优势资源》一文。值此第二十二届“世界水日”、第二十七届“中国水周”到来之际,希望一起大家对水资源的重视。

 

水资源是江西发展的最可靠优势资源

孙晓山

   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江西山清水秀,水资源相对丰富,生态环境良好,是支撑经济社会发展的最大优势、最好品牌。充分发挥水资源优势,是促进江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建设美丽江西的必然要求,也是摆在水利部门面前的一项重要而光荣的任务。

   一、水资源及水资源与经济社会的相关性

  1、水资源

   水资源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水资源是指能够直接或间接使用的各种水和中物质,对人类活动具有使用价值和经济价值的水;狭义的水资源是指在一定经济技术条件下,人类可以直接利用的淡水。我们通常讲的水资源指狭义的水资源。

   水资源包含量和质的概念,相比其他自然资源,具有利害两重性和可再生、可重复利用的特点。水资源分布呈年际和年内变化,具有一定的周期和规律。水资源的储存形式和运动过程受自然地理因素和人类活动影响,开发利用受经济、技术、社会和环境条件制约,反过来也影响甚至制约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

   水在地球上广泛分布,地球表面超过70%的面积被水覆盖,但是淡水只占2.5%,能被人类利用的淡水仅占0.01%。全球淡水资源不仅短缺而且地区分布极不平衡,巴西、俄罗斯、加拿大等9个国家的淡水资源占世界淡水资源总量的60%。约占世界人口总数40%的80个国家和地区,约15亿人口淡水供应不足,其中26个国家约3亿人极度缺水。全球水资源利用量不断增加,美国高盛评估认为,全球水消费量每20年增长一倍,这种增长是“不可持续的”。

   我国水资源总量为28412亿m3,居世界第6位,人均水资源量约2100 m3,为世界平均值的28%;人均水资源可利用量约900 m3,耕地亩均水资源占有量约1400 m3,为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左右。人多水少、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是我国的基本国情和水情。水资源与生产力布局不匹配,特别是北方水资源量占全国的比重不到8%,却要支撑全国1/3的人口,灌溉2/5的农田,实现1/3的GDP增长。在水资源总量供给不足的同时,我国水资源的质量也不容乐观。总量不足和水质恶化导致的水资源短缺,已成为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大“瓶颈”。

   水资源水环境承载能力是有限的,一个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必须考虑水资源水环境承载能力,也一定会受到其限制。

  2、水资源与经济的关系

   自然资源、人口、科学技术、文化教育是支撑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水是基础性的自然资源和战略性的经济资源,对经济发展具有关键性影响。

   水利是农业的命脉。水资源丰沛则农业增产增收,水资源不足则形成旱灾,水资源过多则发生洪涝灾害。农业主要分布在水资源条件较好的地区,是主要的用水行业,农业用水量占全世界用水量的70%。水资源对农业生产具有决定性作用。

   水资源是工业的命脉。作为工业生产原料、溶剂、冷却降温介质、运输载体等形式,水资源几乎参与所有工业生产过程,工业布局也集中在水资源条件较好地区。随着工业发展,工业用水量不断增加,目前我国仅火电行业用水量就达到4000亿立方米,占全球用水总量的10%。水资源不仅在传统工业中发挥着巨大作用,也是芯片制造、光伏等新兴产业的重要支撑。但是,水资源供给不足也直接影响工业发展。如在我国北方,工业发展越来越受制于水,一些工业企业一定时段会出现因供水不足而减产或停产,一些工业项目因水资源限制而无法落户。

   当然,经济发展反过来也会影响水资源。首先,经济发展可对水资源的开发利用、配置、节约和保护提供更好物质基础。其次,经济发展会影响水资源的总量,一般而言,经济越发展,水资源需求量越大。第三,经济发展会影响水的质量,如工农业生产造成水污染。第四,经济发展还会影响水资源的时空分布,如通过兴建蓄水、调水和引水等水工程改变水资源的时空分布。

   3、水资源与社会的关系

   水是生命之源,人是地球上最重要的生命物种,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水资源与社会的关系密不可分。

   水资源是支撑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水资源参与人类活动的全过程,为社会发展提供防洪安全、饮水安全、粮食安全、生态安全保障以及对外交流便利等。人类因水而生、依水而居,依托水资源创造了光辉灿烂的农业文明、工业文明和城市文明。全球大部分城市分布在水资源条件较好的地区,如世界六大城市群均分布在水资源条件较好的江河湖海沿岸。水资源条件对城市的发展规模、功能和布局等都具有决定性影响。

   水资源在一定程度上也制约着社会发展。洪涝灾害、水资源短缺、水土流失、水污染等水问题,给人类社会带来巨大损失。对水资源的争夺,更威胁着和平与发展事业。据不完全统计,过去50年全球由水引发的冲突超过500起,其中21起演变为军事冲突。针对日益严重的水资源短缺,联合国在一份报告中就曾警告:“未来的战争,很可能是以争夺水资源为主的战争。”

   二、国内外水资源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作用

   1、发达国家

   发达国家工业化过程中,通过大规模水利建设、水环境整治、水管理体制改革等措施,解决水的问题取得很大进步,水资源条件极大改善,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作用非常明显,水资源与经济社会发展形成了协调推进的和谐关系。

   美国水资源总量29702亿m3,但时空分布不均,西部17个州为干旱和半干旱区,年降水量500mm以下。为开发西部,联邦政府仅1933—1943年就兴建了34个大型调水工程,为西部发展奠定了基础,支撑了拉斯维加斯、洛杉矶等城市快速发展。

   随着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美国的用水效率不断提高,近30年来以用水总量零增长,支撑GDP从1985年的42175亿美元增长到2012年的156815亿美元。用水结构也趋于稳定,居民生活用水所占比例较高,在1950年至1980年的总用水量增长期内,农业、工业由于结构调整、降低成本以及严格限制废水排放,用水一直下降,仅城市居民和服务业用水保持较快增长。

   美国的水资源配置工程充分发挥了市场作用,如北水南调工程主体投资17.5亿美元,全部来自长期债券,再用水费还债。区域水资源配置方面,工程建设由受益方通过水费承担,体现了谁受益谁付费的原则;用水行业间配置方面,通过价格杠杆促进用水户节约用水,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和效益;国土空间开发方面,充分考虑水资源的条件。

   在水的管理体制上,美国经历了一系列改革探索,创立了举世闻名的“田纳西河流域综合管理模式”。

   总体看,美国通过市场配置水资源,通过工程措施与管理措施相结合,基本实现了水资源的丰枯相济、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支撑了经济社会的较快发展。

   在澳大利亚,著名的大自流盆地(Great Artesian Basin),面积175万平方公里,占其国土总面积的1/5。通过钻井、半自流钻井,盆地年地下水总涌流量虽然仅1.99亿立方米,且大部分地区地下水钠离子含量太高,不宜农业灌溉,但可供牲畜饮用和工矿业使用,对干旱半干旱地区畜牧业作用极大,成为内陆四州采矿业、旅游业和畜牧业的唯一水源。因此,是大自流盆地一种异常重要的资源。由于流域水资源有限,为最大限度地利用水资源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澳大利亚100多年来,一方面通过大规模水利工程建设,促进水资源合理配置和水环境改善;另一方面经过建立流域管理体制,如著名的达令—墨累河流域综合管理体制,基本实现了流域水土与环境资源的公平、高效和可持续利用。

   以色列是世界上最贫水的国家之一。针对水资源严重匮乏的状况,以色列将水资源定为国家战略资源,把水资源的开发、保护和管理纳入可持续发展战略。以完善的管理法律、有效的市场手段及健全的管理机构加强水资源管理,以开源节流增加水供给量、减少水浪费,水利用效率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建国50多年来,其农业以用水量3倍的增长支撑了农业产量12倍的增长。

   此外,西欧的经济高度发达,既得益于良好的自然条件,特别是相对较丰富且时空分布均匀的降雨条件,也得益于对水资源的科学认识和有效管理。

   2、发达省份

   我国的发达地区,水资源是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有力保障。如海河流域地表水开发利用率超过100%,并超采地下水,支撑了京津唐地区经济快速发展。在长三角、珠三角地区,丰富的水资源为快速工业化、城市化提供了基础保障,也为高耗水、重化工产业发展提供了条件。广东省水资源总量1830亿m3,2011年以25%的开发利用率(464.2亿m3)支撑了52673亿元的GDP总量。

   另外,水资源配置也发生了明显变化。水资源已经从支撑农业为主,转变为保障城镇和工业用水为主,利用效率和效益不断提高。水资源的供给不断向主要城市和主要取水口集中,对水资源供给保证率提出更高要求。

   但是,水资源的制约性也在发达地区表现得日益明显。一些地区“有河皆干、有水皆污”,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制约因素。如海河流域,即使通过高强度的地表水资源开发和地下水超采,也无法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不得不通过“引滦入津”“引黄济津”“南水北调”及应急调水工程,跨流域调水。同时,水污染严重,Ⅲ类水以上河长比例不到40%,水功能区达标率仅30%左右。地处南方丰水区的发达地区则饱受水污染危害。广东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中分阶段出现的水环境问题已集中凸显,2012年水功能区达标率仅41%。经济发达的太湖流域,污染物大量排放使得水体富营养化,蓝藻频繁爆发。浙江省15%的城市饮用水水源地水质不达标。

   3、欠发达省份

   欠发达省份,农业是主要用水部门,水的利用效率和效益较低。但由于正处在加快发展阶段,水的问题也日益复杂严峻。

   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用水需求持续增长。城市和工业用水需求快速增加,对欠发达地区供水能力和保证率的要求不断提高,必须通过各种措施保障用水需求。特别是北方欠发达省份,经济社会发展对水资源的依赖更为明显,如新疆有水就有绿洲,有绿洲再有城市、农场、工厂,无水则一片荒漠戈壁;宁夏河套平原,灌溉条件造就了美丽的“塞上江南”,而水资源条件差的西海固则“苦甲天下”。据统计,我国北方多年平均缺水量达到469亿m3

   水资源使用的政策性约束进一步增强。欠发达省份普遍用水基数小、水质较好,在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背景下,国家基于现状下达的用水总量控制指标较紧、水功能区达标率要求较高。为保证经济社会发展的用水增长不突破国控指标,就必须不断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和效益,并加大水染污治理力度。

   北方欠发达地区,由于水资源短缺,工农业生产受到影响,如甘肃石羊河流域的农田大面积无法耕种,煤化工等耗水产业不能就近布局。南方部分欠发达省份的一些地区受水污染影响,农田无法耕种,癌症村数量增加,城市不得不舍近求远寻找新水源。可见,欠发达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受水资源制约也日趋明显。

   三、我省水资源现状及与经济社会的相关性

   1、水资源现状

   我省总体上水资源量丰质优,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一大优势。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

   一是总量多。我省地处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区,降水丰沛,多年平均降水量1638.4mm,多年平均径流深925.7mm,多年平均水资源量1565亿m3,人均水资源量3700 m3,多年平均水资源量和人均水资源量均列全国第七。境内河湖密布,赣江、抚河、信江、饶河和修河五大河流均汇入全国最大的淡水湖—鄱阳湖,由湖口注入长江。鄱阳湖多年平均入江水量1468亿m3,超过黄河、淮河、海河入海水量之和。

   二是开发利用程度低。我省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很低,以2011年为例(枯水年),用水量262.86亿m3,仅占水资源量的16.8%,低于全国22%的平均水平,低于多数省份(北京97%、天津144%、河北95%、辽宁42%、河南28%、广东25%、浙江21%、江苏170%、湖北29%、安徽41%),开发利用潜力巨大。

   三是水质良好。我省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低,加之江河湖泊及地下水受降雨补给,水资源更新速度快,水质总体良好。目前,全省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稳定在80%以上,远高于全国46.4%的平均水平。全省主要城市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远高于全国55.5%的平均水平。鄱阳湖水体每年可更新20多次,是全国大湖中唯一没有富营养化的湖泊。

   四是开发利用条件较好。我省江河湖泊水量丰富、水质总体良好,地下水水量丰富、补给条件较好、埋藏浅、水质好。城镇和耕地多沿江沿湖分布或所在区域地下水资源丰富,生活和工农业生产可就近取水,水资源大多无需经过处理或仅需简单处理就能满足需要,开发利用条件总体较好。

   五是水系相对封闭独立。我省地势南高北低,边缘群山环绕,四周渐次向鄱阳湖区倾斜,形成南窄北宽以鄱阳湖为底部的盆地状地形。五河来水汇入鄱阳湖后经湖口注入长江,形成一个相对独立完整的鄱阳湖水系,集雨面积15.67万km2,流域面积的96.6%在我省境内,占全省国土面积的93.9%。我省水系形成一个“封闭圈”,开发利用基本不受其它省份的影响,对其他省份的影响也相对较小,有利于水资源的开发利用。

   2、水资源对经济社会的支撑

   我省是欠发达省份,正处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关键时期,水资源在支撑经济社会发展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全省经济总量从2005年的4056.2亿元增加到2012年的12948.5亿元,用水量由208.05亿m3增加到242.54亿m3。量丰质优的水资源基本满足了全省经济社会发展要求。

   一是有力支撑农业持续丰收。我省水土资源良好,农业生产条件得天独厚,农产品特别是粮食产量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是新中国成立后全国两个从未间断向国家输出商品粮的省份之一。《全国新增1000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2009-2020年)》分配给长江流域的增产任务115亿斤中,我省增产任务为32亿斤。在保障粮食持续丰收的同时,优质水资源也有力保证了水产品质量,目前我省是内地供港鲜活水产品的主要基地。

   二是有力支撑工业快速发展。2012年,我省工业用水量58.72亿m3,支撑工业增加值5854.6亿元,工业增加值比2005年增长4倍多。特别是钢铁、冶金、火电等传统高用水行业发展较快,水资源提供了极大地保障。同时,水资源优势也有力地促进了化工、造纸、食品、光伏等一批高用水产业在我省布局,如晨鸣纸业、晶科能源等一批高用水企业落户我省或快速发展,百事可乐、娃哈哈等企业因我省水质良好节省生产成本而追加投资。

   三是有力支撑快速城镇化。近年来我省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城镇人口由2005年的1599.5万人增加到2012年的2139.8万人,用水量由7.34亿m3增加到12.8亿m3。水资源的有效供给,直接保障了城镇化发展。

   四是有力保证良好生态环境。水是生态之基,丰富优质的水资源是我省良好生态环境的基础,其中一大批水库本身也是国家级水利风景区,鄱阳湖更是世界著名湿地、候鸟天堂。水美江西,成为人们的共识。

   3、水资源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制约

   我省水资源的一大不利特点,就是时空分布不均、水资源分布与需求不匹配。我省全年降雨量的60%左右集中在主汛期4~6月份,而用水量的60%则集中在主汛期后的7~9月份,由于控制性水利工程少,往往出现汛期洪水成灾、汛后无水可用的局面。水资源开发利用能力不足特别是水资源调蓄能力不足、供水保证率不高、水资源开发利用率偏低等问题,仍然比较突出。一些水的问题逐渐显现,甚至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制约因素。

   一是无水可用。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和气候异常,近年来我省区域性水资源供需矛盾开始凸显,不少地方出现资源型、工程型缺水,有的地方枯水期甚至非常严重。2003年、2007年大旱,全省一度几百万人面临严重的饮水困难,一些地方要靠消防车送水。2007年以来赣江连年出现极枯水位,导致南昌城区和丰城电厂取水困难;鄱阳湖都昌站水位多次刷新1952年有实测水文资料以来的历史最低记录,造成沿湖多座县城连年取水困难,身居全国最大淡水湖边却无水可用,令人预想不到。萍乡市不得不通过兴建山口岩水库进行跨流域调水以缓解用水困难;华能安源电厂由于无可靠水源,项目审批一度受阻。

   二是水脏不能用。近年来全省河流湖泊水质下降趋势明显,部分水体污染严重。以鄱阳湖为例,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水质基本上以Ⅱ类为主,21世纪以后水质明显下降,基本上以Ⅲ、Ⅳ类为主,甚至出现Ⅴ类、劣Ⅴ类水。南昌市几大湖泊虽经大力整治,水质仍常年在Ⅴ类左右。全省近万座水库中,占主体的中小型水库由于承包养殖,水质受到较大影响。据统计,全省每年入河湖废污水排放量由上世纪末的不足20亿吨增加到现在的近40亿吨。水污染已对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一定影响,如乐安河流域德兴、乐平等地,由于重金属污染,出现水质型缺水,乐平市不得不从原用于农业灌溉的共产主义水库取水以保证饮水安全。

   三是水多无法利用。我省降雨集中在主汛期,降雨集中、强度大、农业等用水相对较少,加之大型骨干控制性工程少,已(在)建大中型水库最大蓄水能力仅为254.63亿m3。大部分降水形成地表径流以洪水形式流走,不仅造成资源浪费,还往往形成灾害。

   另外,江西也面临最严格水资源管理的制度性约束,有水不让用。国家实行用水总量、用水效率、水功能区限制纳污“三条红线”控制,核定江西用水总量控制指标是2015年250亿m3,2020年260亿m3,2030年264.63亿m3。江西近年来平均年用水总量已接近国控指标,可用空间已不大。如超出国控指标,将面临区域限批,直接影响重大项目审批立项,影响经济社会发展。

   四、如何发挥我省水资源优势

   保障我省经济社会快速发展需要,必须从以下四个方面努力,以充分发挥水资源优势。

    1、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用好水资源,首先要管好水资源。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划定用水总量控制、用水效率控制、水功能区限制纳污控制“三条红线”。首先,严格用水总量控制,控制一些地方和行业用水过快增长,把最严格水资源管理作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战略举措。对已达到或超过用水总量控制指标的地区,停止审批新增取水;对用水总量接近控制指标的地区,限制审批新增取水。开展水资源确权登记发证工作,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探索建立符合我省实际,以用水指标交易为核心的水权交易制度。其次,严格用水效率控制,健全水资源节约集约使用制度,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强化计划用水、定额管理,落实节水“三同时”制度,把节水作为节能减污增效的重要手段。第三,严格水功能区限制纳污管理,加强水功能区和入河排污口监管,加强饮用水源地保护,确保城乡居民用水安全。第四,严格水资源管理和责任考核,把考核作为地方政府领导综合评价和行政区项目审批的重要依据,以责任考核确保“三条红线”真正立起来。第五,推行流域管理和区域管理相结合的水资源管理制度。顺应水的自然规律,推进区域涉水事务一体化管理;借鉴美国、澳大利亚以及我国一些省份的经验,在赣江流域试点流域综合管理,逐步推向其他流域。建立湖泊保护机构,强化湖泊管理,遏制湖泊面积萎缩和水环境恶化趋势。

   2树立与建设水生态文明。要用好水就必须树立正确的水资源水生态观,保护好水资源水生态环境。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牢固树立生态文明理念,大力推进水生态文明建设,构建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落实到位、水资源优化配置格局到位、防洪排涝体系建设到位、水生态环境保护措施到位、水生态文明理念宣传到位“五位一体”的水生态文明新格局,构建水生态文明与经济社会成果交相辉映的新型关系。探索建立水生态补偿制度,强化水生态环境保护。抓好南昌、新余两个首批全国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试点,在莲花、会昌两县开展省级水生态文明建设试点,配合全省“百强镇”建设开展水生态文明示范镇、示范村建设。引导社会资本投入水生态文明建设,通过以点带面,逐步推进全省水生态文明建设,为“秀美江西”提供实践样本。

   3、充分利用雨洪资源。根据江西降雨集中期明显、很大一部分水资源以洪水形式存在而利用不足的特点,雨洪资源利用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在这方面我们进行了积极探索。一方面,科学调度现有蓄水工程,在确保防洪安全的前提下,对汛限水位、进入后汛期的时间和区域进行科学调度,以充分利用现有工程拦蓄洪水,特别是抓住洪水“尾巴”,尽可能多蓄水,确保汛后用水。另一方面,积极兴建新的调蓄工程,提高水资源调配能力。正在推进的鄱阳湖水利枢纽工程,就是典型的生态工程和水资源配置工程。通过对工程进行动态调控、适应性调度,充分利用鄱阳湖枯水期星子站16m水位以下近100亿m3库容,在汛期即将结束时拦蓄洪水,实现削峰填谷,确保湖区生产生活用水需要,维护鄱阳湖枯水期的良好生态环境。

   4、适度发展高用水产业。我省水资源开发利用率不足17%,其中60~70%为农业灌溉用水。若我省水资源开发利用率达到全国平均水平22%,则年用水量应为344亿m3;若我省2011年农业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由0.48,提高到全国平均水平0.51,则仅此一项可节约10亿m3,开发利用潜力巨大。要抓住发达地区资源环境约束加剧、准入门槛提高和产业转移的有利时机,以实施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及长江经济带建设等国家战略为契机,依托水资源优势,做足水资源文章,改进用水结构,调整产业布局,提高用水效率,在确保水质安全的前提下,适度发展高用水和水质要求较高的新材料、新能源、绿色食品等产业,使水资源成为推进“富民兴赣”的新动力。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1266313-779174.html


收藏 IP: 198.137.20.*|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5 11:3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