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味的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yuwenweir 人生三境界:读书—写书—被写成书。欢迎访问 语文味网;网址: http://www.yuwenwei.net/

博文

【少堂志林(1393)】与迟群、陈景润、华罗庚有关的一件需要澄清的逸事之来源

已有 6193 次阅读 2022-7-15 20:49 |个人分类:少堂志林|系统分类:博客资讯

今天吃晚饭的时候,有朋友通过微信分享给我“今日头条”上的一张照片。这是一张晚年的谢静宜,捧着友人送的鲜花的照片。照片上的谢静宜与一般同样年纪的普通人,确实不同,显得知性,漂亮,气质。

我们这代人对谢静宜这个名字,那是太熟了。我边吃晚饭,边顺手在手机上通过头条和百度,搜索谢静宜词条:


谢静宜(1935-2017),女,河南商丘人。1952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在解放军长春七九三部队(今解放军电子学院)毕业,随后进入中央办公厅机要局工作。1959年任毛泽东主席的机要员,被暱称"小谢"。1968年,被毛主席派遣来到北大与清华了解校园文革情况,后任北京大学党委常委,清华大学党委常委、副书记,清华大学革命委员会副主任;1970年任北京市市委常委,1973年任北京市市委书记,共青团北京市委书记,北京市革命委员会副主任;同年在中国共产党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当选为中央委员,1975年当选为第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1976年文革结束后,谢静宜被撤销党内外一切职务并接受审查;后“因坦白认罪较好,被免予起诉”。2017年3月25日凌晨6时零7分,在北京病逝,享年81岁。(根据百度、头条谢静宜词条整理)


我顺口问坐在餐桌对面吃饭的老伴,你知道谢静宜这个人吗?老伴说不知道。我说,我们这个年龄的人怎么可能不知道谢静宜?时间长了你忘了。我跟老伴说,谢静宜是文革时期的大红人,1970年代中期以前,报纸上、广播里几乎天天有谢静宜的名字。还有一个迟群,跟谢静宜同时期,也是大红人,粉碎“四人帮”后两人都被判刑。

接着我又在手机上通过今日头条搜索迟群,有《迟群(原国务院科教组副组长)-百科》词条介绍为:


迟群,1932年生,男,山东省乳山市海阳所镇人。曾任国务院科教组副组长,“梁效”写作小组主要负责人之一。1976年10月被免除职务,1983年被判有罪入狱。1976年10月与“四人帮”一同被捕,被免去职务并开除党籍,1983年被北京市中级人民法院判有期徒刑18年,剥夺政治权利4年。出狱后因癌症去世。


迟群词条中有一个“史料”引起我的特别注意。这个“史料”只有一句话,原文是:

1973年4月,迟群曾找陈景润,要求他“揭发”华罗庚“盗窃”陈景润成果的问题。


迟群词条这个材料有来源注释:

∧ 做为党为民的“老实人”-全国党建网站联盟中共天津市西青区委组织部[


之所以注意这个材料,是因为,前段我在科学网撰文,对打算新写《华罗庚传》的同志提出了几个需要澄清的事实的建议(相关链接:《【少堂志林(1389)】期望新的《华罗庚传》能有这些内容的真相考证与公正评论》),认为现代人写传记还须要有现代传记观(相关链接:【少堂志林(1390)】现代人写传记还宜向《史记》学习 》),其中就涉及到所谓华罗庚“盗窃”陈景润成果的的传说。对我的意见,科学网网友表示不满的有之,指责我是道听途说、没有根据或“八卦”的有之,认为我是“咸吃萝卜淡操心”的有之,表示愤怒甚至不屑的有之。还有中科院的同志指斥我道:“你说的这些我们中科院的怎么没听说过”?内涵我是杜撰的。这些反应都在我的预料之内。

需要说明的是,早年阅读到有关华罗庚先生的这些传说,由于不是我的研究范围,我没有做笔记,但留下了很深印象。因此在写那篇博客的时候,我只是凭阅读记忆叙述有关事件。今天偶然碰到了这个有来源的资料,觉得应该记录下来。顺便也想补充一下,我清楚地记得我多年前读过的有关文献记载,当时国务院管科教口的迟群奉命找到陈景润,要求他“揭发”华罗庚“盗窃”陈景润成果的问题。木讷的陈景润反复说道:“华先生是老师,华先生是老师。”陈景润这句话,当然可以理解成“华先生是老师,老师绝不会如此”,是否定“盗窃”说。后来此事不了了之。

众所周知,“四人帮”曾经为了整人,做了很多罗织罪名的事情。所谓华罗庚“盗窃”陈景润成果的这个传说,是否属于“四人帮”为了整华罗庚先生而罗织罪名,我没有接触到有关考证文献,不太清楚。但作为读者,我想知道客观事实。我认为像我这样想了解真相的读者,不在少数。

文献本身是历史记忆,互联网也有记忆。既然近半个世纪前此事惊动了中央高层,我认为新写的《华罗庚传》,还是应研究一下相关历史档案,在此基础上,加以说明澄清为好。如果旧的、新的《华罗庚传》都一概回避这些问题,反而会让读者生疑,进而导致以讹传讹。这对华罗庚先生的形象反而没有好处。

总之,鄙意以为,根据历史事实加以说明或澄清,这既是尊重读者的需要,也是尊重历史的需要,更是尊重华罗庚先生的需要。

关于这个问题,我以后不再谈了。

2022/07/15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1245975-1347417.html

上一篇:【少堂志林(1392)】也说科研人的“十年磨一剑与短平快”
下一篇:【少堂志林(1395)】对北大官宣陈春花辞职之反思
收藏 IP: 120.229.14.*| 热度|

9 李宏翰 尤明庆 郑永军 刘全慧 宁利中 范振英 郑强 张晓良 杨正瓴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8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18 23:3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