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藏南山谷 2012-08-08 10:27
邓涛 2014-2-25 11:01
西藏 错那 肖 越过喜马拉雅山,海拔在逐渐降低,静谧的湖泊和湍急的水流相随,但到了肖却不能再往南。尽管这条路直通达旺,但那里和藏南9万多平方公里一道依然被印度非法占领着。在我们能涉足的高深草甸上,野花开满溪畔,光是马先蒿就能看见好多种,粉红的圆穗蓼更是铺成彩色的地毯,可以想象山下的亚热带 ...
个人分类: 登山印象|3439 次阅读|没有评论
普兰圣迹 2012-07-30 15:42
邓涛 2014-2-25 10:59
西藏 普兰 科加 玛旁雍错是中国透明度最大的淡水湖,怪不得一众宗教都将其认定为圣湖,果然有不同凡响之处,其藏语的意思是“不败”。拉昂错则是一个咸水湖,因不宜饮用而被称为“鬼湖”,现在两湖之间有通道却无水流通过。在这样有神圣传说的地方,孔雀河畔的科加寺也有自己的故事,那就是文殊菩萨像路过 ...
个人分类: 登山印象|1999 次阅读|没有评论
野驴优雅 2012-07-28 15:50
邓涛 2014-2-25 10:59
西藏 噶尔 门士 藏野驴栖居于海拔3600米至5400米的地带,营群居生活,多半由5、6头组成小群,大的群体在10数头,群体由一头雄驴率领,过游移生活。它们清晨从荒漠或丘陵地区来到水源处饮水,白天大部分时间集合在水源附近的草地上觅食和休息,傍晚回到荒漠深处。藏野驴的行走方式是鱼贯而行,很少紊乱,雄 ...
个人分类: 登山印象|2166 次阅读|没有评论
蓝湖水禽 2012-07-26 07:54
邓涛 2014-2-25 10:58
西藏 日土 班摩掌 班公错近乎透明蓝色的湖水是成千上万鸟类的天然栖息地,包括20多个种类,主要有棕头鸥、斑头雁、秋沙鸭、赤麻鸭、凤头?鷉、红脚鹬、黑颈鹤等,其中以棕头鸥和斑头雁的数量最多。湖中有十多个大小不等的岛屿,最有名的就是鸟岛,因有大量水鸟在岛上筑巢栖息而得名。不过,这个季节已经过了 ...
个人分类: 登山印象|2445 次阅读|没有评论
班公不错 2012-07-24 16:15
邓涛 2014-2-25 10:58
西藏 日土 班公错 班公错是一个狭长的高山湖泊,海拔4240米,绵延155公里,东段在我国境内,西段进入克什米尔。它的南北宽度大约2到5公里,但最窄处只有不可思议的5米。更为奇特的是其东段为淡水,西段则变成了咸水。雄伟冷峻的高山环绕在湖泊周围,入注的河流造就了翠绿的湿地,远处雪峰闪耀,近前红柳招 ...
个人分类: 登山印象|2056 次阅读|没有评论
雪山草原 2012-07-22 07:44
邓涛 2014-2-25 10:57
西藏 札达 香孜 雪山、草原、美丽的喇嘛庙,西藏给人印象最深的景观都展现在眼前,谁都会被迷住的。今年的干旱特别严重,在这里就没有看见过真正的下雨,只不过偶尔一朵云抛下几滴水来,一阵风就吹散了。草原变成了金黄,似乎特别漂亮,但那些在草原上觅食的动物就困难了。旱獭还比较多,鼠兔就很少了。藏 ...
个人分类: 登山印象|2166 次阅读|没有评论
空谷鸟鸣 2012-07-20 08:50
邓涛 2014-2-25 10:56
西藏 札达 象泉河 即使在阿里这样干旱荒凉的地方,只要有一点水,就会孕育出一片生机盎然的环境。浅浅的象泉河滋润了岸边的灌木丛,于是鸟儿们把这里当成了天堂。它们欢快地飞翔、鸣叫、嬉戏、追逐,在青草中搜寻食物,在高枝上宣布领地,在密叶间编织巢穴,在晴空里翱翔气流。河谷中回响着婉转的歌喉,闪 ...
个人分类: 登山印象|3406 次阅读|没有评论
札达土林 2012-07-17 15:26
邓涛 2014-2-25 10:56
西藏 札达 玛王塘 札达盆地沉积了800米厚的新生代湖湘砂泥岩,记录了青藏高原几百万年来的变化。那时的湖水宁静,逐渐隆起的喜马拉雅山将细粒的风化剥蚀产物慢慢地倾泻下来。当象泉河切穿屏障,汹涌澎湃地汇入印度河奔向大洋,湖水干涸了。堆积的泥沙在流水的侵袭下显现出各种奇怪的地貌,与古格的生土建筑 ...
个人分类: 登山印象|2161 次阅读|没有评论
喜山脚下 2012-07-15 22:18
邓涛 2014-2-25 10:55
西藏 札达 玛朗 喜马拉雅山的皑皑雪峰送来了冰凉的融水,滋润着河畔的小村庄。千年的树木依然茂盛,它们见证了一座佛寺的屹立。村民不多,可绵长厚实的玛尼墙是费了几何世代的人力心愿?红白双塔镇住了妖魔还是慰藉了灵魂?委身尘泥的佛像依然绽放出恬静的微笑。孤独的喇嘛每天开门迎接着虔诚的信众,而僧 ...
个人分类: 登山印象|2053 次阅读|没有评论

本页有 1 篇博文因作者的隐私设置或未通过审核而隐藏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5 09:3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