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nenana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janenana

博文

为什么要碳交易和碳市场? 精选

已有 12166 次阅读 2015-4-13 10:41 |个人分类:工作博文|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碳交易、碳市, ⒅泄?际谐, ⒘忠堤蓟恪⒉┺

美国白宫今年四月份发布了一份《气候变化行动计划》作为奥巴马在任期间另外一项政绩来推。该行动计划的数据背景由谷歌的地理信息Google Earth Engine和微软的技术共同支持(请看新闻报道:http://www.govtech.com/data/White-House-Releases-150-Data-Sets-to-Fight-Climate-Change.html)。这样的高度重视和技术背景加上媒体的炒作,再一次把气候变化,能源消耗和碳排放推到风口浪尖来。紧接着亚马逊森林吸收二氧化碳能力减弱的报道(http://cn.nytimes.com/science/20150325/c25rainforest/en-us/)。森林和海洋为二氧化碳吸收两大碳汇,亚马逊对二氧化碳吸收能力减弱可以说是个噩耗。气候经济学的科学家和政治家们希望通过普罗大众对森林和海洋对全球气候变化重要性的认识,引发新一轮的环保激情。不知道碳市场本身可不可以对生物多样性保护做点什么贡献,可惜我们面对的未来并不明朗。我去年四月份的这个时候刚好收到美国普林斯顿大学Welcove教授邀请,在我的朋友C.Chang的安排在 Woodrow Willson School对中国碳市场的起步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关系做了一个概述。


(图是我自己画的如果需要用请告知)

很多同学可能不知道碳市场是什么?所以让我先给大家做一个大背景的介绍。碳市场是为了减少工业、交通和毁林等二氧化碳排放而设立的市场激励手段,旨在通过市场手段降低控制二氧化碳排放的经济成本,从而减少二氧化碳作为温室气体的排放量,而减缓全球气候变暖的节奏。所以说碳市场是全球性的大市场,其中涉及到各种各样的买卖方,管理制度,买卖方式,支付手段等等使其错综复杂,再把政治因素搅和进来就更像是一个灰箱子(比黑箱子明亮那么一点儿,因为靠着市场这个看不见的手调节着。所以碳市场之所以可以运行的大背景是全球变暖和温室气体排放。


(全球气温身高和二氧化碳浓度)

题外话。柴静的《穹顶之下》受热捧之后,大家把当年柴静采访我们丁院长的视屏也一并挖出来。丁院长回柴主播的话儿:地球不需要人类拯救,人类需要拯救的是人类自己。我认为这句话直指问题的穴道,真相像揭开了伤口的血那样汩汩流淌。我个人觉得人类最伟大和最罪恶的地方就是建立了社会经济体系,这个体系刚好是人类的欲望集合体现,每个人都通过这个体系用自己有的东西交换自己欲望里头需要的东西---这个体系比起其他体系(比如政治、宗教)更直接更简单更粗暴。每个国家社会经济体制、社会发展程度、宗教体系甚至道德体系不一致,却都多多少少在“人类社会经济体系”里面---不管是国际的还是自我国内的。保护环境应该是在人类个体和社会道德范畴之内的事情---我个人觉得---(即除了人类自我快乐的存活之外也允许其他生物愉快的生存)。但是环保、野生动植物保护目的不同、标准不一,非常难以监管,因此保护环境又成了经济学的一部分,政策决策者们希望可以通过市场这只手调节,需要的时候获取一定的经济利益。因为可以思考的人类都知道得失关系,经济受益。就是我们现在知道的不管是生态经济学、环境经济学或者气候经济学,摆明了给你算账如果你保护这个物种你损失多少经济利益,保护了你的到多少---简单的计算应该是这样的。但是大自然的设计远远比人脑想到的要复杂得多,而且保不保护真的是道德范畴。到最后这个道德问题和经济体系的纠葛必然会被政治利益集团给利用。如果政治利用得好即解决了经济问题又解决了人类的道德问题就好了,只是政治一直都不是个正直的角色,总要有搅局的事情出现。

题外话太长。我们先过来回答一个问题:为什么我们需要碳市场?中国需要怎么样的碳市场?

首先中国已经超越美国成为全球碳排量最大的国家。当然人均碳排放量比起这几个发展中国家来说我们还是低的。这也是当时柴静和丁院长争论的点,如果我们要争论减排的责任是应该按照总量来算还是人均。


(图:各大国碳排放量)

中国总的碳排放量时全球的四分之一。在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之下,自然中国建立碳市场交易体系和减少碳减排是必然的。从国际大背景开看:碳市场的国际政治环境,中美博弈,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之间的推推搡搡显得非常暧昧,交易、排放标准甚至是测量标准的不同意更是让这个原本充满魅力的市场开发更加迷朦。每个国家每个利益团体都有自己的需要,都在推卸责任。但是中国作为一个新兴经济体,负责任大国自然还是要担起责任、尝试利用市场的手段来解决和降低碳排放量的。如果大家关注碳交易和碳市场,这期间有好几个交易模式。一种叫做自愿市场,一种是强制市场。强制市场是国家之间通过历史的碳排放量、经济发展程度和现排放量等,来互相设定一个标准,互相监督。强制交易通常还是发生在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过去的运行机制和准则依照《京都协议》下的清洁发展机制(CDM)。但是在2012《京都协议》失效后 ,因为各个国家之间对排放标准的争议和美国作为大排放国的不参与,就再没谈妥。所以当然就再没有清洁发展机制的存在。2012年前的哥本哈根会议,之后的qatar和poland的气候大会上对标准排放量和限制的制定也没有实质性进展。强制市场不可行,那我们就来自愿市场呗?答案当然是可以的。只是现在有一个林业碳汇市场叫做REDD (+),旨在通过减少毁林开荒和森林破坏,增加森林对二氧化碳的吸收,从而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但是这个热带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形成的联盟协议,中!国!根!本!就!不!被!包!括!在!内!。

----我先写到这里----下次接着写-----那么中国应该有一个怎么样的碳市场,应该建立在一个什么体系之内?中国碳市场建立,特别是林业碳汇交易的优势和挑战都有哪些----等我来扒一扒哈。


图片来源于网络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1239334-881995.html

上一篇:环保行动第一步:垃圾回收体系和教育 (修改后)
下一篇:碳市场:中国林业碳汇市场面临的挑战
收藏 IP: 108.178.216.*| 热度|

28 辛晓十 李亚平 武夷山 任国玉 陈冬生 檀成龙 文克玲 聂荣智 段石松 黄永义 蒋大和 胡方云 蔡小宁 李颖 吕喆 梁红斌 周向进 余世锋 贾峰 吴桦 张春华 彭真明 zhengyun0625 shenlu biofans zjzhaokeqin icgwang crossing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37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3-28 22:2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