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iananming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qiananming

博文

饮茶之风与茶具设计思维

已有 4882 次阅读 2014-2-17 10:15 |个人分类:design thinking|系统分类:人文社科| DesignThinking

文后参考文献引用:[1]钱安明,陆小彪.饮茶之风与茶具设计思维[J].农家科技,2013 (9):214.

饮茶之风与茶具设计思维.pdf




饮茶之风与茶具设计思维

钱安明[1],[2],陆小彪1

1.安徽农业大学,安徽合肥 230036

2.苏州大学艺术学院,江苏苏州 215123

 

摘要:饮茶之风的兴起促进了茶具的发展。本文论述“投茶法”[①]、“点茶法”[②]和“泡茶法”[③]相继起或并行发展的不同时期所广泛使用的茶具形制和类型的相应变化。从人类行为学角度研究器物演化,考察饮茶之风的变化对茶具设计思维的影响。

关键词茶具;茶文化;饮茶之风;设计思维

中图分类号:J5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Tea Drinking Custom and Tea Set DesignThinking

QIAN An-ming 1,2,LU Xiao-biao1

(1. Anhui AgricultureUniversity, Hefei,230036, Anhui)

2. School of Art of Soochow University, Suzhou, 215123,Jiangsu

 

Abstract: Therise of Tea Drinking Custom contributed to the development of tea set. Thearticle focuses on the three kinds of tea drinking methods and successive orparallel from the different stages of development that are widely used in teaform and type changes correspondingly. A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humanbehavior occurred in the human mind, this article study on changes in the styleof tea drinking and the impact of tea set design thinking.

 

Keywords:Tea set; Tea Culture; Tea Drinking Custom; Design Thinking

 

“茶”字可被分拆成“人在草木中”,饮茶之人追求类似“躲进苏州园林”以避世、自在生活的人文情怀。“因茶而生”的茶具在满足其用具功能之后也有了艺术美的追求。

茶具包括三层意思:1.tea set 2.tea service 3.tea-things[],广义的茶具包含茶叶相关的设备、服务和其他用品,核心是茶器,亦称为茗器——即狭义的茶具。本文所论茶具是指专用于“茶叶饮用”的实用器物。

一、典籍所及的古代茶具

自秦汉至六朝,吃茶渐成风尚。“茶食不分”的茶具历史就是一般饮食器具的演变史。据《南窗记谈》“饮茶始于梁天监(公元502)中事”,西汉王褒《憧约》“烹茶尽具,酺已盖藏”佐证出现独立的“茶具”。唐代皮日休《茶具十咏》“茶坞、茶人、茶笋、茶籝、茶舍、茶灶、茶焙、茶鼎、茶瓯、煮茶。”《茶经》中茶圣“陆羽造茶具二十四事”[]。古代“茶具”涵盖所有与茶叶相关的器具与活动。

二、煮茶时期的特制茶具

唐宋时期的茶饼、茶串是紧压茶,敲碎、研细后煎煮,需要一系列成套的茶叶加工与过滤工具。这和苏州人精细品蟹而开发出“蟹八件”甚至“蟹十八件”同理。

宋、元、明三代,煮茶常用铜制的“茶罏”[]。宋代陆游《过憎庵诗》曰:“茶罏烟起知高兴,棋子声疏识苦心。”元代有“姜铸茶罏”[]。明朝饕餮纹[]装饰铜罏普遍。古人用鼎和镬煮水,而“汤瓶”的出现是进步还是退步,方家亦有不同看法[]

三、泡茶时期的简化茶具

泡茶即“点注”。“点茶法”之前是以茶末与茶汤混合“吃茶”。泡茶是用干制的茶叶原叶冲沸水而饮之,茶具设计的重大改变之一就是:注重茶叶过水涨发过程中的变化带给品茗者相应的视觉体验。

唐代称茶壶为“注子”,《资暇录》载:“元和初(公元806年,唐宪宗时)酌酒犹用樽杓……注子,其形若罂[],而盖、嘴、柄皆具。”宋人兴“斗茶”,注重分辨“盏”的质地、纹路细腻程度和厚薄是否均匀[11]

明代生活倾向奢侈,饮茶品茗也被提升到的茶道艺术高度,定窑茶盏虽贵重却“热则易损,不宜日用”。在此文化背景下,偶然[12]出现的砂壶却因名家们的赞赏而成为后起之秀甚至被当做泡茶的唯一之选。砂壶如此被“器重”,除却物质[13]属性之外,也是对唐以降繁杂茶具的“返璞归真”。

四、以饮茶为中心的茶具

据《宋稗类钞》:“唐宋间,不贵金玉而贵铜磁()”。陶瓷茶具更平民却更能保持香气,最终成为茶具主流。金属品价高质差,历代不为茶人推崇。

清末外来新材料的使用更为普遍,如玻璃。“西风东渐”使得中华传统茶文化受到冲击。如“英式奶茶”、“袋泡茶末(teabag)”初为国人耻笑,现在反而大行其道。“耗半日之功,得半杯品茗”的讲究几近消失。

结语:

茶具作为工具的物质属性是其造型设计的根本依据,饮茶方式的变化是促成茶具演化的直接动因。茶具从无到有,从简到繁,再从繁到简的曲线发展趋势反映出文化价值观的变革,茶具设计思维与饮茶之风密切相关。

 

注释:


收稿时间:2013-11-11

基金项目:安徽农业大学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重点立项(2011zxshzd1);安徽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徽州古建筑的生态聚落观和发展的研究》(SK2012B168

[1]钱安明(1980-),男,汉族,安徽天长人,苏州大学艺术学院博士生。安徽农业大学轻纺工程与艺术学院讲师。

[2]陆小彪(1972-),男,汉族,安徽合肥人,安徽农业大学轻纺工程与艺术学院副教授。


[]“投茶法”即煮茶方式。三国张揖《广雅》:茶饼研末投入沸水,加上葱、姜,煮好即饮。

[]“点茶法”是将沸水注入已研有茶末的盏中。

[]“泡茶法”即泡芽茶和叶茶。明代洪武皇帝体恤民力“罢造龙团”召告天下“听茶户惟茶芽以进”。

[]世纪版《英汉汉英词典》p714,商务印书馆国际有限公司。

[]唐代陆羽所述“二十四器”在历代文献抄录中多有出入。

[]《长物志》:宋元“茶罏”,亦称“风罏”。

[]《遵生八笺》:“元时,杭城有姜娘子和平江的王吉二家铸法,名擅当时。”

[]钟鼎彝器上多用“饕餮”兽形装饰。明代茶罏意欲仿古。

[]南宋罗大经《鹤林玉露》:“用瓶煮水,难以候视,则当以声辨一沸、二沸、三沸”。

罂是一种大肚小口的瓶子。唐代茶壶小口利注水泡茶。

宋蔡襄《茶录》:“茶白色、宜黑盏,建安所造者纣黑,纹路兔毫,其杯微厚,熁火,久热难冷。”

《阳羡名陶录》:“供春,吴颐山家僮也。”供春本姓“龚”。

《长物志》:“茶壶以砂者为上,盖既不夺香,又无热汤气。”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1232729-768238.html

上一篇:川大招不到男研究生,男言之隐压力山大。
下一篇:竹盐与纳爱斯牙膏包装创新的对比分析——钱安明
收藏 IP: 36.32.5.*| 热度|

2 程少堂 rosejump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18 08:3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