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LetPub论文编辑的企业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LetPubSCI

博文

1区SCI并非遥不可及--我的第1篇SCI投稿心路历程

已有 6278 次阅读 2020-9-14 15:44 |系统分类:论文交流| 作者征稿

20191119日,一个我永生都难忘的日子。那晚,我历经7个月的投稿工作终于取得了理想的成果,一直悬在心里的那块大石头也终于落地了。霎那间,成就感和幸福感爆棚,开心得恨不能将这个好消息告诉全世界。

今天,收到LetPub的邮件,邀请我分享一下论文发表过程中的心路历程,我也正好回头总结一下自己的投稿经验,也希望自己的经历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01

投稿文章的研究内容是着火地铁列车穿越隧道过程中隧道内的烟气输运规律,研究数据来自于我研一下学期独立完成的地铁列车携火源运动模型试验。当时为了设计合理的试验工况和准备试验所需的材料,我整整忙了一个月。整个试验过程又忙碌了半个月,终于获得了大量的试验数据。

到了论文的撰写阶段,由于这是我第一次写科技论文,写作进度比较慢,经常一个章节写着写着突然卡住,然后又去参考别人已经发表论文。整个论文初稿的写作花费总共半年的时间,终于在研二上学期,论文初稿得到了导师的认可。由于这是我的第一篇科技论文,写作时使用的是中文,接下来,我又花了半个月将中文翻译成英文,并请老师对英语表达进行了润色。万事俱备,只欠东风,我和导师讨论过后,决定将论文投稿至TUNNELLING AND UNDERGROUND SPACE TECHNOLOGY

2019425日,怀着激动而又忐忑的心情,我在Elsevier上递交了自己的论文手稿。从那以后,便开始了漫长而又艰辛的等待。由于是第一次写科技论文,而且投的又是JCR一区的期刊,所以我时常怀疑自己的论文质量能否达到期刊的要求。于是,在投稿后的一段时间里,我每天打开电脑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查看自己的论文状态,期盼着它早日从With editor变为Under review。就这样连续追了半个月,论文的状态还是没有一点变化,但我的心态开始变得平和,不再刻意关注论文的状态。

又过了一周,我再次点击进入Tunnelling and Underground Space Technology的官网,查看论文的状态。这一次,我惊喜地发现论文的状态已经变成了Under review。此刻,我不禁开始畅想起论文受到审稿专家的一致好评,然后被顺利接收的场景,想到这些,嘴角都开始不经意间上扬。但令我没想到的是,这一Under review,就持续了整整四个月的时间。

在论文Under review期间,我一直在忙碌于寻找各种暑期实习的机会和准备面试。皇天不负有心人,我顺利通过两个单位的实习招聘,将在暑假分别到这两个单位实习。在第一个单位的实习快要结束的时候,我查看了一下论文的状态,发现它变成了Required Reviews Completed,原本平静的内心不禁又一震,这是要出审稿结果了吗?

接下来的几天,我又开始每天查看论文的状态,可就在3天后,发生一件令我惊讶的事情,论文的状态又变为了Under review。此刻,我的心情犹如坐过山车一样,从最顶峰一下子下坠到了低谷。我又一次开始了自我怀疑,是不是因为我的论文存在的问题太多,专家给出的意见不太好,所以要另请专家再审。在这种不安的情绪大概持续了一周后,我恢复了平常心,把论文先放到一边,一心一意完成了实习。

02

完成实习后,学校也开学了。98号,我早上醒来一拿起手机,发现手机提示我收到一封新邮件,我点开邮件,刚看到发件人,心一下子就提到了嗓子眼,是审稿意见回来了!做了一个深呼吸后,我直接把屏幕划到了编辑给出的最终意见。Major revision,看到这两个单词,我长舒一口气,开始仔细阅读起每个专家提出的意见。

一共有三个审稿专家的意见,其中第一个专家的意见比较好,其余两个专家的意见稍显尖锐。当时我觉得喜忧参半,喜的是当文章第二次变成Under review时,我本来已经不抱太大希望,现在竟然还得到了修改的机会;忧的是有两个专家的意见比较尖锐,不好回答。我整理好专家意见,和老师进行了探讨,确定了具体的修改方案,列出了需要补充的试验工况。

针对专家提出的语言问题,导师推荐我去找LetPub公司对语言进行润色。又经过了一个多月修改,论文的大修工作终于完成,文章的内容和表达相比第一稿有了明显的提升。1028日,我把修改后的论文返了回去。

接下来的几个星期里,我把重心放在了毕业论文的模型建立上。1119日早上来到实验室后,我突然想起已经有很久没有看过论文状态了。于是,我登录了投稿杂志的官网,Decision in process几个单词映入眼帘。我的心情一下子又紧张了起来,看来最后的结果就要出来。

白天的时光很快就在忐忑中度过了,晚上吃完饭刚回到实验室坐下,电脑的右下角突然弹出一个新邮件提示,发件人是Tunnelling and Underground Space Technology。我控制好激动的右手,点开了链接,滑动滚轮,I am pleased to informed you that,这句话瞬间抓住了我的眼球。顿时,我觉得全世界都充满了欢乐,我噌的一下站起来,把这个好消息告诉了我的师兄和师弟,与他们一起分享我的喜悦。

03

今天,再回想起这篇论文从开始撰写,到最后被接受,经历整整七个月的时间。在此期间,有第一次写SCI论文对自己的不自信,有投稿后漫长等待期的煎熬,还有最后被接受后的喜悦。在刚入学时,我认为以自己的水平能够投中SCI是难以想象的事,但第一次投稿就成功的经历让我对接下来的研究工作有了信心。SCI有想象中的那么难,只要你沉下心,把握好以下几个关键点,SCI并非遥不可及!

第一点,选择一个有创新点的研究主题,这需要先阅读大量的相关文献。在读文献的过程中,要记录下每篇文章的主要工作和结论,并摘录下论文中自己可能用得到的表达和图表,这样做还可以在参考文献选用时会更有针对性。经过大量文献阅读,对自己研究方向的研究现状有了清晰的认识后,在现有的研究上迈出小小的一步,就足以支撑起论文的创新点。以本人研究方向地铁火灾为例,当前研究主要集中于列车静止时着火的工况,本人向前迈出了一小步,研究了列车运行着火的工况,审稿专家均认为这个主题很有研究意义。

第二点,对于实验研究型论文,在正式做实验前一定要进行预实验,尤其是时间和金钱成本很高的实验。在预实验中,可以发现很多预想不到的问题。根据预实验中所遇到的问题,要不断调整实验方案,例如调整测点位置,更换有问题的传感器。在正式实验开始后,每天都要及时处理实验数据,并与导师分析数据,讨论实验结果是否合理。这样的话,即使数据出现问题,也能够回忆起哪些地方可能存在问题,第二天还可以重复实验进行补救。如果等到所有实验都做完了才发现问题,就很难补救了。

第三点,谈一谈收到审稿意见后该怎么样去修改。我收到的审稿意见不算好——大修,但作为投稿人,我的心态是:只要期刊给了修改的机会,就还有被接收的可能。对于每一个审稿人的每一条意见,都要认真回复;对于审稿人指出的问题,我们最好都虚心接受,然后尽量按审稿人的想法修改。该强化对数据的分析就强化,该增加实验工况时也不要怕麻烦。对于实在无法回答的问题,也一定要表明自己考虑过这个问题,但由于实验条件的限制,现阶段无法解决,在以后的研究中会再去深究。

不知不觉谈了这么多,最后,送大家一句话,做科研,方法很重要,心态也很重要。We do our best, god do the rest.相信我们每一个人的努力都会有所收获,祝大家在科研的路上越走越顺利。

作者:王哲  中南大学

附作者论文链接:Moving model test of the smoke movement characteristics of an on-fire subway train running through a tunnel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1232242-1250527.html

上一篇:如何做一场引人入胜的学术报告——本周五LetPub在线直播讲座预告
下一篇:COVID-19疫情还在继续,你的大学开学了吗?
收藏 IP: 116.233.17.*|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21 00:5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