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运动产生有利于心血管健康的肠道微生物变化
丁文京 2021-8-21 03:13
运动产生有利于心血管健康的肠道微生物变化 肠道菌群与健康水平和心脏代谢危险因素有关,经常锻炼可以降低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Taniguchi等人评估了耐力运动是否会调节老年受试者的肠道微生物群,以及这些变化是否与宿主心脏代谢表型相关。在一项随机交叉试验中,33名日本老年男性参加了为期5周的耐力训练 ...
个人分类: 健康管理|1558 次阅读|没有评论
运动、肠道微生物群和身体虚弱
丁文京 2021-8-19 08:28
运动、肠道微生物群和身体虚弱 肠道微生物群与骨骼肌和大脑功能密切相关。特别是,肠道微生物群失调可能通过影响这些系统而加速与年龄相关的疾病。尽管有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肠道菌群与骨骼肌和大脑之间存在相关性,但由于运动训练引起的肠道菌群变化是否会导致健康衰老仍不清楚。韩国国立首尔大学健康与运动科学实验室 ...
个人分类: 健康管理|1174 次阅读|没有评论
老年运动员营养:关注性别差异
丁文京 2021-8-19 08:15
老年运动员营养:关注性别差异 有规律的体育锻炼和健康的饮食是健康寿命的主要决定因素。尽管衰老与耐力表现和肌肉功能的下降有关,但无论男女,这些成分都可以通过规律的体育活动,特别是通过锻炼来改善。此外,与年龄相关的身体成分和新陈代谢的变化,甚至影响到训练有素的大师级运动员,可以部分地通过提高运动代谢 ...
个人分类: 健康管理|1203 次阅读|没有评论
运动对大脑的影响
丁文京 2021-8-3 07:25
运动对大脑的影响 运动在许多方面影响大脑。它会增加心率,从而向大脑输送更多的氧气。它有助于释放激素,为脑细胞的生长提供良好的环境。运动还通过刺激大脑许多重要皮质区域细胞间新连接的生长,促进大脑可塑性。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研究甚至证明,运动增加了大脑中的生长因子,使大脑更容易长出新的神经元连接。 ...
个人分类: 健康管理|5452 次阅读|没有评论
举重运动提高注意力
丁文京 2021-8-2 13:09
举重运动提高注意力 举重的动作在体育运动中普遍存在。在训练中用来发展肌肉力量、肌肉质量和关节力量。它本身也是一项竞技体育,这反映在它的奥运会地位和国家和国际管理机构的组成上。举重运动要求抓举和挺举,运动员在比赛中以举起最重的重量为目标。其他比赛项目,通常被称为举重,需要死举,蹲下,和板凳新闻。举 ...
个人分类: 健康管理|1949 次阅读|没有评论
运动与大脑健康
丁文京 2021-8-2 03:07
运动与大脑健康 了解健康的生活方式如何支持最佳的大脑健康。 现在人们普遍认为“对心脏有好处,对大脑也有好处”。体育锻炼、良好的营养、充足的睡眠、减轻压力、控制高胆固醇和高血压等危险因素,不仅可以保护心脏健康,还可以支持最佳的脑健康。特别是对于体力活动,证据有力地支持定期锻炼与认知老化的改善、老 ...
个人分类: 健康管理|1684 次阅读|没有评论
布洛芬对运动员运动性肠道损伤的加重作用
丁文京 2021-7-8 02:36
布洛芬对运动员运动性肠道损伤的加重作用 运动员通常使用非甾体抗炎药来预防预期的运动性疼痛,从而提高身体表现。然而,这些药物在剧烈运动时可能对胃肠粘膜有潜在的危险作用。荷兰顶级食品与营养研究所的Van Wijck等人在2012年12月的《锻炼与运动医学与科学》发表文章,报告了布洛芬对运动员运动性肠道损伤的加重作用 ...
个人分类: 健康管理|1433 次阅读|没有评论
是否有一个运动强度阈值能够避免肠道渗漏?
丁文京 2021-7-8 02:32
是否有一个运动强度阈值能够避免肠道渗漏? 巴西巴西利亚天主教大学和法国弗朗卡大学的研究人员联名在2021年3月的《Front Nutr》发表了综述文章:是否有一个运动强度阈值能够避免肠道渗漏? 几种促炎细胞因子和蛋白(LPS、I-FABP、IL-6、IL-1)的增加β, 肿瘤坏死因子-α, 干扰素-γ, 在超级马拉松运动员和铁人三项 ...
个人分类: 健康管理|853 次阅读|没有评论
体力活动改善肠易激综合征症状:一项随机对照试验
丁文京 2021-7-8 02:31
体力活动改善肠易激综合征症状:一项随机对照试验 体力活动已被证明是有效的治疗条件,如纤维肌痛和抑郁症。虽然这些情况与肠易激综合征(IBS)有关,但没有研究评估体力活动对IBS胃肠道(GI)症状的影响。目的是研究体力活动对IBS症状的影响。Johannesson等人将102例患者随机分为运动组和对照组。物理治疗师指导体力 ...
个人分类: 健康管理|1176 次阅读|没有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14 06:2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