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分子氢和神经肌肉控制学习笔记
丁文京 2022-10-18 03:34
分子氢和神经肌肉控制学习笔记 动物模型是发现和开发罕见疾病治疗方法的重要工具,特别是考虑到评估候选治疗方法的患者人数较少。分子氢对30多种动物模型有显著影响,尤其是氧化应激介导的疾病和炎症性疾病。据报道,2型糖尿病、血液透析、代谢综合征、肝癌放射治疗和脑干梗死中存在氢对人体的影响。氢效应归因于 ...
652 次阅读|没有评论
氢和运动医学学习笔记之七
丁文京 2022-10-18 00:30
氢和运动医学学习笔记之七 富氢水潜在的抗疲劳和性能优势在过去5年中引起了越来越多的研究兴趣。 氢疗法已被发现有利于治疗人类的炎症、缺血再灌注损伤和氧化应激。 Ostojic 等人进行的一项2期临床试验的初步结果支持了在传统治疗方案中添加氢气对运动员软组织损伤治疗有效的假设(Ostojic, et al. 2014.)。 软 ...
635 次阅读|没有评论
分子氢对运动作用学习笔记之六
丁文京 2022-10-15 09:09
分子氢对运动作用学习笔记之六 在大鼠肌肉缺血/再灌注模型中,与假手术组相比,缺血再灌注组的干/湿比显著增加,而富氢生理盐水组的干/湿比显著降低。与假对照组相比,缺血再灌注组的肌肉组织和血清中髓过氧化物酶、丙二醛和OH含量显著升高,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降低。与缺血再灌注组相比,用富含H2的生理 ...
1087 次阅读|没有评论
分子氢对运动作用学习笔记之五
丁文京 2022-10-15 07:02
分子氢对运动作用学习笔记之五 氢水对运动员高强度运动后自由基损伤的选择性保护作用。 越来越多的实验结果证实了自由基的产生和清除、疲劳和运动损伤之间的关系。最近,氢被确定为一种新的选择性抗氧化剂,在体育运动中具有潜在的有益应用。 长期饮用富氢水对中国苏州女子少年足球运动员抗氧化活性和肠 ...
951 次阅读|没有评论
健康男性血清碱化与富氢水
丁文京 2022-10-15 00:00
健康男性血清碱化与富氢水 代谢性酸中毒是一种临床障碍,其特征是身体组织和血液中的低pH值以及各种神经肌肉和心肺反应。除了治疗最初的疾病外,酸中毒患者的主要目标是使用碱化剂(如碳酸氢盐)提高全身pH值。然而,与碳酸氢钠给药相关的不良反应(如代谢性碱中毒、钠超载引起的水肿和充血性心力衰竭)可能限制其 ...
851 次阅读|没有评论
分子氢与泌尿系统学习笔记
丁文京 2022-10-14 11:14
分子氢与泌尿系统学习笔记 富氢盐水可以逆转缺血再灌注急性肾损伤变化,减轻了线粒体形态学肾损伤。通过阻断两个肾蒂45分钟,然后再灌注24小时,建立大鼠肾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富氢盐水可能通过减少氧化应激和炎症来减轻肾缺血再灌注损伤。 吸入氢气(2.5%)显著降低了大鼠血清BUN、CREA和MDA的水平,因此可以减轻 ...
827 次阅读|没有评论
分子氢对运动作用学习笔记之三
丁文京 2022-10-14 05:44
分子氢对运动作用学习笔记之三 分子氢是一种无色、无味、无味和最小的分子,具有高可燃性。尽管氢多年来一直被认为是活体中的惰性气体,但一项动物研究报告称,吸入氢气体可降低氧化应激,并因其抗氧化作用抑制缺血和再灌注损伤引起的脑损伤。从那时起,氢的抗氧化作用引起了相当大的关注,许多研究报告了其益 ...
838 次阅读|没有评论
分子氢对运动作用笔记之二
丁文京 2022-10-14 03:37
分子氢对运动作用笔记之二 氢浓度为0.55–0.65 mmol/L,而在研究中,通常以约1.0 mmol/L的剂量施用液氢。另一种口服氢的新策略是最近获得专利的稳定 口服释氢片。虽然这种片剂的功效尚未得到证实,但这种便携式氢输送形式的效果似乎很有希望。肠道输送氢的边际方法包括口服珊瑚钙混合溶液、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 ...
805 次阅读|没有评论
分子氢对运动作用笔记之一
丁文京 2022-10-14 02:51
分子氢对运动作用笔记之一 首次报道氢在实验医学中的应用发生在大约40年前。多尔及其同事将患有鳞状细胞癌的无毛白化小鼠暴露于2.5%氧气和97.5%氢气的高压混合物中。发现肿瘤明显消退,导致氢疗法可能也被证明在不同医疗条件的治疗中具有重要意义。 1994 年,Abarini及其同事报道了首次在人类身上应用氢来缓解深海 ...
871 次阅读|没有评论
分子氢抗肿瘤学习笔记之六
丁文京 2022-10-13 08:11
分子氢抗肿瘤学习笔记之六 ,观察NLRP3、caspase-1和GSDMD在人和异种移植小鼠子宫内膜癌组织和细胞系中的表达。采用GSDMD shRNA慢病毒转染子宫内膜癌细胞,研究GSDMD蛋白在子宫内膜异位症中的作用。采用碘化丙啶(PI)染色、TUNEL法、乳酸脱氢酶(LDH)释放测定和IL-1βELISA法分析加氢培养基与正常培养基之间的细 ...
876 次阅读|没有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4 07:5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