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MEF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NAMEF 致力于医学教育,关注大众健康

博文

小肠细菌过度生长和其它胃肠道问题的区别

已有 2159 次阅读 2021-12-21 00:07 |个人分类:肠道微生态|系统分类:教学心得

小肠细菌过度生长和其它胃肠道问题的区别


胃肠道问题的症状相似并不意味着它们都应该以同样的方式治疗。需要确定哪些情况导致胃肠道不适的问题。四种最常见的胃肠道疾病包括肠易激综合征(IBS)、炎症性肠病(IBD)、小肠细菌过度生长(SIBO)和肠漏综合征。这些胃肠道问题既有许多相似点,也有不同点。
胃肠道问题有什么相似之处?
肠胃不适在我们的一生中时来时去。有时我们晚餐上喝得太多,而其他时候我们可能在度假时喝了不该喝的水。无论你是表现出长期症状还是一夜之间的胃肠道问题,胃肠道不适的许多原因都会重叠。常见的胃肠道症状有腹胀、腹痛、腹部痉挛、腹泻、便秘、烧心、酸反流和消化不良等。
无论是肠易激综合征还是肠漏综合征,这些胃肠道问题都会表现出来。这使得诊断胃肠道疾病非常困难。然而,这些常见的胃肠道问题之间存在差异。
什么是肠易激综合征的特点
肠易激综合征是一种影响高达11%的人群的疾病。这些人中有三分之二是女性。患有肠易激综合征的人会经历剧烈的腹痛。这些腹痛促使患者产生紧急排便感。从技术上讲,肠易激综合征是一种功能性疾病。它会导致出现胃肠道问题的人在腹泻和便秘之间交替出现。 虽然肠易激综合征会妨碍日常生活,但它不会引起炎症或自身免疫性疾病。
什么是炎症性肠病的特点
炎症性肠病是指肠道生物群落中存在炎症,导致严重或永久性损伤。当患有传染性法氏囊病时,上厕所的频率会增加。大便中可能有血,并经历严重的疲劳。炎症性肠病的直接原因尚不清楚。临床将这些胃肠道问题归因于免疫系统受损。当免疫系统强大时,肠道生物群落就足够强大,可以抵御机会性胃细菌、真菌感染和其他抑制因子的侵袭。随着免疫系统受损,组织细胞附近开始形成炎症。这是不同类型的炎症性肠病发挥作用的时候。炎症性肠病是一个总括性术语,包括两种情况。那些患有炎症性肠病的人要么被诊断为溃疡性结肠炎,要么被诊断为克罗恩病。
1)溃疡性结肠炎:顾名思义,溃疡性结肠炎会在胃肠道造成长期溃疡。在大多数情况下,它会损害大肠。溃疡性结肠炎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展。炎症斑块突然出现,通常位于大肠最内层。溃疡性结肠炎的症状保持一致。溃疡性结肠炎在治疗后复发非常常见,影响多达30%的患者。
2)克罗恩病:克罗恩病比溃疡性结肠炎更具侵袭性。这是因为克罗恩病影响胃肠道的所有层面。此外,它在健康细胞之间刺激。因此,它有助于破坏我们对抗自身免疫疾病的第一防御机制。克罗恩病通常发生在小肠末端。然而,它可以穿透整个肠壁。67%的克罗恩病患者往往在五年内复发。
什么是小肠细菌过度生长的特点
顾名思义,小肠细菌过度生长是指外来在小肠内定居的数量超过正常的范围。这意味着机会主义微生物会破坏健康细胞并改变pH值。这些变化使益生菌更难在肠道生物群落中生存。当患有小肠细菌过度生长时,会经历常见的胃肠道问题。小肠在我们身体处理维生素和矿物质的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当器官受损时,我们可能无法获得一天所需的蛋白质或能量所需的微量营养素。慢性小肠细菌过度生长可能会导致吸收障碍,缺乏营养吸收造成营养不良。
小肠细菌过度生长患者可能需要服用抗生素。抗生素治疗后,必须补充益生菌。抗生素能消灭所有肠道菌群。需要注意的是,通过使用抗生素消除小肠细菌过度生长,可能会使身体易患肠易激综合征。 益生菌补充剂对抗有害的细菌。随着个性化益生菌补充剂的持续使用,这些有益的肠道菌群将在肠道系统中定居。
什么是肠漏综合征的特点
我们都有某种形式的肠道渗漏。小肠是营养吸收。当我们患有由炎症性肠病或小肠细菌过度生长引起的慢性炎症时,可能会使细胞壁之间的孔洞变宽。这种反应使身体容易受到有毒物质的影响。肠漏综合征是指毒素从肠道渗透到血液中。当这种情况发生时,它会引发许多胃肠道问题、自身免疫疾病和心理健康问题。有许多补品可以治疗肠漏综合征。修复肠道渗漏的关键是停止食用会引起炎症和过敏反应的食物。从那里开始,用健康的脂肪、瘦肉蛋白和复合碳水化合物来修复衬里。
如果有胃肠道问题,需要看专科医生。需要做相应的检查后帮助做成诊断。无论遇到什么胃肠道问题,肠道菌群都受到了损害。需要通过服用肠道健康补充剂来恢复肠道菌群。要想成功地排除肠道中的有害细菌,最好的办法就是检测肠道中的菌群。在正确诊断的前期下,执行肠道健康计划,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1213094-1317441.html

上一篇:肠粘膜通透性与肠漏
下一篇:肠漏、脑漏、肠漏综合征
收藏 IP: 107.192.6.*|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 17:2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